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五大任务(漫谈青春期1)

青春期的孩子确实复杂。

一方面,他们的身体发育快速,男生遗精、女生来例假,代表他们的身体已经发育至成人状态,在古时候这个年龄就可以嫁娶、生儿育女了。

另一方面,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想赖在儿童阶段,不太想那么快地就和自己的童年告别,是有点忧伤的。(我还只是个宝宝)

阐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五大任务(漫谈青春期1)(1)

青春期是儿童和成年的过度期。

青春期一结束,这些儿童就要成为成人,与父母分离、经济独立、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这不仅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要从心理上,接受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同时要学习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最有名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林提出来的,他认为青春期最大的心理任务是发展“同一性“,如果这个任务没发展好,则会出现“角色混乱”。

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自我能建立并保持同一感,这种同一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唯一性的认识,在时间、空间中存在的一致性、连续性的感知。

“我是谁?”是一个人对自己认知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一个对自己过去是谁、现在是谁、将来是谁,不管是在家里、在学校里、在异国还是他乡……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有一个清晰而连续的认知,这就是有同一感的表现。

阐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五大任务(漫谈青春期1)(2)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可笑,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事实上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自己是谁,非常模糊而摇摆。

我有个朋友,她家孩子上初一,今年开学第一天老师让写一篇作文《我》,向大家介绍自己我是谁。这个孩子就是写不出来,我朋友都快疯了,说你平常挺能说的,平时说的那些随便写写就可以了呀!

但孩子觉得他没办法定义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他说我今天是这样,明天可能是那样,此刻我很高兴,但下一刻就不一定了,我一直在变化,所以没法写。

在我看来,他就是没有同一感的,他对自我的认知在时间上是不稳定的。

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小学五年级以前),他们的兴趣大多在玩乐、游戏上面,遇到的问题也很简单。

现在他们开始要长大了,要准备经过青春期,而进入残酷的成人世界。现实要求他们必须在此阶段弄清楚“我是谁”。

所谓青春期“少年维特的烦恼“,其实很多都是这种烦恼:

“我到底是谁?“

“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我到底以后想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再举个例子。

有个孩子觉得自己是爸妈可爱的孩子,如果某天父母吵了一大架,或者因为他考试考得不好,爸妈在生气时对他怒吼:“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这无疑会导致他的认知动摇:“那我还是他们可爱的孩子吗?”

虽然这种心理通常是潜意识的活动,但很多孩子其实多少能意识到一些。

孩子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太确定的时候,他们通常是从周围人眼中去看,如父母、老师同学、邻居、好友、异性……等等。

这样,你就能想象一个孩子,如果今天老师批评了一下,明天好朋友对自己有点冷漠,后天喜欢的女生给自己翻了个白眼,再来一天爸妈又吼了一顿……他对自己正面的评价会动摇,他肯定会想:“我是好的吗?可他们的反馈似乎都在说我不太好?那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他对自我的认知会随着他人的反应而改变、摇摆不定。

阐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五大任务(漫谈青春期1)(3)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跟父母在一起已经比较久,一般他们非常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这个时期,他们更多会从同伴、师长眼中去看到自己,以更多丰富的视角来反观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身体的发育,荷尔蒙的分泌会促使他们格外青春萌动,他们会很渴望从异性眼中去看到自己:“在他(她)眼中,我是不是可爱的?帅气的?有吸引力的?”

这就是很多青春期孩子“早恋”的原因。其实他们不是恋对方,更多是恋对方眼中的那个自己。

说了这么多,希望我把青春期“同一性”的发展任务说清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青春期结束的时候,孩子就成人了,他在青春期必须做好独立成人的准备,所以他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身份角色,以清晰的自我认知进入成人世界。

帮孩子清楚而乐观自信地认知自己,并确定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就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

具体如何做呢?且听下回分解。

#心理咨询师说#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阐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五大任务(漫谈青春期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