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

2020年,《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19年十佳电影”。意料之中,《利刃出鞘》是其中之一。

这部电影来头不小。由执导过《星球大战》的名导莱恩·约翰逊操刀,汇聚一众偶像派兼实力派演员,比如“美国翘臀”克里斯·埃文斯、“007特工”丹尼尔·克雷格、“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等。

这样的强大阵容,令人惊喜,而影片的故事本身和呈现方式也很吸引人。影片中隐含的、对人性的解读与期待,更是精彩,引人长久深思。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2)

影片讲述了一起怪诞的“自杀案”如何被侦破的故事。

故事围绕“超级富豪”、悬疑小说家哈兰·斯隆比的巨额遗产展开。他在85岁生日宴会后,带着遗嘱的秘密,被人发现“自刎”于书房;而私人侦探被匿名雇佣,来侦查真凶。情节主线是女护工玛尔塔作为“嫌疑人”如何与侦探合作,一步步发现隐藏于幕后的真凶,并将恶人绳之以法。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3)

本文以影片人物及情节为依据,从3个方面展开剖析,挖掘影片背后隐含的对人性之善的美好期待。

  • 探案视角“新颖化”:以“头号嫌疑人”为第一视角,展现女主角心理活动及变化,引导观众思考“何为人性之善”
  • 矛盾元素“丰富化”:3种现实矛盾并举,合理化恶的选择,更衬托了善良的难度和高度
  • 角色设置“典型化”:对比一系列典型的善恶角色,用“善恶有报”的结局,表达对“人性应良善”的期许

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此影片在呈现手法、故事立意上,对正在“商业片化”的推理破案类电影有什么借鉴意义。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4)

探案视角“新颖化”:以“头号嫌疑人”为第一视角,来展现女主角心理活动及变化,引导观众思考“何为人性之善”

以探案、悬疑为主题的知名电影,如《神探夏洛克》系列,往往会刻意突出名侦探的光环,让观众跟随大侦探的视角,检查犯案现场,层层深入发掘各个人物的矛盾与关系。最终,破题点在以侦探为主角的一系列“高智商”推理情节下,逐渐显露。凶手和其他嫌疑人都是陪衬。

而《利刃出鞘》在“第一视角”上有所创新:影片让观众跟随平凡的女主角——女护工玛尔塔,以观察者、局外人的身份,走进暗流涌动的斯隆比家族,发掘隐藏在豪宅下的核心利益矛盾。然后,让观众根据玛尔塔“摊上事儿”(即被误会为“杀人案嫌疑人”)后的一系列表现,具体深入地了解并理解,她是个怎样的人。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5)

以难民、非法移民身份,来到美国的女护工玛尔塔

列举几个银幕上生动而具体的情节:

影片开头,玛尔塔发现自己用错注射药,“误杀”了雇主哈兰,她的第一反应是施救,救不成了就想自首。但奄奄一息的哈兰劝住了她:“你是非法移民。如果你成为‘嫌疑人’,全家人会被驱逐出境,吃尽苦头。” 哈兰作为悬疑推理小说家,立马想出一套做法,要帮玛尔塔脱罪。玛尔塔听完眼眶湿红,全身颤抖,之后好多天不能停止愧疚与难受。

中期,玛尔塔面临两个选择:救目击者管家,被揭露“犯罪事实”,或者补一刀,杀了昏迷的目击者。她的惊骇、纠结和痛苦在大银幕上显露无疑。万般无奈的情形下,如果她选择“补一刀”,很多观众也会同情她的选择。但她在短暂的犹豫后,下定决心去救人,哪怕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最后,玛尔塔得知哈兰的巨额财产,竟然落到自己头上,她是震惊、不安的。她不惊喜,没贪欲,甚至在反思,自己是否要自首,放弃这笔钱。尽管这笔钱可以帮助她和家人快速拿到绿卡,妈妈可以不再辛苦打工,弟弟也会有书读,但她实在良心难安。她得到不义之财后的惶恐和焦虑,刻画在一个个镜头里。

这样的视角呈现,能够最大程度上细节化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过程。从而,影片自然地解读了“人性之善为何物”。

亚当•斯密早在18世纪就提出了“理性经济人”概念,即“人生而利己”。

我私以为根据利己原则做决定,的确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而善良的一个体现,是选择割舍自己的利益,去维护规则、法律、正义。

女主角的割舍,显然冲破了“利己天性”的枷锁。以此可见,影片认为,人性之善是出于良知,克服利己天性,去做利他行为。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6)

而且,这部电影对人性有一种“高于生活”的期待。现实中,很多人未必会做出和女主角一样的选择。

以玛尔塔为第一视角,来表达这种期待,有很好的效果。因为人性要达到“高于生活”的境界,要经历很多纠结和挣扎,才会显得自然和真实。以玛尔塔为第一视角,能让观众理解,这个角色也不是圣人,她的善良背后也有很多痛苦纠结。影片不仅解读了“人性之善”,更让观众去体会这种善良的合理性。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7)

矛盾元素丰富化:3种现实矛盾并举,合理化恶的选择,更衬托了善良的难度和高度

影片中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首当其冲的是阶层矛盾,阶层矛盾的背后还有种族矛盾。这两种矛盾之外,还有一种最普遍的矛盾,就是以争抢利益为基础的家庭纠纷。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8)

首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阶层矛盾。在华丽复古的色调下,我们看到,斯隆比家族拥有富丽堂皇的庄园、昂贵而有历史感的家具、一笔笔巨额支票和账单。对比影片一开始呈现的中低层家庭房屋的狭小、简陋,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阶层贫富悬殊。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容忍一众人过得赤贫,不理会他们的权益,而资本家们的产权会代代相传。

种族矛盾,其实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阶层矛盾。斯隆比家族的后代,是美国第一代白人的后代。他们掌握了这个社会很好的教育资源、财富资源,受人尊敬,有社会地位,并且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但保姆玛尔塔作为拉丁裔,一开始是非法移民,只能选择最容易获得绿卡的护理专业。她有自己的有才能和抱负,但发展空间很有限。

在种族歧视下,社会孕育了一种尖锐的矛盾:白人一般更有钱,有资源,除此以外的一切新移民,比如亚裔、南美裔、犹太人等,在各个方面受到排斥,比如工作机会和薪酬都被打压,很难进入主流社会。社会既然不公,有人就会积累怨气。这些在社会上受到排挤的人,对先天占有资源的人没有好感是正常的。

而且,自古以来,很多家庭矛盾离不开由金钱引发的纠纷。而斯隆比家族的“窝里斗”也正是围绕老爷子的巨额财产:小说版权税、豪宅等不动产、公司股权……每个子女都很焦虑,生怕自己比别人少分得一点钱。

纳·霍桑说: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这里的家庭矛盾,本质上就是金钱利益的拉扯。那个万恶的真凶,甚至为了得到遗产,对自己的爷爷“举起屠刀”,并设计让原来的遗嘱失效。

通过这一系列的矛盾元素,影片刻画了一个个人物在面对金钱巨大的诱惑、阶层和种族的积怨、失去一切的最大危机时,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最诚实的选择。当所有人都不能免俗,在世俗的各种矛盾中苦苦挣扎,有的人甚至突破良知底线去杀人,玛尔塔却选择了坚守内心的善良。她的选择会使自己失去巨额金钱,也会给自己带来威胁,但是她义无反顾。女主角的选择,多么不易,也站在了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层次上。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9)

影片里,矛盾元素的丰富化,让故事更为吸睛,也让观众最大程度体会到了在复杂情形下,善良相当有难度和高度。

巧妙的是,“人性之善”是整个案件的破题点——女主面对最大的危机,做了利他选择。假如女主为自保,而杀目击者,可能案件就会朝幕后黑手所策划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死胡同:真凶会得到钱财,逍遥法外,且玛尔塔会成为真的杀人犯。

这个破题点,也表达了影片“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凸显了影片对人性的“正向期待”。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0)

角色设置“典型化”:对比一系列典型的善恶角色,用“善恶有报”的结局,表达对“人性应良善”的期许

影片里设置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坏人”角色,有小恶之人,也有大恶之人。这些典型的负面角色,符合观众心中对恶人的定义:伪善、精明自私、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1)

小恶之人莫过于哈兰的大女儿、大女婿、二儿子、小儿媳、小孙女等。随着情节的推动,他们伪善的面具被逐渐撕裂。这些表面上说同情难民、希望国家接纳非法移民的美国中产,其实很有优越感,精明自私,吃相难看。当他们发现老爷子的遗产竟然留给了女护工后,什么法子都用上了,想逼迫女护工放弃继承权。比如,他们想通过起诉女护工全家非法移民,将之驱逐出境。但毕竟,他们的行为没有突破法律的界限。

这些伪善的小恶之人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身份在现实主义小说里是典型的有钱人,精明、自私、虚伪。当这些角色的真面目逐渐显露,观众不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这符合他们对这类人的想象。这类角色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有钱人的后代为争祖宗财产,斗得“头破血流”,道德和尊严都抛之脑后。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2)

大恶之人,则更为典型。孙子兰森是一个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到了极点的人。日常生活里,他目无尊长、辱骂家人,他吊儿郎当的表情和满不在乎的眼神里,写满了冷漠。观众会很自然地觉得,这样的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影片中的大恶之人没有隐藏自己恶的属性,他的特征很明显。

老爷子哈兰得知自己被“误杀”,原谅了玛尔塔,并且要助她脱罪。在死亡面前,能原谅无意“害死”自己的人,是典型的善良角色。玛尔塔不愿意接受安排,想叫救护车救老爷子,哪怕救不过来会被起诉上法庭;她后来宁愿被拆穿,也要去救目击者管家。在个人利益面前,能坚守良知的底线,也是典型的善良人特征。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3)

在这部电影里,典型善角之间的互动也非常感人。玛尔塔作为善良的角色,与同样宽厚仁慈的哈兰老爷子成为了“忘年交”。哈兰真正把玛尔塔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而不是斯隆比家族的“仆人”。他夸奖她工作专业,欣赏她为人正直,给予她很多生活上的帮助。玛尔塔用心陪伴、护理哈兰,能倾听他所有的担忧和烦恼。

最后,好的故事,一定会有典型的旁观者。旁观者最好是清醒而睿智的,他们会为故事疑点的突破,提供一个个线索。《利刃出鞘》里,侦探就是那个推动情节的旁观者。这个角色的作用,在于相信人的善恶本质不会变,坚定地站在善良人的一边,尽力推理以“恶的动机”为基础的破题点。他的这种坚信,贯穿在他推理的全程,更贯穿了情节始终,一直作为“玛尔塔不是真凶”伏笔,在提醒观众。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4)

这一系列角色的设置不仅典型、鲜明、符合逻辑,而且充满了讽刺性的对比:富人原本就拥有得多,但是却非常精明自私。穷人一无所有,却有良知。这种善恶角色的“对比设置”也非常经典,很多社会矛盾尖锐的中外现实主义小说都会用到。凸显小人物之善,同时引导观众反思自我、尽力去拥有“人性的善”。

作者给各个角色们安排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结局,意在表达一个普世价值观:人性之善终会得到嘉奖,而人性之恶会得到严惩。

善恶立马有报的结局,其实也是高于生活的。影片通过给不同角色安排不同的命运结局,表达了“人应该善良,善良会有好报”的美好期许。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有相同价值观的观众,让人们觉得大快人心。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5)

基于影片呈现手法、故事立意的思考:

作为推理破案类电影的忠实粉丝,我们能理解,在电影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年代,这类电影不得不结合商业片元素寻求转型。这样,片方能有更充裕的资金,后续能产出高质量的系列剧。

将侦探电影“商业片化”的成功案例有《神探夏洛克》、《唐人街探案》等。它们纷纷加入了当红流量明星、华丽视觉场景、爆笑冷幽默、超强推理逻辑等吸睛元素。

但是,影片“商业片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情节呈现手法上“去模式化”,故事上“高立意化”:

其一,在一些侦探类电影红了以后,很多同类型电影开始跟风,突出推理逻辑和侦探光环,把它们作为电影的最大“亮点”。突出侦探的高智商、犯罪嫌疑人的“变态人格”,几乎成了一种吸引观众的“模板”。影片里往往没有多余镜头,来挖掘其他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展现丰富多元的社会现实矛盾。而《利刃出鞘》则开辟了一种新的“主视角”可能性,让观众体会不同的视角下,侦探电影的魅力;也让大家看到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这样的影片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诡案组人物档案(从探案视角角色设置)(16)

其二,很多电影舍本逐末,去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惊悚怪诞的情节、脱离现实的复杂推理,来吸引被“快餐文化”浸染的观众。它们的故事里没有高立意,没有恒久感人的主题,也就失去了灵魂。这样的影片可能产出快,回报率高,但无法启发观众进行意味深长的思考。《利刃出鞘》则通过解读人性、表达对“人性应善”的美好期许,给众多现实主义的侦探类电影做了示范。

小结:

在我看来,《利刃出鞘》是2019年末上映的同期电影里,最优秀的一部。一部好电影,要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能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也能给同类电影带来创新的启发。

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体会到“人性本善”的美好,也对自身行为有个反思。


作者:张煎橘,专注写深度好文。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原创不易,抄袭必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