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首家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
能源技术竞争,是电动出行时代下不变的主旋律,处于转型期的电动两轮车也不例外。
在春节前夕,轻型电动车锂电池巨头星恒电源在其2023年度品牌战略发布会中,全球首发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超钠F1”,并正式官宣将于今年3月上市,成为行业首家正式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巨头企业。
纵然已经临近春节,星恒“超钠F1”的发布依旧引发了行业层面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表示,待星恒在3月份如期推动钠离子电池上市,将对整个产业的技术路线和产业竞争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钠离子电池的两轮车应用前景:向下替代铅酸,向上补益锂电
事实上,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早已展开多年。相对于持续处于价格高位的锂电材料而言,钠离子化合物可获取性更强,储量丰富,成本低,而从两者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成本对比来看,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对比当前锂离子电池大约低了约20%。
从性能角度来说,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介于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之间,这也为钠离子电池在未来电动两轮车的能源技术路线占位做了非常好的注解。
而星恒公开的数据资料显示,“超钠F1”具有超长寿命、超快充电、超远续航、超准显示、超级安全、超高性价比等六大特点。在循环寿命方面,可常温循环2000次 ,更耐用;低温性能方面,-20℃容量保持率近90%,远优于铅酸;倍率性能方面,支持2C快充3C快放,充电速度提升15%,动力更强劲;精准控制方面,SOC电量预测精准度高,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用户里程担忧;安全性能方面,通过过充、过放、挤压、针刺等安全测试均不起火爆炸,安全防护体系非常全面,安全性更强;同时,其性价比极高,可用贴近铅酸电池的价格,获得堪比锂电池的性能。
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凭借高性能、高安全、长寿命和高性价比优势,钠离子电池未来有望逐步完成对传统铅酸电池的替代,同时也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
出售即“量产”首家正式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
广阔的前景正在催生着诸多入局者,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在去年出台多份文件,旨在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2023年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有多家知名企业都在年前披露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情况,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处于中试阶段,距离量产还需要经历缓慢的爬坡。EVTank在白皮书中表示,除个别巨头企业钠离子电池量产线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投资建设、设备招标和设备进场阶段外,其余大部分企业的量产投资建设仍处于前期规划,鲜闻有实质性的进展。
由此可见,钠离子电池想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间。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星恒“超钠F1”首度亮相,即公开量产时间表,无疑给了行业一大惊喜,这表示星恒在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设施、良品率保障等维度皆已准备完毕,这与单纯推出相关概念占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考虑到星恒在行业前七大整车品牌中超过70%的锂电池供货占比,业界也纷纷在猜想星恒是否已经与个别整车品牌达成协同推广协议,或许3月份我们不仅将看到星恒“超钠F1”的问世,也将同步看到首款钠离子旗舰车型的诞生。
身为行业锂电龙头,星恒正在为行业开辟全新的能源赛道,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40%。而身为首家正式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巨头,星恒也有望以率先量产的先发优势,而成为这条新赛道的引领者。
从技术层面来说,星恒已掌握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专利,已获得5篇授权、16篇实审专利技术,拥有钠电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未来甚至可以采用锂、纳混搭电池的形式,来进一步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持续引领钠离子电池的未来产品技术进化路径。
结 语对当下的电动两轮车行业来说,由钠离子电池引领的一场基础性的能量变革,或将重构产业底层框架。而这其中最大的获益者,永远是先行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