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1)

个人统计过,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只有三人不会武艺(原著中没提及,也没有表现),分别是神医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和铁扇子宋清。其余诸人,作者都明确说过他们会武艺。既然会武艺,自然需要兵器。不过每个人的兵器都不尽相同,有人用枪,有人用刀,有人用鞭,也有人用叉,还有人用弓箭。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吴用要用双铜链?为什么林冲会用丈八蛇矛?李逵不用板斧行不行?宋江明明不需要冲锋陷阵,为何手中会拿着骨朵?武松为何用戒刀?把他们兵器换一下,是否可以呢?

在我看来,梁山好汉用兵器很有讲究,不能乱用,因为他们的兵器和他们是一体的,兵器也能反映出他们的性格和地位。

接下来,个人就说一下好汉们的兵器。当然,由于梁山好汉人数较多,很多人物只是配角,兵器也很泛泛,一些主角也用过不止一种兵器,所以我只对几位主角及其特用兵器进行解说。

第一:宋江

虽然宋江是个文官,但他会一点武艺。杀了阎婆惜之后,宋江就是带着朴刀上路的;后来在揭阳镇因为打赏薛永而被穆春追打,宋江还准备与穆春“放对”;还有一点别忘了,宋江还是孔明孔亮的师父。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2)

这些充分说明,宋江有武艺,只是可能不高罢了。

不过,朴刀不是宋江的特用兵器。按史料记载,朴刀并不算兵器,它装上短柄就是刀耕的农具,装上长柄才叫朴刀。尽管宋代禁兵器,但如果连朴刀的刀头都禁,那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没法耕种,尤其是山区。基于此,《武经总要》中没有记录朴刀,很多好汉出门也会带朴刀,作为防身兵器使用。

那么,宋江的特有兵器是什么呢?答案是骨朵。

骨朵类似锤子,一头较大,像蒜头一样。宋代之前的古人,对圆头器物或大头的棍棒统一称为“胍肫(guā zhūn))”,不过到宋代时,胍肫被讹传成了骨朵。隋唐以后,士兵铠甲日益完善,刀枪伤害较小,只有骨朵一类的钝兵器才能有效破甲,所以军中不少士兵都会配备骨朵。

宋江并不需要冲锋陷阵,但是第五十九回中,宋江带领好汉拦截宿太尉的船,骗“金铃吊挂”时,就“执着骨朵”。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3)

明明不用上阵,宋江为何拿着骨朵?这是因为,骨朵不仅可以作为兵器,同时也象征权力。在宋代,骨朵是皇帝出行活动的重要礼仪器具之一,皇帝身边的护卫队都要配备骨朵;皇帝阅军时,管军、殿帅等人也要手执骨朵。对了,作为权力的象征,骨朵常常是银、水晶等材质制成。

宋江之所以手执骨朵,不是要与人打仗,而是用骨朵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同时也用来调遣好汉和军队。

第二:吴用

吴用的兵器是双铜链。在刘唐与雷横打斗时,吴用曾用双铜链制止二人。吴用为什么用两根铜链作兵器?我个人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表现吴用的性格。

刚出场时,吴用是个教书匠;后来,吴用上梁山,做了军师。不论做什么,吴用都需要保护好自己。但是,一个文人,用什么兵器最好呢?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4)

莫过于软兵器。首先,作为文人,带普通的长兵器太过显眼,容易遭人怀疑;其次,吴用的定位不是猛将,而是军师,武艺当不会太高,软兵器能起到“出其不意,一击制敌”的效果。比如制止刘唐和雷横,就是这样。若真刀真枪干,吴用并不是对手,自然也就分不开二人了。而为了隐蔽兵器,吴用都是把双铜链藏在袖子里或挂在腰上,书中几次说到“吴用袖了铜链”“两条铜链挂腰间”或者“腰悬两条铜链”。

所以,双铜链既能表现吴用有一定的武艺,又能体现其心思缜密、富有谋略等性格特点。倘若让吴用使枪、刀等兵器,既不符合其性格,也有悖于他的军师形象。

第三:林冲与关胜

众所周知,水浒里的林冲,是照着三国里的张飞所写。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水浒传》成书早于《三国演义》,不过张飞的形象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定下来了,尤其是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张飞形象与演义基本一样,因为演义承袭的就是平话中的张飞形象。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5)

照搬张飞形象的林冲,其相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性格是“摸不着时就要杀人”,其兵器也是“丈八蛇矛”,完全就是张飞的模样。也正是因此,所以林冲两个绰号“豹子头”“小张飞”也都是模仿张飞。

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嫉恶如仇,脾气暴躁,武艺高强。

林冲也是这样,他用丈八蛇矛,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前期林冲很能隐忍,但这主要是为了表现高俅等奸臣及世道之黑暗,后面易怒、且屡战屡胜的林冲才是真正的林冲。他一言不合就与扈三娘交手,且生擒对方;打败过祝龙、刺死洳州都监马万里、三十余合杀死宝密圣,单挑柳元、潘忠,并且在五十余合后,斩杀柳元,整本书林冲除了被琼英飞石击中过外,再无败绩,最次也是打平手。

可以说,让林冲用丈八蛇矛,不仅让他在形象方面与张飞更像,而且能让林冲在武艺、性格方面与张飞一致。倘若林冲不用丈八矛,那他的绰号、形象等就太失败了。

与林冲类似的,是关胜。关胜是照着关羽写塑造的,所以他不仅相貌与关羽一样,坐骑也是赤兔马,他的兵器也是青龙偃月刀。试想:如果关羽的后人用其他兵器,会怎么样?肯定会让读者矛盾——毕竟又像关羽,又不像关羽。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6)

两人均武艺高强,且又模仿关羽、张飞,读者一见即可断定两人必定也能位列五虎将。可以说,兵器奠定了林冲和关胜的地位。

同样的还有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以及双枪将董平。

秦明性如烈火,武艺高强,力气很大,狼牙棒最适合他;呼延灼乃呼延赞之后,兵器自然承袭祖上;董平有万夫不当之勇,品竹调丝,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的双枪就是侧面证明。历史及小说中不少猛将都用双兵器,比如典韦、袁朗、定彥平、王彦章、白孝德等。他们的兵器,不仅能表现其性格,还能表现地位。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7)

第四:鲁智深和武松

鲁智深的兵器是六十二斤水磨禅杖。所谓禅杖,原本是僧人所用,用意敲打困乏睡着的打坐僧人,但小说中作者则以之为和尚兵器。所以自从鲁智深做和尚之后,禅杖就取代齐眉棍,成了他的随身兵器。

按说佛家有好生之德,不应大开杀戒,但是世道黑暗,人心险恶,总要有人来行侠仗义,救人救世。这个任务,便落到了素有侠义心肠的鲁智深身上。鲁智深用禅杖与史进联手,干掉了崔道成和丘小乙;在野猪林,鲁智深以禅杖救了林冲;华州境内,鲁智深带着禅杖打算刺杀贺太守,营救史进,可惜没能成功。对了,南征北战期间,鲁智深用禅杖多次立功杀敌,最后还打翻方腊并活捉,除掉了最后的害民贼。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8)

当然,戒刀在鲁智深身上表现不多,更多的是武松。

让鲁智深用禅杖,武松用戒刀,这其实也符合二人的性格。鲁智深力大无穷,性格暴躁,嫉恶如仇,路见不平必然仗义出手,沉重的禅杖适合他;武松虽然也气力过人,但为人精细沉稳,用短小精悍的双戒刀最合适。

其实,鲁智深和武松,两人同为和尚,同样行侠救人,是不能分开的。故而,两人排名十三、十四,两人打仗也在一起,甚至两人兵器都可以合用。早在第三回末,书中也说过“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两人结局也差不多,一个封了禅师,一个封了祖师,一个坐化,一个善终。

可以说,禅杖和戒刀,既代表着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也暗示了两人的地位。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9)

第五:李逵

李逵向来不为读者喜爱,因为他滥杀无辜频繁。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把那些看客的头,成排地砍;为了逼朱仝上山,李逵杀了小衙内,虽然计策不是他定,但终究是他下手的;三打祝家庄时,李逵又不顾宋江将领,杀了扈三娘一家,单只跑了扈成。

其实,李逵之所以嗜杀,一方面是他性格使然,一方面也是因为剧情设定如此。

在108将中,李逵对应的是天杀星。何谓天杀星?就是上天派他下来杀伐罪人的。这一点,早在五十三回,罗真人就说过了。

罗真人笑道:“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吾亦安肯逆天,坏了此人,只是磨他一会。我叫取来还你。”

正因为李逵是天杀星,所以他的兵器也很特殊,是板斧。其实,在中国先秦时期,斧钺就有特殊的意义。夏商时期,因为斧钺杀伤力极大,所以逐渐成为权力的象征,象征刑罚杀戮之器。比如《左传》中说“负之斧钺,以徇於诸侯”;《国语》中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小说中常出现的“刀斧手”“难逃刀斧”等,“斧”都是指刑罚和杀戮的工具。

鲁智深武松武功比较(鲁智深为何用禅杖)(10)

当然,水浒中斧者不少,但李逵与板斧则不同一般。李逵既然是上天派下来杀戮众生的,用象征刑罚和权力的斧为兵器就很合理了。了解这些,就能明白李逵的性格,以及为何他是天杀星了。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张清的飞石、燕青的小弩、扈三娘的套索等,这些兵器都能反应他们的性格。

其实,无论是宋江和骨朵,吴用和铜链,还是林冲与丈八蛇矛,鲁智深武松与禅杖戒刀等,都是兵器与性格、地位的糅合,说白了就是兵器与人物的统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