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看懂脑电图(简单说说脑电图)
什么是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脑电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立体定向脑电图等。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本文主要介绍临床上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 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mv或uv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我们平时看见的脑电图图形是不是和心电图有些类似呢,其实脑电图和心电图原理相仿。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mm)表示 0.04s,那是因为走纸或记录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每经过1s ,心电图纸走了25mm;同样的,当标准电压1mv=10 mm 时,两条横线间(1mm)表示 0.1mv。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采用的走纸或记录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 mm/s,也就是说 30 mm = 1s,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 uv/mm,一般采用的是 10uv/mm,也就是说 1 mm = 10uv。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告诉你横轴多长是 1s,纵轴多长是1 uv。
脑电图电极放置的位置
头皮电极脑电图中电极的放置,常规使用的是国际 10-20 系统,包括 19 个记录电极和 2 个参考电极。 首先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线,一条为鼻根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为 100%,另一条为双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为 100%,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 Cz 电极的位置。从鼻根向后 10% 处为 FPz(额极中线),从 FPz 向后每 20% 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 Fz(额中线)、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 Oz(枕中线), Oz 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 10%。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 10% 处为 T3(左中颞)电极位置,以后向右每 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C3(左中央)、Cz、C4(右中央)和 T4(右中颞),T4 距右耳前凹间距为 10%。从 FPz 向左 10% 为 FP1(左额极),从 FP1 向后每 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F7(左前颞)、T3(左中颞)、T5(左后颞)及 O1(左枕),其中 T3 为此线与双耳前凹连线的交点,O1 距 Oz 为 10%;右颞与此相对应,从前向后依次为 FP2(右颞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T6(右后颞)、O2(右枕);从 FP1 至 O1 和从 FP2 至 O2 各做一连线,为左、右矢状旁连线,从 FP1 和 FP2 向后每 20% 为一个电极位点,左侧依次为 F3(左额)、C3(左中央)、P3(左顶)和 O1(左枕),右侧依次为 F4(右额)、C4(右中央)、P4(右顶)和 O2(右枕)。在 10-20 系统中,FPz 和 Oz 不包括 19 个记录点内。
刚开始接触这些导联时,可能会有点困难,但知道其命名规则,就会容易记一些;英文字母表示的是对应脑叶的英文缩写,而数字中奇数代表的是左边,偶数代表的是右边;数字不是连续的,那是因为设计者在设计时为了可能在必要时增加电极数目而事先预留了位置代码。除了起点位置的距离是 10% 之外,其余都是 20%(这也是 10-20 名字的由来);如果在这些 20% 中再增加电极,也就是所有距离都变成了是10%。
正常脑电图是怎样的?
健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
α波:频率在8-13Hz,波幅多在20-100μV,主要分布在后头部(枕、顶、后颞区),闭眼且精神放松状态下容易出现,双侧大致对称;α节律是脑电图中具有标志性的节律,是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最重要的指标,与脑功能状态及发育水平有密切关系。
β波:频率在13Hz以上,波幅通常较低,成人多在30μV以下,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额部及中央区明显;β波是大脑皮质处在紧张和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θ波:频率为4-7Hz,波幅20-150μV,正常成人在清醒状态时仅有少量(约10%)散在的低波幅θ波,主要分布在额、中央区,一般不成节律;在幼儿时期脑电图频率比成人慢,一般常见到θ波。
δ波:频率为4Hz以下,波幅20-200μV,正常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几乎不会出现δ波,但在睡眠状态下可出现δ波,婴儿时期的脑电图频率比幼儿更慢,常可见到δ波。
一般认为,高波幅的慢波(θ波或δ波)可能是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脑电图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个体差异、意识状态、外界刺激、精神活动、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等,其中年龄和个体差异与脑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心理因素有关。外界剌激与精神活动引起的脑电波改变属于脑机能活动的一些生理性变化。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所产生的脑电波变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
年龄和个体差异
脑电图作为客观反映大脑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小儿,脑电图可以观察到随年龄增加的脑电波发展变化,年龄不同,脑电波可显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时期脑兴奋和抑制机制发育水平的年龄差异,对内、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较成人显著,容易出现明显的脑电波异常,而且异常的范围也较广泛,但相应的消失也较成人快;在癫痫时尤其如此。到成年后,脑电波逐渐稳定,中年后随着脑机能的逐渐减退,脑电波又产生相应的变化。到老年期由于有脑缺血性损害或有脑萎缩存在,大多数也会出现有意义的脑电波异常。
意识状态
脑电图能够反映意识觉醒水平的变化,成人若在觉醒状态出现困倦时,脑电图就由α波占优势图形出现振幅降低,入睡后脑电波变化将进一步明显并与睡眠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状态下,脑电图波形的异常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除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波外,还可见到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型。临床上常根据这些异常波型来推断意识障碍的病因、程度,还可确定病变位置。
外界刺激和精神活动
脑电波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如当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时,α节律即被抑制,转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动越强烈,α波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脑电图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受检者要放松、不要思考问题的缘故。
体内生理条件的改变
临床上诸如缺血和缺氧、高血糖、低血糖、体温变化、月经周期变化、妊娠期、基础代谢等都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生化代谢,脑电波也会相应地出现变化。如脑组织酸中毒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将引起脑电波振幅降低并出现快波。
药物影响
在临床上大多数药物对脑机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脑电波变化,具体变化与个体差异、药物种类、服药方法、药量等都有很大关系。如口服给药,刚开始和增加药量时会出现脑电波变化,有些在停药后的短期内脑电波改变仍可持续存在,甚至会出现一种反跳现象而出现脑电波增强,这就是临床上治疗癫痫不能突然换药或停药的原因。
脑电图的种类
(1)常规脑电图:由于癫痫样放电随机性很大,常规脑电图一般记录时间为30-60分钟左右,常常难以捕捉到癫痫样放电,目前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动态脑电图监测:也称便携式脑电图监测,通常可连续记录24小时左右,因此又称24小时脑电图监测。由于没有录像设备,主要适用于发作频率相对稀少、短程脑电图记录不易捕捉到发作者;或癫痫发作已经控制,准备减停抗癫痫药物前或完全减停药后复查脑电图(监测时间长且不需要剥夺睡眠)。
(3)视频脑电图监测:又称录像脑电图监测,是在脑电图设备基础上增加了同步视频设备,从而同步拍摄病人的临床发作情况。监测时间可以根据设备条件和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如EEG监测目的是用于癫痫诊断和药物治疗而不涉及外科手术,一般监测数小时或数天且记录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清醒-睡眠-觉醒过程的EEG多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而为了癫痫外科手术定位,则需要记录到多次癫痫发作,以了解癫痫波的起源和传播。
脑电图检查前要准备些什么
(1)检查前24-48小时内,尽可能不要服用抗惊厥药物或影响脑电活动的药物。巴比妥类等镇静剂及安定等安定剂能产生快活动;利血平、氯丙嗪等不仅能产生快活动和慢活动,还可促进癫痫性放电活动;苯妥英钠等可抑制癫痫灶周围脑组织的放电活动。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病人来说,停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甚至可致癫痫持续状态的出现,因此不能停药时,应在申请单上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情况等,以便参考。
(2)检查前一日洗净头发,不要用发油、护发素等,油污过多和头皮电阻值过大可导致波形失真或引起干扰,在安放电极前还需要用95%酒精擦净头皮,使电极与头皮良好的接触,必要时涂拭导电糊来减少头皮电阻值。
(3)血糖过低可影响脑电图的结果,故检查宜在进食后3小时内进行。
(4)检查时患者着衣要适度,穿着过少,天冷而致肌肉收缩可以产生肌电伪差;毛衣或人造纤维类的衣服常可造成静电干扰,在检查前最好脱去。
(5)检查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如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思考问题时可使α波减少或消失,β波增多;精神紧张可使汗腺分泌增多和肌肉收缩而致伪差增多,直接影响脑电图的记录和判断;故检查时取坐位或卧位闭目,力求舒适、精神安宁、肌肉松弛、自然呼吸。
(6)对小儿和精神病人等不能合作者,可在检查前给予适量的快速催眠或镇静剂,常用10%水合氯醛,待病人安静或入睡后再做脑电图检查;检查前应先排空小便。
(7)如有颅内压增高者,应在检查前1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低颅压,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甘露醇。
脑电图检查正常就能排除癫痫吗?
(1)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癫痫的诊断虽然要依靠病史,但脑电图检查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过度放电在脑电图上表现为棘波、尖波、棘(尖)慢波综合和其他发作性节律波。发作期多伴有发作波出现,称发作性脑电波;发作间歇期也可记录到发作波,称发作间歇期脑电波。发作波的检出是诊断癫痫的重要客观指标,也有助于癫痫灶的定位及原发与继发性癫痫的鉴别。据统计80%左右的癫痫患者都有脑电图异常,而5%-20%左右的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可表现正常;如能结合多种激发方法,如过度换气、闪光刺激、药物、睡眠等,以及结合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鼻咽电极,适当重复检查,其检出率可增加到90%-95%左右,尤其对临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2)EEG有助于癫痫的分类,在脑电图的描记中,凡出现阵发性变化,特别是出现阵发性病理波时,可考虑为癫痫,而不同类型的癫痫,其脑电图表现也各异;有些特殊的脑电图改变对于确定癫痫的发作类型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3)脑电图对于确定癫痫的病灶有重要价值,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时,虽然CT、MRI有助于确定癫痫病灶,但对于一些没有形态学改变的癫痫灶,有时主要靠脑电图来定位。另外,脑电图对癫痫的预后判断、抗癫痫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停药指征等均有较大价值。
(4)最后还应指出,虽然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癫痫患者都靠脑电图确诊;因为少数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始终正常,也有一些脑电图有癫痫波的人始终没有癫痫发作;所以,临床上不能因某些脑电图正常就排除癫痫的诊断,也不能因某些脑电图异常就诊断为癫痫,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