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看的体育电影(夺冠应该是目前最好)
本文作者:悟空没回来
有关《夺冠》。最近有两则与其相关的新闻,一个是《夺冠》拿下了最新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另外一则是《夺冠》将代表内地角逐第93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奖(原最佳外语片)。
嗬,《夺冠》能耐了啊!不过,《夺冠》又凭啥呢?
好饭不怕晚,终于补看了《夺冠》。
观感嘛,心潮澎湃,心满意足,像吃了一顿川味火锅,诚意满满。所以,奥斯卡不敢妄论,但《夺冠》夺下金鸡奖最佳影片,在我心里,实至名归呀!
一、东拉西扯
我是个伪球迷,人家看球我也看,人家聊球我不聊,因为实在是不大懂,也没有那种发自肺腑的喜爱跟热情。
这么说吧,小时候我家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什么牌子我都忘了,是村里比较早的电视。邻居家有两兄弟是我的叔叔辈,纯足球迷,一有比赛就跑我家来。当时把我给烦的呀,一度曾恶毒地想:在院子里挖个陷阱,他俩再来的时候直接给埋了。
篮球呢,喜欢过一阵,因为小学初中时大家都玩,跟美国黑人街区似的,就好像男生如果不会打篮球连女朋友都找不到。恰巧又赶上NBA在中国的输入扩张,乔丹成了我的偶像,但当乔丹完成两个三连冠大业、再次宣布退役后,我也丧失了对篮球的热情。
现在想明白了,是因为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是个爱赢怕输、又凶又怂的不合格接班人,对胜负分明、对抗激烈的球赛有着本能的抵触。
意外的是,从小到大,从80年代到如今,从黑白电视到网络直播,我竟然是中国女排的忠实拥趸,热情始终如一。
大概因为从我记事起,女排五连冠的壮举已经成为传奇,每次回看结果都是确定的,只需要享受过程和荣耀就好,还有可能就是女队员的独特魅力减弱了比赛的杀伐气,使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作谈资的体育项目,跟朋友聊天时不至于太过尴尬。
说回电影。陈可辛导演宣布拍摄《夺冠》(当时还叫《中国女排》)时,我就像粉丝一样,充满了期待。可也有着粉丝一样的担忧,拍出来能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么,能呈现出大家心目中排球女神们的风采么?毕竟,在粉丝向电影改编这块儿,国产电影实在好作品寥寥。
那么好、那么大的西游IP,拍出来的电影竟然都比不过86剧版,除了星爷剑走偏锋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和一部《大圣归来》的动画电影,正经西游几乎没一个正经能看的。
古龙小说曾经也是影视化的宠儿,可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乏人问津,尔冬升导演2016年的3D武侠巨制《三少爷的剑》虚有其表,跟《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一样烂,远不如2010年吴宇森监制的《剑雨》,但《剑雨》其实是导演苏照彬原创的故事,基本上跟古龙的《飘香剑雨》不沾边。
金庸武侠宇宙,多大的富矿,you see see,现今改编拍出的影视剧有几个能令人满意,更别说可称为经典的?
《鬼吹灯》衍生出的《九层妖塔》《寻龙诀》,多少还有可取之处,可绝大多数改编作品都不成器。
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现在算是最大赢家,可到了《疯狂的外星人》尽管也算及格的喜剧片,配乐很魔性算是个亮点,但据说刘慈欣压根都不愿意在电影上署名。
知名奇幻作家江南,《上海堡垒》也算他的经典作品,拍成电影怎么样?号称给中国科幻电影钉上了棺材板,这话有点损,可话糙理不糙啊。
提起国产体育电影,你能想到啥?谢晋执导的《女篮五号》?上映于1956年,可能比咱爸妈还大。自嗨的《我是马布里》?您是北京球迷您自便。《大灌篮》《激战》《破风》?不是口碑差就是票房一般。《少林足球》《羞羞的铁拳》?你确定这是体育电影?人家印度有《摔跤吧爸爸》、俄罗斯都有《绝杀慕尼黑》,珠玉在前,《夺冠》能行吗?
眼见为实,我看还行。
二、为啥说还行?1.比赛场景高度还原。体育电影最大的魅力之一可能就是呈现精彩的比赛场景,《夺冠》做得很出色。本片摄影师赵晓时也凭借出色的掌镜获得了本届金鸡奖的最佳摄影奖,这就是一个明证。影片中几场经典大赛,还原度很高,在表现比赛紧张激烈程度的同时,通过评论员解说、教练布置战术、队员场上交流很自然地介绍了一些比赛的常识,即便不太懂球的观众应该也能看懂赛程中的关键点,不会影响观影体验。影片的第一场重头戏,1981年东京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日本队形象、神韵都颇为到位,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队员面容姣好、四肢不长、肌肉发达、娇小而敦实,是小时候印象中的“萝卜身材”,哈哈哈。
影片还请来了已经81岁的著名体育评论员宋世雄献声,为比赛配音解说.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唤起几代中国人的记忆。2016年里约奥运会,新一代中国女排的逆袭之旅。运用比赛录像与影片画面完美结合,宛如时光倒流。对手巴西队的刻画也比较到位,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主场作战志在必得,对教练、队员的状态、打法、战术安排都做了必要的细节呈现,强大的对手更好的衬托了中国女排的崛起,令亲历或通过直播观看过赛况的观众,可以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他几场比赛,无论是与江苏男排的友谊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之战,还是2013年郎平出任国家队主教练锐意改革后参加的世界女排大奖赛(输给土耳其队)、亚锦赛(输给泰国队),都很好地服务于剧情,是中国女排奋斗史、成长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故事选取详略得当。有两点印象深刻。一个是对两代女排精神的传承及阐释。初代女排精神和五连冠的壮举,早已成为时代印记,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可能现在有的年轻人没亲历过80年代物质贫乏、科技落后、处处受制于人而又极度渴望自立自强的环境,对“拼了命也要出成绩”“得了银牌都是失败”等理念不一定能切身理解认同。举个栗子,1981年国产体育电影《沙鸥》中有这样一幕:“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说罢,女主人公将银光闪闪的奖牌扔进了浩瀚的大海(引自《新民晚报》)。搁今天,肯定会有网友说这是有病吧?但在当时,“影片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引发了那个年代观众们的共鸣”(出处同上)。所以,《夺冠》对初代女排的刻画,重点通过彭昱畅的视角、吴刚老师的口,将时代背景、训练条件交代清楚,女排拼搏精神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充分的感情基础,可以说是主流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点特别能够引发一些观众群体的共鸣。
而对新一代女排的刻画,也一定程度呼应着时代精神,注重个性、强调个体,不仅片中郎平教练因势利导,带给女排全新的理念,“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希望我的队员将来,不只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秀的人”。影片手法上,陈可辛导演采用了大量穿插闪回的剪辑,一面是郎导面对官员、专家时霸气地侃侃而谈,一面穿插她就职后锐意改革、大胆选人、不拘一格的实际行动的画面,既有说服力,又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出更多的情节。
如果说对初代女排的刻画是聚焦在某几个点上,更好地突出主题,那么对新一代女排的表现上则采取了散点布局,每一名队员都是独立、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色。队里新老队员的矛盾到和解、对团队精神的质疑到认同、对自己能力的茫然到自信,等等,陈可辛导演都用细腻的镜头语言、丰富的画面细节来一一呈现,徐徐推进,因而也显得人物丰满、真实可信。
再一个是对重要比赛场面呈现的选取。两代女排各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比赛重点呈现,第一代女排选取了首次夺冠的东京世锦赛,意义不言而喻,不仅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也是女排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女排,选取的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与巴西的对。本来当年看比赛实况时,我觉得最具戏剧性的是中国队与塞尔维亚的比赛,因为小组赛中国女排0比3输给了塞尔维亚,场上处处受压制,塞尔维亚女排人高马大、技术强悍,好多重扣中国队拦不住、接不住,频频失分。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的决赛中,中国女排姑娘脱胎换骨般3比1战胜塞尔维亚夺冠,而且技术上、战术上处处克制塞尔维亚,令她们的优势毫无用武之地,这正是郎平的厉害之处,知己知彼、统帅全场。但电影选取与巴西的四分之一决赛,其实也很合理,呈现的效果也很棒。因为这场比赛实力对比悬殊,中国女排小组垫底,再输这一场就要提前回家,而此时巴西女排世界第一,又是主场作战,充满了戏剧性的悬念。这一战,也是中国新女排转变逆袭的标志之战,展现出了郎平运筹帷幄的统率能力、推行新排球理念的成功实践、女排姑娘们的成长成熟,新一代女排精神呼之欲出。
3.人物塑造中规中矩。演员选得好,巩俐饰演的郎平形神兼备,把她的坚韧、远见、大将之风、独立思想诠释得很到位;郎平女儿演年轻时的郎平,绝;塑造的第一代中国女排队员,带着80年代特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家国情怀、拼搏精神,演出了那股劲,还原了女神们的风采,作为80后,我很崇敬、怀念她们;新一代女排几乎全部本尊出演,只有魏秋月因怀孕缺席,由姚迪饰演,不过此姚迪非彼姚笛,不是演员而是女排队员,因同是二传手并且敢打敢拼气质相似,被球迷称为魏秋月接班人,由她饰演魏秋月再合适不过。
吴刚老师饰演的女排五连冠缔造者、主教练袁伟民,那不用说了,坚韧、专注、智慧、铁腕,强烈的使命感、绝对的掌控力,高瞻远瞩、外冷内热,一个“达康书记”式的眼神上来,所有的劲儿全上来了。
彭昱畅饰演的女排陪练,成长为黄渤饰演的女排二代主帅,从我看完整个影片的观感,这怎么看也是个正面角色、关键人物呀。尽管片中表现他有点土、能力似乎不如郎平,但谦和、低调、胸襟开阔、有奉献精神,实力也很强悍。但据说原型陈忠和教练对这个角色很抵触。甚至据媒体报道,陈教练向体育总局提出意见,要求拒绝上映《中国女排》,或者将自己相关的部分全部删除。
不知道影片改名、女排一代队员没有出现姓名、部分镜头删减等是否与此有关,不过我特地找了一些报道、特别是看了陈教练的照片后,我也有些理解他了。人家陈教练确实很帅,剑眉朗目国字脸,不仅沉稳儒雅、笑容迷人,也是中国女排的功勋教练,曾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获奥运冠军,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惊天逆转,被球迷广为传颂。
不过导演选择黄渤、彭昱畅出演,设计了一些相对轻松诙谐的剧情,也可以理解。黄渤的演技是没得说,诠释出了陈导的内敛、稳健、温和而有力量,面对低谷不骄不躁、面对困境坚韧顽强,始终怀有最大的善意与包容,与郎平的强势、硬朗、锐意进取形成了很好地互补。饰演陈教练青年时代的彭昱畅表现可圈可点,踏实、可靠、暖心,成为顽强拼搏到悲壮的初代女排中一抹温暖亮色。我看的这版影片好像把颇有争议的彭昱畅吃鸡腿片段删了。总体看下来,除了与原型形象上差别大一些,人物塑造上是比较成功的。
4.情感拿捏相当到位。体育电影,当然少不了激情。女排的比赛本身够精彩,加上影片还原比赛的质感做得相当棒,观众很容易代入,无论是不是球迷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赛事的紧张刺激,肾上腺素飙升;影片还选取了许多赛场内外的细节:不同年代国人观看女排比赛的经典记忆,真正赛事转播中很难听到的教练与队员之间的交流内容,甚至还捕捉到了里约奥运会上巴西队主教练吉马良斯的小孙子在观众席伤心流泪的珍贵画面。1981年时“东洋魔女”礼貌但倨傲的神态、2016年巴西女排奔放且自信的霸气、土耳其队的意外、泰国队的窃喜,影片都通过队员的神态表情、战术动作等做了适当的铺垫、交代,有力推进了剧情,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情感戏的大头当然还是中国女排队员和教练员们。影片前半段几位主演的情感戏份较多:吴刚老师饰演的袁伟民教练专注、专业,面对落后的训练条件和被大时代“弄丢”的时间,硬是要靠苦练加巧练追回来,人的努力拼搏发挥到极致,一面严格冷酷到似乎不近人情,大年初一还让队员加练;一面情感细腻思虑周全,偷偷地把队员们的父母接到队里,一起团聚过年。面对这一切,观众不能不动容。后半程,本尊出演的新一代女排在影片中的表现力跟在球场上一样令人惊艳。既有纪录片般的真情实感,也有故事片应有的戏剧张力,表现自然、情感到位,简直想在金鸡奖里为她们设立一个最佳团体女配角奖。
导演功不可没。饰演女排队员们大都是非职业演员,情感表现到位,除了演员们的努力与投入,更令人敬佩的是陈可辛导演调教演员的功力,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对影片整体的把控。
三、再凑一段,显得完整以上是我的观影体验,感觉还是主要站在粉丝向电影的角度,脑补了许多剧情,自己把自己感动了一番。影片也不是没有遗憾,总感觉彭昱畅的出场有些突兀,陪他一路参观讲解的接待人员连个名字也没有,后来李现的工具人当得更卑微,好在吴刚老师表现抢眼,剧情也引人入胜,还没来及抱怨就被吸引住往下看了。有点读金庸小说的感觉,开场似乎平平无奇,但是读下去就越发欲罢不能。
在我心目中,《夺冠》应该是目前最好(看)的国产体育电影。即便抛开情怀因素,单就影片质量,《夺冠》也算得上一部制作精良、技法娴熟、诚意满满的优秀作品,再加上主流价值观的优势,获得官方认可也顺理成章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