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选1还是选2(博弈论1)
文/老余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疑问:
任何一个商学院都会有博弈论的课,且都会强调这个课有多重要,但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好像从没有人用博弈论思维来解决问题,就连问“这个问题根据博弈论该怎么解决?”都显得很陌生,甚至觉得有点怪怪的。
为何会这样?
是博弈论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能是脑力游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我觉得不是,博弈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在生活、商业中已经用到了博弈论而不自知。
既然已经用到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用下去不好吗?为何要写这个专题?
因为只有把一个理论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才能有意识地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了解了博弈论,你看世界的眼光就会更接近本质一些,才有可能理解世间的种种无奈,其实好多都是囚徒困境下难以改变的纳什均衡,而并不是那些文人骚客们感慨的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到底什么是博弈论?
一言以蔽之,就是关于人在社会中如何理性做决策,让自己在一场博弈中处于相对优势的理论。
概念很乏味,我们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切入,比如为何那么多同质化商家会聚集在一起开店?
(一)为何同质化的商家要扎堆?
在大街上我们总能看到有麦当劳的地方必有一个肯德基,有一个中石化加油站的不远处总有另一家加油站,小区居民楼下的超市也总是一家连着一家,即使是摆地摊也是一片一片的,等等。
分散一点不好吗?让能辐射到的潜在消费者都能获得便利,让他们就近去选一家且不完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商家的这种聚集很不理解,说好的顾客之上呢!
是这些商家都很盲目,就知道相互模仿吗?
在选址上确实需要下大功夫,既然有实力的大公司在这里开店了,选址肯定是经过严格商业化调查过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店铺开超市收益最大,我在他旁边开店就能剩下一大笔调查费用,且还有聚集效应。
但这还不是同质化店铺扎堆的主要原因,用博弈论来思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后来者如果想要和前者在同一层面竞争,就不得不这样做。
为何这样说?
我们就拿摆摊来说,假设这一个小区的居民楼是直线排列(如下图),你要摆个卖煎饼果子的摊,应该把地址选在哪里?
如果整个小区只可能出现你这一家煎饼摊,你其实选在哪里都可以,但很可惜你无法控制别人是否会开第二家,于是在选址上你必须考虑到将来会有竞争对手的情况:
——所以,最好的位置应该是小区正中间。
因为无论你偏左还是偏右,只要第二家煎饼摊开在靠中间的位置,他辐射到的氛围必定大于你。
博弈论教我们必须考虑竞争者的选择,所以你决定开在中间,那真的有人要和你抢生意,他会把店开在哪里呢?
和你考虑的一样,无论他开在靠左还是靠右,你辐射的范围必定比他大,抛开他是傻帽的情况不说,他应该把摊位开在你的隔壁,也就是尽量靠中间,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群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量上和你基本一致。
但如果有一方有用户思维,和另一家商量说,要不我们分散,都摆在离左右两边1/4处,这样我俩的辐射范围是一样的,而买煎饼的人会方便很多。
从堆在一起到分散,你和竞争者的利益都没有受到损害,但买你们煎饼的人因此却获益了(走的路更少了),这就是典型的叫「帕累托改进」——一个决策做完后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却使得至少一个人因此获益了,就是帕累托改进(如果一个博弈里已经好到没有改进的余地了,就叫帕累托最优)。
那你们两分开既没有伤害谁的利益,还方便了消费者,那就会因此而真的分开摆摊吗?
有可能,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聚集到中间来。
为何?
因为人心难测,谁敢保证哪一方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往中间移那么一点点呢?说好的一起到白头,没成想他却偷偷地焗了油!
只要这种情况一出现,之前的商量就立马作废了,且这种“公地悲剧”的情况一定会发生,所以最后还是会聚在一起来。
你看,最稳定、最放心的解决办法就是都在中间都不动。
帕累托最优虽然能将参与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因为有私利因素,导致最优解只是一个理想态,而理想态是很不稳定的,稍微一戳就会破灭。
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人不相信阴谋论,不相信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二百年来,在背后操纵着全球的金融?
因为这么长的时间,要保证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一个“叛变者”,所有人都守口如瓶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这个“不稳定状态”要持续二百年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阴谋不存在。
(二)囚徒困境、压倒性优势与纳什均衡
回到你和竞争者卖煎饼的这个局。
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对你这个“囚徒”来说,如果对方移到中间去,你也只能移到中间去,不去你的利益就会受损;如果对方不移到中间去,你移到中间去就能利益最大化。
所以,无论对方怎么做,你到中间摆摊的策略对你都是最有利的——这就是博弈论里的「压倒性策略」。
虽然你们俩都在中间摆摊伤害消费者(多走了一些路),不是理想主义者眼中的帕累托最优,但这种局面你们俩谁也不可能单方面改变,结果就是永远变不了——这种局面就叫「纳什均衡」。
帕累托最优不常有,而纳什均衡常有。一个我们看上去很不合理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一般都是纳什均衡在起作用。
比如双减前家庭对孩子的“军备竞赛”就是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
虽然大家都很痛苦,但无论别的家庭对孩子是不是搞课外补习,你想让孩子胜出的最优策略就是搞——囚徒困境。
这种局面下,谁都不愿意第一个改变策略,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这个局面就永远变不了——纳什均衡。
比如上班,你心里一算:
不管其他人偷不偷懒,你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就是划水、摸鱼、带薪上厕所。别人勤快你偷懒,你占便宜,别人偷懒你不偷懒,你吃亏——纳什均衡。
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纳什均衡。
就连电视剧里几个拿枪的人可以俘虏一村的人,也是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在这种局面下,第一个上的铁定第一个死,于是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改变抱头蹲下的策略,最后整个群体就锁死在这个困境里,走不出来!
(三)纳什均衡都是“负面”的吗?
以上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就是“囚徒困境”及举的这些例子好像很负面,很不正能量,以至于你可能觉得「纳什均衡」是个“坏东西”。
其实,纳什均衡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一个局面,当然状态、局面有好有坏。好的纳什均衡其实有很多,比如我们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就是一个正面的纳什均衡。
——在这种约定俗成大家一致认可的局面下,没有一个理性人愿意第一个改变策略去“绿灯停红灯行”,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人身安全风险。
前面说了,纳什均衡是一种锁死的状态,难道就没法破了吗?
非也。
我们下一篇讨论这个问题。
(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