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个年轻人正在用中文发言。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走过去对他说:“要注意国际影响,你用中文演讲,现场很多人都听不懂吧。”

年轻人坚定地回答道:“这次演讲是向全球直播的,说中文的人都可以听得懂”。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1)

这个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的人是丁肇中,是世界顶尖的高能物理学家,也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山东人。

01

1936年4月,一个小男婴在美国呱呱坠地了,他就是丁肇中,父母本想让他出生在中国,不料却早产了,就这样意外地,他成了美籍华人,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才带着他回到中国。

那时,中华大地已经硝烟四起,幼年的丁肇中,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妥妥的一枚失学儿童。

不过,丁肇中虽然没上过小学,但父母还是很重视他的启蒙教育,爸爸还经常给他讲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故事,貌似从那时起,小小的丁肇中心中就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1948年,丁肇中同父母一起去了台湾。

从这一年起,失学儿童丁肇中正式走进了校园,开启了他的中学生涯,凭着童年时父母帮他打下的基础和自己绝顶聪明的脑瓜,丁肇中在中学时代一路开挂,数理科目经常满分。

高中毕业,丁肇中考上了成功大学。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2)

大学里,丁肇中学的机械专业,但他的兴趣却在物理上。

一年之后,丁肇中对父亲说想转系。

父亲没有点头,而是给了他两条路:“机械属于技术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无论怎样,将来都能混口饭吃。但物理不一样,必须头脑清晰,勤于思考,否则很难有成就,你觉得自己学物理能成功吗?”

丁肇中想了一会,坚定地说:“我只要埋头苦干,一定能行。”

父亲欣慰地点头,丁肇中的物理之路从此开启。

02

1956年,当丁肇中为转系做准备的时候,命运之神来敲门了。

父亲丁观海在美国留学时的好朋友布朗教授来到台湾,看望多年的挚友。丁观海觉得美国的学术环境比台湾好,便请布朗教授帮丁肇中办理赴美留学。

几个月后,20岁的丁肇中,带着100美元,来到了美国,成了密歇根大学的一名学生。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3)

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是边打工边上学,可丁肇中却选择了另一条路:用奖学金应付日常生活,他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三年拿到学位证书,并且要完全融入美国社会。

为此,丁肇中没有选择和中国留学生一起住,而是借住到了布朗教授家,以此融入美国人的日常。

作为新生,丁肇中不能选择物理系,只能选择工学院。

为了能去物理系旁听,丁肇中每天把自己扔在实验室里,边实验、边思考,再把问题抛到课堂上,以至于他毕业后,教授们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第二年,丁肇中拿着在工学院全优的成绩,找到学校,提出想旁听物理和数学课。可校方却告诉他:“不能旁听,只能转系,可以吗?”

丁肇中没有犹豫,直接回答:“那就转系吧!”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4)

就这样,丁肇中真正地投入到了物理的世界里。

大学毕业后,丁肇中进入了密歇根大学的物理研究所,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学位,两年后,他先后拿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也是在这里,他遇到改变他一生的伯乐:乌伦贝克尔教授。

当时,大部分研究物理的年轻人,都想像爱因斯坦一样,从事物理理论研究,丁肇中也是如此。

乌伦贝克尔教授和丁肇中聊起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乌伦贝克尔教授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会选择实验物理,而不是理论物理。因为,实验的每一个结论、每一个步骤都很有用,而理论物理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乌伦贝克尔的话一下子打动了丁肇中,是呀,过去的物理理论,都是在旧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理论,而实验则是理论的基础,相比之下,实验物理更值得研究。

03

1962年,丁肇中提前取得博士学位。消息传出去之后,各大学纷纷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出优厚的待遇,都想把这个物理界的新星收入囊中。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5)

可丁肇中的选择却出人意料:去哥伦比亚大学当一个薪水最少的助教,理由是物理学界的著名专家杨振宁、吴健雄等都在哥大任教,他想跟名师学习。

事实证明,丁肇中的选择没有错。哥大工作期间,他在这些物理大师的帮助下,很快就发现了重氢离子。

然而,丁肇中在哥大只待了一年,就离开了,杨振宁和吴健雄百般挽留,还是动摇不了丁肇中的决心。

这两位物理界大咖也很纳闷,丁肇中肯定不是为了钱,但到底有什么理由,让他这么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老师给炒了呢?

当时,哈佛大学一位知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量子电动力学可能是错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讨论。丁肇中对此十分感兴趣。

丁肇中觉得,这个实验的影响非常大,不能单凭哈佛大学教授的这一结论,就证明这个理论结果是错的。因为,无论是法拉第,还是麦克斯韦,都曾证实过这个实验的结果和理论是完全相符的,他认为,这个实验有重复的必要。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6)

当丁肇中把自己的实验方案和重做实验的计划,向哥大做汇报时,哥大拒绝了他,理由是这个实验既费钱又费时间,而且不一定成功,美国现在没有人愿意支援这笔巨款。

丁肇中听了很失望。

看来,美国是指望不上了,丁肇中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

在德国,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汉堡研究所,还有他曾经一起工作的朋友。当丁肇中把自己要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向汉堡研究所说明后,德国同意了他的工作请求。

在汉堡研究所,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带着实验小组两班倒,24小时监测数据,8个月后,实验结果出来了,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哈佛教授们的实验结论错了。

那一年,丁肇中还不到30岁,但他不迷信权威、对待科学严谨的精神,赢得了欧美物理学界的广泛赞誉,给量子电动力学结论的平反,也让他成了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知名人士。

这次试验的成功,激发丁肇中更强烈的事业心,他在给父亲丁观海的信中说:“未来十年,我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

04

1966年,丁肇中和他的科研团队制定了寻找新粒子的计划,需要建立一个特殊的实验室。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7)

为此,他跑遍了欧美大国,考察了世界上四五个最顶尖的实验室,最后决定把主阵地设在了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其他实验室负责研制探测器、寻找稀有材料等。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也不是完全达标,他们缺乏原子核分裂时产生辐射的屏蔽装置,丁肇中和他的项目组在实验区准备了1000吨水泥块、100吨铁、5吨铀、5吨皂粉……作为障碍物,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钨丝和水泥。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天下掉了来一块小馅饼。

1972年,哈佛大学剑桥加速器中心(简称CEA)要关闭了,正好剩了一些钨丝和水泥。丁肇中得到消息后,连夜找到中心主任,软磨硬施地让CEA把这些材料让给他。

在组建试验室的过程中,丁肇中和项目组的成员一起搬水泥、摆电缆、安装电源……还要爬上爬下地用铅块填缝隙,为了寻找新粒子,这些世人眼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科学家,实际上把自己当搬运工来使。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8)

追踪粒子的时间很长,丁肇中每天从早上10点开始,对着一千多台电子仪器、三台大型计算机、几千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以实验室为家,在丁肇中那里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常态化。

1974年11月,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丁肇中和他的团队终于发现了一新粒子,震惊了国际物理学界。

对于这颗粒子的发现过程,丁肇中用了一个特别的比喻:“在雨季中,如果有100亿滴雨滴中,找到唯一一滴与其他颜色不同的雨滴。”

2年之后,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这粒子也被学界命名为“J粒子”。

可是,令人感到奇妙的是,这么难得的科学发现,还有一个同路人。

在丁肇中寻找“J粒子”的过程中,斯坦福大学的里希特教授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现了同一颗粒子,只不过把它命名为“ψ粒子”。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9)

因此,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颁给了丁肇中和里希特。对此,丁肇中没有因为里希特和他共分奖金而嫉妒,反而觉得很幸运,在他看来,科学无国界,只要他们的研究能推动科学的发展,那就足够了,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05

1981年,欧洲物理学界决定寻找宇宙中最小的结构,也就是著名的L3计划。这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当然还是大名鼎鼎的丁肇中。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10)

在这个实验中,有14个国家参加,可以说是一个高能物理学界的联合国。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很多限定。但在丁肇中这里,只有一个准则:参加的国家和科学家,是否有利于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他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劝说政治家们摆脱偏见,团结起来,正是这次实验,让苏联大尤里和小尤里参与到了国际上最高水准的实验。

两位尤里教授曾想参加欧洲的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却被告知只能简单参观一下实验室,不能亲自操作。

丁肇中了解完两位尤里教授的工作经历后,说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让大小尤里参加到L3项目组。他说:“我们这一次的实验,是超越了政治和国界,唯一的通道就是物理。”

在实验项目组,丁肇中就像一个军事指挥家,协调着14个国家的科学家,把L3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数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里检测仪器、观察数据。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11)

丁肇中的科学成就虽然都是在欧美取得的,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因此,他才会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驳了美国的颜面,也坚持用中文演讲,在工作中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

1978年,丁肇中在汉堡研究所,接待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第一批科技人员。

这批科研人员在汉堡研究所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丁肇中让他们和各国同行们一起制定探测仪、检验电子学仪器,学习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还让这里的科学家代表丁肇中小组,首次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做报告。

截至1988年,我国先后有260名科技人员,到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参加物理实验,这些科技人员把国际上最顶尖的技术和理念带回中国,对促进国内高能物理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丁肇中为国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支持,还有项目扶持。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12)

当时,L3实验需要大量的锗酸铋晶体,当丁肇中了解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可能研制出大量的 锗酸铋晶体时,他不顾实验团队里其他各国科学家的反对,亲自飞到上海了解情况,最后决定把L3实验室用的 锗酸铋晶体,全部交由上海酸盐研究所研制。

仅此一项,就为中国创汇1000万美元。正是在丁肇中的大力支持下, 锗酸铋晶体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亿利达科技进步奖、国际新技术展览会金奖,成为业内的顶尖的产品。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的这句话是丁肇中的座右铭,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丁肇中才能用他超人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物理学界的难题。

在顶尖科学家云集的美国,丁肇中不卑不亢,他始终认为,中国人身上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品质,那就是“拼搏”。

丁肇中诺贝尔演讲全文(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13)

正是这种精神,让丁肇中攀上科学的顶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的国家,又一次以强国之姿,屹立于世界之林。

作者:落地成河

编辑:萌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