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到底是大圣还是弼马温(孙悟空神通广大)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有这样一幕,花果山猴王孙悟空为天庭初次招安时,由太白金星领着,一路踩着祥云依次穿过南天门、若干天宫宝殿,进了凌霄殿。
这凌霄殿是什么地方?玉帝办公的场所嘛。
那真是一个派头。且看原著描述,“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
俨然是人间帝王格制的神话豪华版。
但悟空全然不惧,东张张、西望望,摸摸这个天将的宝剑,拉拉那个仙卿的衣冠,似乎哪里都是新奇。
端坐的玉帝终究发话了,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
此时,悟空却才收住毛手毛脚,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
再看两侧仙卿们的反应,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
【二】
原著读至此,读者不禁要拍案叹道,好一群迂腐的仙卿。作者笔下这群仙人,分明便是封建朝堂之上的腐儒嘛。这些庸人们,成天皓首穷经,胸中实无一策略。也难怪悟空后来大呼,这天庭不能容人。
但也不能全怪他们。在封建礼数下(历代多以儒家治国),仙卿们如此反应,其实合乎情理。
诚如儒家的第一代掌门人孔夫子所倡导,“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看吧,这就是老夫子定的下臣行为守则。君权之下,朝堂之上,作为臣属的,大抵得卑躬地连大气都不敢喘,不做越矩之事。这便是儒家的礼数了。
而他却是也作出了表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王在堂上,老夫子表现得踧踖不安,大气也不敢喘一下。反之,对于东周春秋末年君臣无序的政治生态,老夫子当时就痛心疾首地给了四个字,礼崩乐坏。
悟空初入朝堂,竟敢口称“老孙”,分明是大逆不道的荒唐事情了。这就是礼崩乐坏!
作者吴承恩本是儒生,自然得按老夫子那套来。终究还是不能跳脱儒家礼法的框架。
【三】
顽猴衣冠于朝堂,其实还有典故。
《幕府燕闲录》有载,“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
其间故事,大概唐王朝已如强弩之末,气数渐微。叛军作乱,皇帝逃荒,但沿途还不忘杂耍取乐,有猴颇通人性,昭宗大喜,竟赐绯袍(也就是官服)、名号。
如此荒唐行为,也难怪晚唐落寞文人罗隐作诗吐槽,“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用大白话讲,我罗隐学了一辈子诗文,到头来还不如猴子的滑稽一笑。你说,这世道搞不搞笑?
再者,这唐昭宗,还有一个不太光彩的身份,即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亡国之君,隐隐透着不详之气,便有了猴子当官的奇葩事了。
可如今天庭这只猴子不仅要当官,还口无规矩。也无怪乎作者笔下的群仙们,纷纷指摘悟空,小孙啦,我给你讲,小孙啦,切不可乱了规矩。
群仙急得头发都乱了。
【四】
了解了故事背景,我们大抵就能知晓玉帝为何仅封悟空为弼马温了。
且看原著。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玉帝闻奏,微微沉吟,便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这弼马温,分明是一个下作低贱的官职啊。
玉帝当真不识能人?也许是,但也不全是。玉帝坐在这龙椅之上,他可是要通盘周全考虑,得照顾满朝文武百官的情绪。这武曲星君的意见,其实就是群臣的建议。
一只初懂人道的猴子,凭何乱了规矩,越级获得高官厚禄?试想,倘若如悟空心意,封个高官,群仙又将情何以堪?群情激奋,想必当然!
个中厉害关系,玉帝怎能不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