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1)

妇女在绝经过渡期间由于雌激素浓度水平下降而出现潮热、出汗、心悸、头痛、失眠等系列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症状,一部分重症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明显改善绝经引发的有关症状,但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及加重子宫肌瘤或乳腺增生的症状;因此寻找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替代保健方法以防治围绝经期症状极为必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豆消耗量多的日本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比西方女性轻;绝经期妇女潮热次数与大豆食品消耗量呈负相关。那么大豆与大豆异黄酮对妇女的健康有如何影响?

一、大豆与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豆科食物中。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是最重要的植物雌激素之一。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2)

大豆异黄酮是低分子质量脂溶性化合物,与糖苷、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结合可增加其水溶性。

二、对女性健康积极的影响

1.雌激素样活性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3)

大豆异黄酮可以在不同组织器官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或拮抗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被认为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而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

2.抗氧化作用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4)

细胞和动物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过氧化氢生产、减少DNA氧化损伤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3.维持骨代谢平衡(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5)

大豆异黄酮或代谢产物在绝经后妇女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与成骨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加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骨矿化过程,从而改善骨质疏松。

大豆异黄酮可改善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妇女由于更年期综合征所致的骨质疏松),提供骨中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促进骨代谢。

4.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6)

大豆异黄酮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表现为抗雌激素效应。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增加雌激素代谢向抗癌产物2-羟雌酮转化,从而发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也可能通过抗氧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等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7)

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机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此外,由于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脂质过氧化等,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类雌激素和抗氧化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

6.对妇女的其他作用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8)

大豆异黄酮摄入可降低亚洲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病风险;可降低亚洲绝经女性的体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综合来看对于妇女的意义:

大豆异黄酮,能够弥补女性(30岁以后)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改善皮肤水分及弹性状况,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和改善骨质疏松,使女性再现青春魅力。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作用影响到激素分泌、代谢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合成、生物因子活性,是女性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

三、潜在影响,过量及危害和毒性

现人体研究数据较少,有人体干预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可刺激绝经前妇女乳腺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

成人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水肿、便秘和皮疹等。

不推荐孕妇、乳母及未成年人在饮食(食物)外追加摄入大豆异黄酮。

绝经前妇女存在有乳腺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谨慎食用大豆异黄酮丰富的食物及补剂。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9)

四、特定建议值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预防乳腺癌的大豆异黄酮SPL为55mg/d

大豆异黄酮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剂量一般为80mg/d

目前暂无成年男性、绝经前女性的大豆异黄酮摄入上限值。

五、主要的食物来源

大豆和以大豆为基础的食品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来源,主要分布在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

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利弊及作用(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健康的意义)(10)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