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父亲闹矛盾(一个儿子的计较)

赡养父亲闹矛盾(一个儿子的计较)(1)

文/涵美一

01

这两天在老家,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挺感慨的:

昨天早上,我家楼下的张叔和他的弟弟,因为照顾老父亲而吵了很久。

大致原因是:老父亲到了该张叔弟弟照顾的时候,张叔通知弟弟来家接人,弟弟虽然上了门,但支支吾吾,以“店里太忙、顾及不上”为由让张叔再多等两天,声称待他忙好了一定立即把老父亲接走。

张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弟弟的提议,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如果老弟真是店里忙不开,完全可以把老父亲先接去店里,反正父亲就只是左腿不方便,也不需要怎么伺候,吃好喝好就行,况且又有轮椅,父亲坐在一旁不但不会耽误弟弟家的生意,而且还能帮弟弟看着店。

见张叔把话说到这份儿上,弟弟变了脸:这几年因为断断续续的疫情,生意一直不太好,还亏了不少的钱,如今,好不容易生意好了起来,张叔这个当哥的,能帮多少也要帮一点。

“二哥,我们毕竟不像你和嫂子,是在体制内,不管啥时候每月都能有钱进账。这两年,因为疫情,我没少赔钱,现在就想趁着生意好点,能多赚一点是一点。你想啊,我的生活好一点,咱爹不也能跟着享点福吗?又不是让你一直照顾咱爹,就多看几天能咋了呢?”

张叔不为所动,“你的情况我也理解,但照顾咱爹和你做生意又不冲突!你吃饭时咱爹也吃饭,你和弟妹忙时,他在一旁坐着也不碍事,咱爹只是一个腿不太方便,又不是浑身不能动、需要人时不时地伺候。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你看,咱大哥做生意赔了那么多,但该他照顾时,人家可是二话不说就去你那里接咱爹,用你催过吗?本来嘛,说好了轮流赡养父亲,在我家多住一天都不行,你还是把咱爹接过去吧,不然我和你嫂子也会把咱爹送你那去,何必呢?

赡养父亲闹矛盾(一个儿子的计较)(2)

张叔有一点说得倒是不假。

他的老父亲前年五月份,因病导致左腿行动不便,考虑到老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若是发生意外身旁没有人能及时顾得上,张叔兄弟三个便坐在一起商量,决定每人四个月,轮流赡养父亲。

张叔的大哥虽然在市区安了家,但在赡养老父亲上,他以身作则,一句怨言没说过,也从没有推脱过,每次都是按时接老父亲过去,又准时送老父亲到张叔这里。每一次老父亲从他家回来,都是穿得干干净净的,人看着也很有精神。可能也是因为他这个大哥很自觉,做得也到位,张叔和他从来没有因为照顾老父亲一事而吵过嘴。

倒是张叔和他的弟弟,不知是不是暗自较劲,已经不是第一次闹矛盾了,像去年,弟弟也是“不准时”,找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拖了将近一个月。

或许,就是由于弟弟不诚信,这一次张叔才把话说得那么绝。

只是,纵然张叔有他自己的理由和难处,但在他弟弟看来,他就是太过分。

因为听到张叔的“多住一天都不行”后,弟弟再也忍不下去,他又是指责张叔太冷血,不为老父亲考虑、也一点不顾及兄弟情;又是放狠话,称以后没张叔这个哥,张叔遇到事也别想着指望他。说到最后,他一脸愤慨地抱怨“我真没想到你这个当儿子的能这么计较,那是咱亲爹!咱俩也还是亲兄弟呢!你非要分得这么清、这么细”,接着,他便从张叔的家里怒气冲冲地推走了老父亲。

赡养父亲闹矛盾(一个儿子的计较)(3)

02

弟弟离开后,面对前来劝和的邻居们,张叔也解释了两句,称自己不是有意这样“计较”,若不是被弟弟逼急了,他不是真想那么说。

“我这个老弟,从小到大,因为嘴巴甜、想法多,被我老娘惯得不像话,最疼他,他却最伤人心。老娘生病离世前,他找不完的理由,就是不愿到医院伺候,这老娘走了,照顾老爹吧,他还是这样。该他照顾老爹时,他拖着、总想少照顾一点,还没轮到我大哥呢,他想不完的说辞、能提前半月给大哥打电话让把老父亲接走,你说说有这样的吗?你过得不好,大家都理解你,可你也不能一次次的太过分了啊!让把老爹送养老院吧,他又觉得太花钱,说自己条件不好,每月拿不出额外的钱……反正这样的弟弟,我是绝对不会再让着他!”

作为旁观者,不敢轻易去评判张叔和他弟弟谁对谁错,毕竟在他们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也有自己的难处和不易。

但对张叔76岁的老父亲来说,亲眼目睹儿子们因为他而吵得脸红脖子粗,真的挺“残忍”的。

谁愿意老了、身体不适了,需要子女的时候,却看到子女“避之不及”呢?

其实,一直以来,我见过和听过不少的多子女家庭因为照顾父母而闹矛盾的事。

有的子女是觉得不被父母偏爱,自己就该少尽孝心;也有些子女是在和兄弟姐妹的“比较”中,总觉得自己“做得多、吃了亏”,心理太不平衡。

很多人会说这是家务事,到了要给父母养老的年纪,子女也不小了,很多事力不从心,而且也不知道子女和父母之间是否有过隔阂、矛盾,所以不能单纯去指责某个做得不到位的子女不孝顺。

的确,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特别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往往由于一些小事,很容易积攒一些当时不当回事儿但后期“难以调和”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很容易在牵扯到利益、照顾父母、给父母养老时,一一迸发出来。

亲情是让人温暖的,但有时,恰恰又是亲情最伤人。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子女,如果从出生到你成家的这段时间,父母从未亏待过你,尽力供你吃穿、读书,那么,父母到了晚年时,对父母该尽的孝还是要尽的,你可以不愿出力气,但可以尽量出点钱。

就像多子女家庭,其实完全没必要当着父母的面闹得不可开交,让父母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伤心。如果兄弟姐妹都不愿意亲自照顾父母,完全可以好声好气地商量,共同出点钱给年迈的父母请一个保姆,或者送父母去养老院,时不时看望一下父母,这些也算是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

赡养父亲闹矛盾(一个儿子的计较)(4)

03

以前,我总是听不少人说,多要一个孩子,以后等父母老了,孩子们可以互相帮衬,遇事也可以有个商量、拿主意的人。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或者说,有多少多子女的家庭,子女们能做到父母所期许的那样和谐、不计较地相处?

很多人总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不好,其实都是怪父母不公平,因为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子女才容易“内讧”。

是啊,父母对孩子们“区别对待”,自然会引起孩子们的不满,尤其是不被偏爱的孩子,很容易把怒气、怨气撒到父母偏爱的兄弟姐妹身上,觉得是兄弟姐妹夺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但,能把责任全部都归咎到父母身上吗?兄弟姐妹之间不和,就没有一点他们自身的原因吗?

很多人总是夸大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父母对我们不公平、兄弟姐妹比我们更招父母的喜欢而郁郁寡欢,心生愤懑,这些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纪,不懂事、看得也不远,不知道怎么排解情绪,但如果结了婚、成了家,乃至人到中年,还把所有的一切都怨到父母、兄弟姐妹身上,还一直揪着很久以前的小事不放,只能说明是我们自己太狭隘。

实话讲,我一直觉得,其实做父母,真挺难的。

做得好了,子女会觉得理所应当,觉得就是父母该做的,甚至不会给父母说一句感谢、好听的话,而一旦哪点做得不到位、或者没能让子女满意,那一定会让子女心生不满、甚至怨恨。

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似乎不管父母怎么做,哪个孩子都会有意见。

我不否认,生活中有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有一直不被偏爱、甚至是被忽视的孩子,但更多的父母,在孩子之间已经很努力地做到公平。

父母也是人,也有顾及不到的时候,子女可以觉得父母忽视了自己、不重视自己,但不能以此而否认父母对你所做的全部。

总有人说,父母“不公平”才导致晚年凄凉,子女来回推诿、不愿尽孝,说到底都是父母的错。为什么?那个明明得到父母很多的爱,却一点也不懂感恩、不愿孝顺的孩子呢?他不是最应该指责的吗?

太多的子女总是在计较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可有多少子女能记住父母曾给自己的温暖、曾对自己掏心掏肺的付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