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豫剧专辑经典(东方名家名剧月)
【编者按】作者李树建是开拓豫剧新格局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豫剧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戏剧荣誉。由他主演《程婴救孤》《清风亭上》等经典名剧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并已走向欧美和东南亚舞台,舆论界甚至有“全国戏剧看河南”之说,李树建现为河南省委委员、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今年东方名家名剧月上,他将率领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苏武牧羊》和《九品巡检暴式昭》两台新编大戏。此文为李树建自述,原文标题为《为老百姓唱大戏》,本文略有删节。
我叫李树建,是一名豫剧演员,从艺38年,算起来,演过近万场,给近亿人唱过戏。我从小学唱戏,没什么高深的文化,但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词唱得多了,剧本看得多了,人物演得多了,也慢慢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唱戏要动真情,观众才爱看;当官要讲实话、办实事,群众才拥护。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心里话、大实话。
我出生在汝州的一个穷山沟里,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大锅饭”时期,村里和我同龄的小孩饿死了三个,我也差点饿死,是东家一口奶,西家一口饭,把我养到大。15岁时,去考洛阳戏校,没有钱坐车,沿着铁路线走到了洛阳。回家的路上,又累又饿,走不动了,趴在路边两眼发黑,眼看着就不行了。幸亏碰到一个好心的赶马车的大叔,把我捎回来,还给我买了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碗面条叫我终生不忘。多少年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啥时候想到这碗面条心里就热腾腾的,再苦再累也都能回过来劲。
我这条小命是乡亲们给的,老百姓就是我的亲爹娘!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活命之恩,我又何以为报?我李树建没有别的本事,从学戏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戏,学出点名堂,给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多唱戏、唱好戏、唱上一辈子戏!
这一唱就是36年,从唱别人的戏到唱自己的《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忠孝节”三部曲,演英雄人物,树道德形象,讲爱国故事,传民族声音,从田间地头一直唱到美国的百老汇;只要有一个观众爱听,我就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把咱老百姓的豫剧唱红、唱火,唱出民族特色,唱成文化产业,唱到世界舞台,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千年传下来的东西一点也不比洋鬼子的艺术差!
我的经历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艺术人生三部曲,事业迈步三十年。
李树建饰暴式昭
第一个十年:唱在田间地头
洛阳戏校毕业后,我先是分配到洛阳地区豫剧二团,1987年到三门峡市豫剧团担任团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戏曲已经出现危机,那时社会上有两种人出门带行李,一是民工,二是演员,民工进城,演员下乡。下乡演出时,好一点的睡过土炕、课桌,有的地方连土炕、课桌都没有,羊圈、牛圈都住过,有时干脆在地上铺点麦秸打地铺,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
我当时在一部现代戏《试用丈夫》中饰演一个赌徒丈夫,因赌博输光了身上的衣服,只穿了件短裤站在雪地里唱了20多分钟,群众每看到此处,都会含着泪给我鼓掌。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每年演出三百场以上,百分之八十的演出是在矿井下、敬老院、贫困山区,再艰苦的地方都回响着我们的梆子腔,山羊能上的地方都有我们演员的身影!
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老百姓们的支持,我们根本坚持不下来。每次演出,每句台词,我都要严肃对待,我要对得起那些跟着我们看戏,支持我们演出的群众啊。无论国外、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都一样。
第二个十年:唱进千城百市
1998年3月,通过全省公开选拔,我由三门峡市豫剧团直接调任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到省团工作后,虽然条件好了些,但我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间,无论职务高低,自己首先还是一名演员,工人多做工,农民多种地,演员就要多演戏,常年坚持工作在演出第一线。
2000年初,我到省豫剧二团工作。当时的二团,在8个省直院团中条件最差。舞台上挂着破旧的几条天幕,灯光也没有几盏,坐在10排后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脸,演员阵容也不行,勉强凑够四个宫女,穿的绣鞋露着脚趾头,扮戏的文官武将更不像样子,穿的蟒袍像刚出土的文物。乐队也就七八个人,手里的乐器跟柴火棒一样,现在想起来还一阵心寒呀!
当时我想,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这样的演出水平怎能对得起观众?要为观众服务好,必须排出高质量的剧目来。我四处化缘,找朋友拉赞助,整理复排了5个传统剧目。此举得到全团同志的赞成和支持。
我们的设备不全,为了排戏,从三团借来舞台,因为那个舞台年久失修,正装着灯呢,舞台开始咯吱咯吱地要塌,我赶紧停下演出,带着大家去抢修舞台,这时候接到了家里姐姐的电话,说老家房子漏雨,母亲卧病在床,问我能不能回去照顾一下老母亲。那时候正是复排的关键时期,我走不掉啊。那一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我没有回家,老妈妈在床上自己托着塑料布过了一夜,而舞台最后还是塌了,我送走大家之后,一个人蹲在墙边,眼泪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掉啊!
后来,我又带团到北京演出,给北京观众展示了五台豫剧传统戏的魅力和二团的实力,又进了中南海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专家们情真意切地说:20年没见过你们演戏了,戏演得不错,但面貌太陈旧了,老戏老演,已经和时代脱节了,你们应该发挥二团善演新编历史剧的优势,推陈出新,搞些优秀的新编历史剧目,与时俱进,才能多出好戏,满足当代观众的需要。
专家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北京回来,我就开始思考排演一台新剧目,决定从抓剧本开始,约请青年剧作家陈涌泉根据《赵氏孤儿》改编创作《程婴救孤》。但是排新戏谈何容易,服装道具都要新添置,导演张平粗略地估算一下,最少要30多万元。而当时二团的账面上只剩下800元钱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因为二团刚从北京演出归来不久,能借的、能赞助的朋友基本上都用了。我们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当了裤子也要筹到排戏的钱,二团不能再在戏剧大赛上剔光头了。我们提出了“团结拼搏(是动力),滚石上山(是精神),走出困境(是决心),敢为人先(是目标)”的激励口号。
接下来,几经努力,我们又取得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入场券,二团人的劲儿是鼓起来了,我的心气儿也更高了,暗下决心:就是累死,也要把《程婴救孤》弄好,力争实现河南省文华大奖零的突破。
希望越大,压力也就越大。到处借贷已经欠了一圈人的钱,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下,我还要坚持演好程婴这个主要角色, 2004年8月中旬,我病倒住进了医院。人在医院,心却在剧团,躺在病床上,挂上吊针,还不断地打这个朋友的电话、打那个朋友的电话,还得找钱啊。
去杭州之前,经费还没有到位,为了几万块钱路费,我带着几个演员去给山西煤老板家“哭坟”,站在坟头上给人家唱戏,为了剧团,我给新疆老板的母亲抬过棺材,下过葬。我委屈得泪水直流,人家给了五万元钱,老干部陈淑仁把住院的救命钱也赞助给剧团做路费,我感动得跪在地上给他磕了个头,随后背着半箱子药和同志们一起去杭州参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程婴救孤》获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以及“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同时还获得多项单项奖,实现了河南戏剧历史性的突破。9月29日中午,接到获奖通知那一刻,全团领导和同志们抱头痛哭。团里留守的一个行政人员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我告诉她我们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她听了以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了两分钟都没有说话,我不敢挂断她的电话啊,几乎也要哭出声来,最后她哽咽着说了一句:“李团长,你太不容易了!”
从杭州载誉归来,省委、省政府也对《程婴救孤》剧组隆重表彰;但让我最感动的是,有十几辆出租车司机自发去迎接我们,免费接送,其中一位师傅对我深深鞠了一躬,说:“你们透支生命争得了荣誉,地方戏在全国荣获第一名这好像是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呀,你为河南争了光!”
《程婴救孤》获奖后,多个城市纷纷邀请我们去演出,全国34个省市,我们跑遍了28个省市,豫剧不仅是咱河南老百姓的,也是咱全国人民的。观众是最可爱的,群众是最可靠的,也是最知道好歹的。你只要用心为他们唱戏了,他们就会记住你,关心你,念你的好。
2012年初,中国剧协理事会在郑州召开,为给与会代表汇报演出新创作的《苏武牧羊》,走台时,我不慎从两米高的台上掉下来,摔断了锁骨,肋骨折了三根,戏迷朋友们闻讯纷纷到医院看望,一位大娘亲手熬了骨头汤,转了几趟公交车来到医院,送到病床前说,“喝点骨头汤好得快,大家还盼着看你演出呢!”我就像当初含泪吃那碗热腾腾的面条一样,又含泪喝下了大娘熬的骨头汤,心里说:能给老百姓排好戏,演好戏,就是死了也值!
观众关心着我,我也牵挂着观众。躺在病床上心里急得慌,12天后,我就到汝州演出了,由于骨头还没长好,又导致二次骨裂,二次手术。一个月后,为落实中央李长春同志的指示,我又忍着疼痛,带领全团同志启动《苏武牧羊》全国巡演,一口气演了三十多场。
这次受伤进医院,我就像进了一次学校,使我有许多的思考、许多的启发,更深一层地认识到艺术只有为群众服务,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李树建饰苏武
第三个十年:唱进世界舞台
多年以来,我带领我们的团队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在第三个十年的开端,我们把豫剧唱到世界,把《程婴救孤》唱到了美国百老汇。
八十三年前,梅兰芳大师曾到此演出,八十三年后,我们的豫剧走进了百老汇,这是建国以后,中国的戏曲首次走进这所西方戏剧中心,在美国的华人各界朋友,以及政要名流,观看演出后非常激动,他们说第一次欣赏豫剧,没有因为语言障碍阻挡了心潮澎湃、阻挡了泪水流淌。他们被华夏戏曲艺术魅力折服,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泪如泉涌。他们说你们讲述了一个中国好故事。
近几年,我先后到过世界18个国家和港澳台演出。在台湾演出时,连战先生接见我四十多分钟,他讲,你们为传播中华民族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颁发功勋演员。我没有大学问,但我知道,什么是民族艺术,那就是咱老百姓的艺术,一个演员的真正舞台,是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2016年3月12日至4月6日,我院承办了“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有6个省市自治区13个豫剧院团的23台优秀剧目在北京连续上演,在全国地方戏中首开先河。先后举办了15场高规格的研讨会,对豫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展演盛况空前,观众达四万多人次。共有380家媒体参与报道,创造了新时期中国地方戏进京演出之最.
600年前昆曲进京,200年前徽班进京,当今中国豫剧大规模进京展演,成为轰动全国的文化事件。文化部雒树刚部长两次观看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肯定。活动结束后,我院将资料、画册无偿赠送给有关单位和全国豫剧院团,增进了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016年10月,我率领豫剧院二团《程婴救孤》剧组第三次赴美,参加“跨太平洋—中国艺术节”交流演出。中国豫剧首次登上好莱坞奥斯卡颁奖的盛堂,在好莱坞杜比剧院演出,有一百多名美国影剧界明星到场观看,并上台和演员互动交流、合影留念。洛杉矶、温哥华、旧金山等地的观众都专程赶到现场观看,纷纷表示:“通过《程婴救孤》认识中国、了解豫剧,更喜欢中国文化了”。
在好莱坞的演出结束时,全场的老外起立为我们演出鼓掌,观众散场了,我还在舞台上站了好一会,思绪很乱,我想起了教我唱戏的老师,我想起来给我买面条的赶车大叔,我想起了跟着我们走村串户听戏的一个个朴实的面容,我还想起了我在《苏武牧羊》戏里的对白与唱段:“这节杖上刻着我汉朝的山川地理,那里的江河是我的血,那里的山峦是我的骨,那里的泥土是我的肉,汉家百姓是生我养我的娘,我能舍了她吗?穷也罢,富也罢,苦也罢,甜也罢,那里就是我的家,我要回家!”我一定要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党的戏曲事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忠尽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