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

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1)

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

12月15日,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坂田“万科星火ONLINE”创库报告厅举行,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文学青年获奖。

该奖项为坂田“乡土作家”田青以个人名义创办,初衷为鼓励打工青年追逐文学梦想,为他们提供成长舞台,从2015年11月创办以来一共走过了四届,影响了一批一线流水线打工青年,走出了多名打工诗人、作家、文学爱好者。

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2)

刘霖玲(左)与打工诗人陈才锋(右)和恩师田青合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田青的故事,听听两名深受田青影响,进而走上文学逐梦之旅的“打工文学青年”的故事。

田青

鼓励打工青年追逐文学梦想

自掏腰包创办“打工文学奖”

田青,本名刘煌友,1935年出生在坂田杨美村。青年时代他心里一直有个文学梦,这个梦起源于对鲁迅、巴金、茅盾等作家的崇拜。

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3)

田青

1996年从基层干部的岗位上退休后,田青便开始潜心创作。共创作出版了《泥腿大亨》《特区少妇》《无情岁月》《风雨深圳》等八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长篇小说。他的文字不仅写记忆里的坂田、杨美,也将目光投向改革开放大潮中来到这片土地贡献青春的“新深圳人”,形成一组记录深圳发展变迁的文学样本。


点击观看视频——田青逐梦的故事。

“有了一点名气后,很多外地来打工青年给我投稿,他们爱好写作,为了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我就办了这张报纸。”2000年,田青自筹资金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客家文化报——《坂田文艺》,后更名为《杨美文化》。这是一份16开铜版彩印小报,主要刊载了来自全国各地打工青年的文学作品,每月发行一期,被众多打工者视为“精神家园”。

在鼓励文学创作这方面,田青从来不吝啬。2015年11月,田青以个人名义设立了“田青打工文学奖”。“奖金是我自己出的,打工青年也有文学潜质,希望通过这些奖励,能够鼓励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田青说到。参评者仅限长期在广东省内打工的作者,参赛作品内容需与在广东省各地打工题材相关,设有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五种奖项,每种奖项有四个获奖名额,每人奖金1000元,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颁奖。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为打工文学作者设立的奖项。

陈才锋

从一线流水线工人到技术员

诗歌让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曾经以组诗《我在幸福中举手》《火车火车》《故乡我们互为后方》连续三年获得“田青打工文学奖”的青年打工诗人陈才锋坦言,“田青老师就是我诗歌道路上的领路人,他让我看到了希望。”

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4)

陈才锋

1999年,20岁的湖北青年陈才锋来龙岗闯荡,在布吉上水径一家自行车配件厂做流水线工人,月薪400元。每日繁重的工作,加之远离故土亲人的孤独,让他觉得生活没有“光亮”。他在诗歌里写到:“这黑夜,这机器,这无助的漂浮,闪动的细小和微弱,慢慢解开黎明的面纱,又轻轻,把自己葬在天亮之后的梦里”。

劳碌之余,陈才锋开始用诗歌的方式记录流水线上的生活。“写了好多篇,苦于没地方发表,得不到更多人的欣赏,我当时差点放弃掉。”陈才锋回忆,后来他通过诗人李晃认识了田青,“记得老先生看了我的诗歌后,连声说‘不错、不错’,还给了我一个投稿的邮箱,让我一定要坚持创作。”

一通表扬与鼓励,给足了陈才锋信心。后来,他的诗歌陆续通过田青的《杨美文化》发表出来,并逐渐得到了外界的肯定。“田青老师还经常举办文人诗友会,邀约我和其他打工文学青年去他在坂田的家——田青山居做客,大家一边吃着客家焖猪肉,一边谈论着诗歌、文学创作,非常美好。”陈才锋说。

如今,陈才锋在观澜一家注塑厂做技术员,月薪涨到了7000多元,他也成了一名“斜杠青年”,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用休息时间从事诗歌创作,作品见报于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平均一年发表400多首诗歌,在业内小有名气。2014年,陈才锋成为深圳作协会员,他说,“只要有生活继续往前,我就笔耕不辍,田青老师84岁了,还在坚持写作,我又怕什么呢?”

刘霖玲

从文学爱好者到北大文学学士

再到语文老师的蜕变之旅

刘霖玲一直记得她发表在《杨美文化》上的第一篇文章名叫《齿轮》,内容讲述了身边的一对夫妻为生活打拼的故事。

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绝高薪返乡(耄耋之年不服老)(5)

刘霖玲与学生在一起。

2012年,刘霖玲在坂田街道办工作,每天忙于各种材料的撰写,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在杨美社区举办的新春盆菜宴上,她看到了一份纯文学报纸——《杨美文化》,上面的文章和投稿邮箱立马引起了她的关注。“当初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稿,没想到会见报。”

第一次投稿成功后,刘霖玲收到了20元稿费。“后来田青老师约我去他家里做客,给了我一套他出版的书,跟我讲述了他的故事。当时他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还学会了用电脑打字,每天写文章,这种对梦想执着的理想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回家后,刘霖玲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读书时,她就很喜欢语文课,喜欢写作,后来为了好就业,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田青老师点燃了我心中尘封已久的文学梦想,为什么不能将喜欢的事情坚持到底呢?” 刘霖玲反思到,从那之后,她开始写作,投稿,并先后在一些征文类比赛中获奖。

为了离自己的文学梦想更进一步,将基础打得更牢些。2013年,她通过广东省“圆梦计划”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以网络远程的方式上课,三年后,她通过了所有专业课考试及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北大毕业证书和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毕业后,刘霖玲成功转型,现在在平湖街道南园学校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她说:“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写作文,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田老师当初点燃了我内心的文学梦想,现在我要把火种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龙岗融媒记者 石小利 通讯员 李智杰

龙岗融媒编辑 钟海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