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良和生命同在的散文(尊重让怜悯更暖心)
武华民
冬日的一个中午,和朋友到附近的小餐馆吃饭,餐馆里的一幕暖到了我。
一对父女的餐位靠近窗户,我们的餐桌在里面,人们氤氲在轻音乐和菜香的氛围里。窗户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向热气腾腾的店里张望,不时地舔着嘴唇。老人显然是饿了。
这位父亲看到了窗外的老人,吃饭的动作慢了下来,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女儿。女儿仰着小脑袋问:“爸爸,你不是说自己是大胃王吗,今天怎么吃得这么少?”
父亲微笑着说:“爸爸今天胃口不好,不想吃了,你快吃吧。”女儿吃完了,他们静静地离开了,餐桌上留下了多半碗的米饭,菜盘里也有不少的剩菜。餐馆的人也没来收摊。
老人低着头进店,落座,拿筷端碗,风卷残云般吃完了剩饭菜,然后悄然离去了。
期间,老板进了后厨,就餐的人安静用餐,服务员在别的桌子上收拾着碗筷,仿佛老人没有进来过。
这世上有一种善良,是体会别人的疾苦,又替人着想。这位父亲在女儿和众多就餐者面前体谅贫困老人的疾苦,维护一个陌生人的尊严,这样的善良沁人心脾。
前些年,我曾在郑州一个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大学毕业生小郭应聘到了公司。这个女孩来自偏远农村,性格腼腆,话不多,领了工资几乎都寄给了妈妈。为了节省钱,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衣服也是廉价的。公司员工都知道她的这个情况,因此招待客户时都带着她。她也很懂事,跑前跑后、倒茶倒水,热情服务。虽然几次提醒她有些活可以让服务员干,可她还是跑得很勤快。
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小郭知道大家伙在关心照顾她,就借口自己有事儿,推托着不去,可是,大家还是连哄带蒙拉上了她。
有一次,月底发工资后,她便张罗着晚上请大家吃饭。听了她的话,几位经理莞尔一笑,意思是饭肯定会去吃,但是让她付费的饭是没法吃下去的。
晚饭吃得很热闹。中途女孩去买单时,李锋经理悄然一笑。不一会儿,女孩回来了,她着急地问我们:“谁把500块钱押到吧台了?”
大伙没人讲话,小郭急得快哭了。
最后,公司吴总出来圆场说:“谁啊?快把钱拿回来吧。今天这个单必须由小郭来买。”李经理悄悄出去了。散场时我看到,小郭付了饭钱后很是开心。显然,这一顿三百多元的饭钱,对小郭来说有点贵,但她觉得回报了大家平时的关心,值!她心里不再有太多的亏欠和压力,以后可以坦然自信地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事了。
这世上有一种善良,虽然不动声色却暖人心脾,而给出这种善良的人,往往更能体会别人的疾苦。我们生活在“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里,乐善好施者有之,救人与危难者有之,心怀善良、怜悯同情者更是数不胜数。人们在施以援手时,若能多一些体谅和尊重,生活就会增添更多的和谐与美好。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