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

【定律释义】

互惠关系定律是指: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1)

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员工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管理者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爱你的员工,员工就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让员工爱企业,企业要先爱员工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可见,对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使员工深深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爱护,是留住员工的重要手段。企业爱护员工,不能只体现在口头和形式上,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

1.表示你对员工的重视

组织最大效力的发挥依赖于每个参与其中员工的表现。无论在组织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部门经理还是打字员,他们都应该受到重视与尊重。因此,管理者不要吝惜展示出你的关怀,尽可能地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你应该让他们看到或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2.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

对员工健康情况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医务室”的设立,很多知名企业为本企业员工聘请专业的健康咨询公司,其任务就是定期检查员工的身体及精神健康状况,为每个员工量身定制健康计划。有些企业还与健身中心或当地的健康俱乐部相联系,为员工健身提供便利。

3.保证员工的工作安全

强调工作安全是对员工生命的尊重,光在口头上空谈安全的重要是远远不够的。安全信息必须不折不扣地传达到一线并设立规章制度确保执行。一般来讲,一线主管的安全责任制度应予以明确。“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当工作效率与安全问题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4.留意每个节日与每个员工的生日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2)

生日庆祝与生日礼品不仅仅意味着对员工的关怀,还可以调剂日常的工作氛围。在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可以依据节日内容的不同搞一些适当的活动,如春节的大红包、儿童节时送给员工孩子的礼物、中秋节的月饼等,将关怀一点一滴地送出。

5.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3)

员工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工作条件是否舒适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办公地点的选择、办公环境的布置、上下班班车舒适与否、员工专用停车位的设置等,都是员工所要考虑的因素。在企业的某个角落建一个小小的吧台,柔和的灯光下可以看看新近的杂志,对于员工来讲绝对是很大的诱惑。其实大多数的员工对工作都怀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突出工作条件的优越性,也是抓住了这样的一个心理。

6.不要忘了员工的家庭

对员工家庭的关怀往往比对员工自身的关怀更能抓住员工的心,因为企业的种种表现让员工在家庭面前很有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面子”问题。例如,员工的家属生病住院,企业应及时派代表予以探望;员工的子女升学时成功考取名校,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当然,员工的婚姻大事更希望能得到全体同事的庆贺,企业不妨把这也当做一个聚会的契机。很多企业对于家庭暂时出现困难的员工予以财务上的支持,“雪中送炭”的深厚情意会令员工永远难忘。

7.避免一切歧视

企业的员工来自于四面八方,个体上存在着不少的差异,而且,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存在着自身的劣势。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着重强调对于歧视行为的否定,一旦发生,要严格予以批评;否则,将会为此付出雇员离职的代价。工作中的歧视一般会发生在以下方面,如口音、身高、体重、皮肤、教育背景、居住地区、婚姻状况、人际关系、口头语等。不要因为这样的歧视行为而吓走或赶走优秀人才,一旦发现歧视的现象,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来清除歧视,并明确这样的歧视是绝对不容许的。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4)

8.积极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当然,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或者说只是暂时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多替员工考虑。例如,员工的家属病了需要照顾,可以在早、中、夜班安排上进行协调;员工孩子的医药费用,企业适当承担;可以以企业的名义为员工的孩子请英语家教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才能对目前的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才会对企业有更深的认同。

爱员工就是爱你自己

中国古代讲究礼尚往来。当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后,总觉得应该回报对方。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会帮他一次,或者给他送礼品,或请他吃饭。这是人与人之间互惠互利的表现,这也成了人类行为不成文的规则。

一个人向朋友请教一件事,两人聚会吃饭,那么账单就理所当然应由请教的这个人付,因为他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这个道理,反而让对方付,就很不得体。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5)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之间的继续交往。

而如果不及时回报,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你一直欠着这个情,如果对方突然有一件事反过来求你,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的话,就很难拒绝了。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以说,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当然,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只是时间可能拖得长一些,或赶到有机会再回报。

管理者如果不能适当地忠诚对待员工,也就不能期望员工对他忠心耿耿。有影响力的管理者会支持员工,把应得的荣耀给他们。只有当人人都能愉快地处在互利互惠的关系时,工作才能做得最好。这时管理者可以拥有一个整体绩效大于个别努力的团体。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既是人际有关系中的互惠规则,更是“向上之路”的“路标”。“爱别人就是爱自己。”这句很经典的话其实已说出了人际关系的“核心秘密”——你付出别人所需要的,他们会相对给予你所需要的。而生命,也正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帮助的愈多,你得到的也就愈多;而你愈吝啬,也就愈可能一无所得。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处处表现出你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爱你的员工,他就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让下属做到“士为知己者死”

一个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若听到别人安慰体贴的话语,心中是说不出的高兴,一天的疲倦就被这样轻易地吹散了。

下属整天埋头于工作之中,如果与他谈工作的情况,那简直是多余的。如果提起家中的琐事,他便会立刻想起自己在这方面关心得太少了、倒是苦了家中之人。若领导不时地向下属问问身体状况以及家中的情况,下属便会高兴地作答。这时,他定会想:“领导真是个热心人!家中的那些事我自己都忘了,还亏得领导细心地记在心中,我真该努力工作才对。”这样,下属不知不觉中整个心就偏向了领导一方。所以说,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得到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如果领导能够真诚地关心下属并加以利用,定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果。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6)

只有在“会照顾下属的领导”手下工作才会觉得有干劲。所谓能照顾下属,其范围很广,一般下属认为能照顾自己的领导是这样的:

(1)能亲切指导我们工作,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处理事务,更能帮助我们早日完成工作。

(2)能指导我们有关企业情形的领导,这种上司也会指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世。

(3)能赐予我们好好工作的机会的领导。

(4)能亲切指点我们有关工作的做法与工作态度的领导,这种领导能考虑到下属的种种优点与缺点,有效指导下属工作。

(5)能面对面地商谈,并直接帮助下属的上司。

(6)能经常关心下属的领导,随时注意下属的健康,悉心关照。

(7)能注意下属进步情况的领导。

(8)在日常生活方面能适当给予意见的领导。

以上这些领导就是所谓能照顾下属的领导,换句话说,就是有同情心的领导,任何人都会怀念;对于曾照顾自己的领导,下属总会永生难忘;拥有一位深具同情心的领导,无论工作多么艰难复杂,下属都会有干劲的。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7)

现代的年轻人很矛盾,一方面似乎充满了独立性;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依赖心。前者一旦被干涉就想反抗;后者若不依赖外在的环境,就会觉得内心惶惑不安,因此一旦妨碍其依赖心就易引起不满,若能满足其依赖心,就是所谓有了同情心。

同情心不仅满足其依赖心,也能满足其独立要求。领导应培养下属的独立性,一方面严格教导他们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放任”他们,并不忘严格监视使其完成任务,如此可养成他们的独立性。

领导要训练下属如何忍耐不满,如何处理不满。人之所以有自卑感或不适应的情形,就是因为自己无法处理不满与烦恼所致。下属只有在充满自信、能够忍耐不满、解决不满时才能养成独立性,也才会有优越感。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人自古讲求礼尚往来,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是这个道理。任用人才,一定要有所付出,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分子,用人者任用人才,切不可做“榨油机”,不榨干最后一滴利润绝不放手。那种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绝对不可以的。用人如器,是说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不是说把人当做毫无感情的物品来使用。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8)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方面的需要是任何人都不可少的,人才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一次帮忙,工作中一次小小的赞扬,都可能使人产生愉悦和感激,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在用人中,不仅物质投入会获得回报,情感的投入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是有情感的生灵,你敬我一尺,我定敬你一丈。人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会产生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相应减少物质方面的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化,因此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式用人,往往会有春风化雨的奇妙效果,使被任用者感到自己的价值,因而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工作。

投桃报李,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出自真心,切不可给人以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之感。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一种市场上买卖商品的做法。我给你多少好处,你帮我一个忙,与感情投资的原则是格格不入的。有些人总认为投桃报李就是以物易物,其实他只看到了两者表面上的类似,而忽视了本质上的不同。作为人才,其头脑必然不会愚笨迟钝,因此别人的一举一动他都会有清醒的认识。你的做法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人家往往一看便知。虚情假意的付出,只能招致别人的厌恶和痛恨,更别说会给予什么回报了。

雪中送炭,买一只人情原始股

你的员工当中,有没有暂时处于困境中的人,如果有的话,不要疏远和冷落他,应该伸出热情之手,给予帮助和关心。一旦他日后否极泰来、时运亨通,他第一个记起来的就是你,他第一个要还人情的当然也是你,甚至至死都会对你心怀感恩。所以,雪中送炭,就等于买了一只人情原始股,是大有好处的。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9)

帮助困难的人,对他们说一句暖心的话,就像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可以让他得到宽慰和支持。对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几十元钱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的天下。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运是难免的。当人们落难的时候,正是对周围的人们,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有一位领导失了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下属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这时,他的一个下属,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带来礼物,并开导他,同他一起分析局势。下属的鼓励使他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他终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位领导翻身后,十分感谢这个下属,把他手下最重要的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来管理,在自己退休后帮助这位下属坐到了自己当初的位子上。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10)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待落魄、失势者的态度不仅是对一个人品质的考验,而且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契机。因为人在处于悲惨的境遇中时,往往会暴露人性的弱点,显得脆弱、无助,在这个时候你向他抛出的橄榄枝,就好像溺水者等待的救命稻草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稳固牢靠的。在选举中,成功者与失败者就是得势与失势最明显的例子。在获胜者的办公室里,素昧平生的人也会纷纷涌去,落选者的办公室则无人问津。仔细一瞧,有时甚至连选举期原本支持失败候选人的人,也转而投靠到获胜者的一方。在此时如果有人站在失势者一边,失势者自然会倍感欣慰。如果能得到一番诚挚的勉励,就会产生向前迈进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种情形下建立的关系,不会因为少许挫折即告崩溃。在现实世界里,荣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没落的人。得意的人身边自然有一大批人包围着,落魄的人身旁则无人靠拢。

乌井信治郎是日本桑得利公司的董事长,深受员工爱戴,员工都称呼他“父亲”,因为他对员工的关怀确实如慈父般温暖。员工有困难,乌井信治郎总是尽心尽力地关怀帮助,就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有一次,新职员作田的父亲不幸去世。他不想让同事知道他家有丧事,以免麻烦人家。但在出殡的那一天,乌井信治郎率领桑得利的全体员工到殡仪馆帮忙。他还像死者的家属一样,站在签到处,对前来祭拜的人一一磕头答礼。

丧礼结束后,乌井信治郎对作田说:“没有车子,你和伯母如何回家呢?”说完,立刻跑去叫了一辆计程车,亲自送作田和他的母亲回家。

后来,作田当上了主管后,常对部下提起此事,并说:“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为了老板,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11)

世界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只要把人打理好了,则无事不可成。你种下人情,将收获成倍的人情。而满足他的急需显然是一颗人情的良种,必将使你收获人情的硕果。

互惠关系定律活学活用:对员工做到“三个尊重”

管理者要激励员工就必须先尊重员工。尊重员工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尊重员工的人格

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员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效果。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人格受到了很大的尊重,自然能够提高其行动的效率。

2.第二个层次是尊重员工的意见

员工参与程度越深,其积极性越高。尊重员工的意见,就是要员工自己作出承诺并且努力地实现承诺。在某些企业管理中,让员工自己作出承诺并尊重这种承诺的机会太少,这种现状的直接后果是:员工对组织提出的宏伟目标没有亲和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管理者豪言壮语,员工置若罔闻。尊重员工的意见,就是要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参与式管理的作用。

管理者必须懂得三种人际交往(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12)

3.第三个层次是尊重员工的发展需要

任何员工的工作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同时还在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满足其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计划,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并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了解员工的职业计划,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帮助员工达成自己的职业计划,使之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管理者应该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和援助计划,通过员工职业目标上的努力,谋求企业的持续发展。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定位,帮助员工克服在完成职业目标过程中遇到的挫折,鼓励员工将个人职业目标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管理者应该更多地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