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兵最新布局(身边这十年兵眼看变化)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邱晓鹏 王鹏程

中兵最新布局(身边这十年兵眼看变化)(1)

“用时间争取空间、用过程赢得结果、用岁月抵达终点”,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台站官兵的精神内核,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坚守平凡。由一座营房、一套设备,几名战士,简简单单几个元素组成的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导航连台站,有着诉说不完的坚守平凡的故事。

98个日夜不懈努力,“红星”示范台站拔地而起

在距离跑道尽头大约六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院落,地处偏远,鲜有人至,但有两个人长期驻守在这里,过着一院两人三餐四季的生活,这个地方就是该连最远的一个台站——“北远距导航台”。

中兵最新布局(身边这十年兵眼看变化)(2)

一级上士曹洪运刚接任台长时,台站多饮用井水,杂质较多,再加上房屋建设年限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万事开头难!上任之初,他首先考虑解决最紧要的用水问题。由于房屋各类管道已经腐蚀老化,要想提升水质,急需全面修理整治。经过研究讨论、确定整修方案后,曹洪运带领台站另一名同志购置所需材料、清理淤泥、更换水管、焊接裂缝,一道道工序完成后,抽水管路终于恢复正常,生活用水不再困难。慢慢地,在他们熟悉台站环境后,俩人靠着小车运河沙,在营区内铺设了砂石路;开垦菜地种植各种时令菜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废弃竹竿、建筑废料摇身变成花园菜地栅栏、 畜舍。在98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下,小院渐渐变得有模有样。

近年来在营区整体建设推进下,小院房屋也进行了彻底整修,加装了净水器、更换了炊事灶具、购置了跑步机等文体器材。去年,为了让台站的文化氛围更浓,曹洪运和战友利用周边废墟房屋的砖头、瓦片等材料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红五角星”,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该台站也在去年底被营党委评选为“红星”示范台站。

18720分钟刻苦训练,只为战时再快一秒

如果要问谁是连队最倔的人,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牛钦书。

“每天都要提高1秒钟”,这是信号员牛钦书写在床头卡上的话,也是他今年给自己制定的训练目标。去年在战区空军的比武竞赛中,因为1秒之差,连队与获奖名次擦肩而过。

中兵最新布局(身边这十年兵眼看变化)(3)

最初,计划落实起来相对容易。但随着训练成绩提高,1秒钟的进步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那段时间,牛钦书和组员每天都泡在训练场重复练习,却怎么也无法打破1秒的瓶颈,最终他选择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笨”办法:把整个车辆架设流程细化成4类37个小项,对每个组员负责的小项都进行了精确的时间要求,连工具摆放的顺序、跑动的步数都被他计算在内。

快1秒,再快1秒,牛钦书与自己来了一场“1秒争夺战”。13天的冲刺,18720分钟,他近乎执拗的坚持让架设成绩整整提高了2分30秒。“后勤保障要千方百计为前线抢时间!后方少占一分钟,前线就多出六十秒。如果因为保障速度贻误战机,那就是失职!”如今,“争分夺秒”的练兵理念已成为该连全体官兵的共识。

20年默默付出,17名台长骨干从他身边成长

距离大学生士兵张磊被分到北近距导航台已经过去了10多天,刚来的那股新鲜劲儿早已过去,台长肖高帅很快看出了他的心思。如何让新兵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一番思索后,肖高帅决定先从日常生活切入,他开始教张磊做各种各样的拿手菜。从来没有做过菜的张磊一下发现了新世界,开始主动请教台长做菜方法,渐渐地,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中兵最新布局(身边这十年兵眼看变化)(4)

“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就像《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在五班那时候一样,我们虽然扎根在台站,战斗在幕后,但只要坚持下去,也是一种建功立业啊……”肖高帅语重心长说道。自从那次谈话后,张磊开始适应台站环境,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很快就胜任了独自执行战备值班的任务,也渐渐地把“心”扎在了台站。

肖高帅多年来一直言传身教,连队慢慢形成了每年新兵下连后都要送到他这儿来“锻炼”的不成文“规定”。这名性情开朗的北方汉子,入伍20年来,始终坚守台站,精武强能,创先创优,先后保障过6种导航设备,排除故障百余起,是连队有名的行家里手;先后为连队培养了17名台长骨干,带出的徒弟有的成为连队的骨干,有的考入军校深造成为排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年,台站的年轻战士换了几茬,他依旧坚守,让这个小台站像一个“孵化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优秀骨干。

9年守台抗汛,确保信号永不间断

“今日大雨,预计太湖及大运河水位超警戒线……”进入汛期后,每天清晨准时打开气象新闻、查看泵池水位线是南远距台长李海浪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因台站地势低洼,每年雨季都会受到雨水倒灌的影响。2016年汛期,最严重时整个台站都泡在水里。据李海浪回忆,那年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突然间暴雨如注,泵池水位快速升高,不到两小时雨水已开始倒灌。正当他跟连队汇报完情况、请求支援时,油机房配电箱意外起火,油机房还存放着大桶汽油,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正当值机员手足无措时,李海浪一马当先,用湿衣捂住口鼻,冲进机房,切断电源,扑灭大火。

一路泥泞,部分路段还有塌方,延缓了部队开进救援的速度。李海浪带领两名值机员黄俊杰、陈林斌奋战一夜,排除了险情。当天边露出鱼肚白,他在堤坝上看见了前来驰援的官兵,喘口气后才发现自己在运送沙袋时肩膀被磨破,手臂也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

今年是李海浪任台长的第9个年头,有人问起他关于抗洪抢险的点点滴滴,他只是淡淡地说:“不能让信号在我手里中断,碰到这种情况,其他值机员也会像我一样做的。”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驾机翱翔的飒爽英姿。他们以扎根台站为荣,不在一线却时时在线。无论是黎明,还是黑夜,他们都在电波跳动的地方,坚守平凡、创造非凡。

(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