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户口登记主要是男性吗(生在汉朝哪些人能拥有)
在如今的生活中,"身份证"的作用不容小觑,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想做什么都必须要身份证来表明自己"清白在人间",这,代表的就是"户籍",也可以说是"活着的人"的证明。
那么在古代,古人有"户籍"吗?如果有的话,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户口"呢?下面就以汉朝为例,来谈谈如果生在汉朝,哪些人能拥有"户籍"?哪些人上不了"户口"?
一、在汉朝时期,"户籍"到底是什么东西?
1、户籍是早期社会对"人力资源"的掌控
在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科学技术相当落后的时候,社会上最重要的不是物资,更不是金钱,而是人口。大量的人口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即"人力资源",这些人口能够在农业、林业,等生活生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人口,那么这个国家无法强大。
有了人口就一定会强大吗?非也,早期社会的构成更像是"共产主义",大家平等劳作,自由分享着所有的劳动产物。但是,就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会偷懒、自私,不愿意出来,但是最后分享的时候,他们也占据非常大的席位。于是乎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后,"户籍"制度就产生了。
早在夏商周时期,户籍制度就已经产生。它原本是上层人物统计自家人口的工具,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将下层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剥削生产价值的工具,上层统治者利用它收取税收、兵丁,还能够防止出现反抗集团的出现。由此可见,户籍制度对于统治阶级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法宝。
2、汉朝的"户籍"制度
我们的汉王刘邦,当初在入主咸阳的时候并没有像项羽那样见到财宝两眼放光,而是"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因此"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遂而在秦朝典籍的基础上诞生了《户律》。
在刘邦的户籍分类中除了秦朝的"宗族籍"、"宦籍"、"市籍"外,还增添了"后妃籍"、"侯籍"、"博士弟子籍",而且第一次平民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编户民"、"齐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户齐民"。不久之后,又根据财产的多寡分为"贫民""中民""富民"三个等级,为汉朝的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户籍干什么的呢?首先,它登记了人们的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非常的详细,基本上在汉朝想找个人还是非常容易的。有了"户籍"以后,汉朝制定了与它相匹配的责任追究制度,就是为了追究逃逸的人口和瞒而不报的人口,不少王侯将相为了少交税、少出力因此锒铛入狱。
有了完整的户籍制度以后还是不够,因为秦末"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人口流失实在太多,导致户籍的存在十分尴尬。所以在汉朝初年鼓励百姓生育,规定"女性十五岁必须出嫁,不出嫁重罚"、"免除有生孩子的家庭两年的劳役",以此刺激人口。
百年后,汉朝的户籍就有差不多上千万,二十个封国控制着全国的一千二百二十三户,五千九百五十九的百姓,此外还有侯国两百四十一个。
总而言之,汉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那么问题来了,东朝时期,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入户口吗?入户的条件是什么?
二、汉朝时期,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在广州,入户的条件是本科学历和稳定的工作以及五年的社保,在深圳则要社会积分八十分以上,等等。这两所一线城市的入户条件已经很苛刻了。但是,在汉朝时期想要入户口,难度可能会更高,对于一些人来说"出生的时候没有户口,这辈子也就都没有了"。
- 入户最低的条件是"农民"
汉朝时期,中华土地上存在的最多的是"庄园"经济,小部分豪强地主占据了汉朝的大部分土地、劳动力资源。豪强地主们占据了土地之后,农民们只能向他们租种土地,成为豪强地主的附庸,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农民"就是豪强地主的私有民?
当然不是!对于这些租种豪强地主土地为生的农民在法律上,他们仍是国家直接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虽然他们依附在豪强地主的统治下,但是国家并不承认豪强地主对于农民的占有,这是为什么?
原来,汉朝的户籍制度是以财产分为大中小三等,这样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国家的收税,而豪强地主是属于小家范畴,资产在上千万钱以上,农民被分为中家或者以下,资产在十万钱以下。
虽然豪强地主钱多,但是毕竟在全国的范畴内,这样的人是少数,国家不可能靠着他们收取大量的财富,虽然农民的钱少,但是占据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最后的财税大头,出现在了农民手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会感恩:
"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
意思是说,国家对农民不错,农民自愿多交财税,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豪强地主那批人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总是为了逃脱缴税谎报人口,让国家损失大量的税收。
还有问题就是,给了农民户籍之后,就意味着国家能够控制这些人口,不然他们进入到豪强地主的庄园之后,庄园主为了偷税漏税就会把他们隐藏起来,国家不但失去了钱还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口。
因此,农民拥有户口,也是出于财税和人力资源的考虑,也不排除国家是有防止豪强地主"富可敌国"、"拥兵自重"的打算。
- "宾客"也可以拥有户籍
说起"宾客",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幕僚""师爷"这种字眼,其实也差不多。汉朝时期甚至以前叫做"门客",是豪强地主们询问意见、报仇杀人的工具。那么他们有没有合法的户籍地位呢?也是有的:
《孔融传》载:"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
《后汉书》载井丹"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等等。
这些宾客是士子,来去自由,虽然生活在皇亲贵族的家中,但是对于这些"贵家"的依附程度是很低的,所以他们并不能说是被豪强地主控制的奴隶,而是以自由的个体存在于世,因此汉朝的统治者处于对这些游散的士人的重视和社会的安定,就把他们编入户籍,也是一种提防和控制。
- "皇亲贵戚"的户籍
作为皇帝的亲戚,这样的人有户籍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他们的户籍并不是为了上缴税收,而是享福。
宗族的户籍叫做"宗籍",这是一种特殊的户籍,国家的财产会拿出一部分来优待这些特殊的户籍人口,根据《汉书》记载:"赐九卿已下至六百石、宗室有属籍者爵,自五大夫以上各有差。"可以想象,汉朝时期的"宗籍"生活一定优渥。
那么,宗籍如何管理?首先,在中央的宗族是由"宗正"掌握,"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从中可以看出,宗籍的人犯法,必须要上报给宗正,由宗正来定夺如何处罚他们。
在地方,那么宗籍人士就要受到地方的户籍管理"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按照编户齐民的要求受到约束。
宗籍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违法乱纪?那当然不是,宗籍意味着更显赫的身份,和更重的责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宗籍也是会被开除的,但是也是可以恢复的,例如"夏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宗室以罪绝者,悉复属籍"等。
三、"户籍"的绝缘者:奴婢、奴隶上文说到,农民是汉朝时期入户籍的最低要求,那么比农民身份还低的奴婢、奴隶自然没有任何的可能获得合法的户口,而且世世代代都没办法获得户籍。
在汉朝的一些"薄书"上明确的记载"奴田、婢、奴多、奴白、奴鼠,并五人… …田顷五十亩,直卅万",这些记载都在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汉朝时期的奴婢、奴隶是可以买卖,而且明码标价。
《后汉书》中也有关于奴婢、奴隶能不能上户口的问题:
"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 "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执不还,以卖人法从事。"
可见,生在汉朝,奴婢、奴隶是不能上户口的。
结语:由上可知,在汉朝时期,有些身份和地位是从出生那时就已经有了的。农民、地主、贵族,即使再怎么落魄还是自由的、有权利的、有户口的合法公民,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但是对于那些奴婢、奴隶来说,你不再是你,你是主人的物件、私人财富,一辈子都是,即使生了后代,也逃脱不出主人家的控制,永远没办法获得合法的户籍。当时的尊卑贵贱的触角已经伸到"户籍"那里去了,作为奴婢、奴隶,连个"身份"都没有,连个"人"都不是,可叹!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