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物联网产业规模升级)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应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物联网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物联网产业规模升级)

物联网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应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传感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传感器市场更加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从2004年的154.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307.8亿元,2013年的市场突破了1300亿元,部分行业的应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远超国内各行业平均增长率。

在2014国际(杭州)物联网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其叙述称,”未来5年是中国传感器市场快速发展的5年,汽车电子、信息通信成为增长最快的典型应用市场,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仍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国家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表示,我国2015年传感器需求量可达260亿只,销售额将破1300亿元,应用领域包括能源工业、汽车业、医疗卫生、家用电器等。

仅在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半数传感器企业,在互联网方面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先试先行的市场应用。而人类对“智慧”的渴望,带来了传感器研究的春天和市场的繁荣。

技术攻关迎规模产业化

无锡感知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海涛说:“物联网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物与物之间联通的传感器。但物联网又很复杂,因为它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广泛。”

1999年,刘海涛决定扎根物联网领域时,全国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人甚至对此完全没有概念,而国外物联网发展早已是风生水起。开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就是为了形成无赖女王那个规模化生产。

和许多人的观点不同,在物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刘海涛始终倡导一种“长板理论”,主张不断强化已有优势,反对投入大量资源去弥补“短板”。在他看来,这完全可以借由差异化合作来达到优势互补,将原有劣势消弭于无形。

“物联网是留给有眼光、有耐心的人来做的,如果决定投身于此,那就必须具备先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急功近利只会欲速则不达。”关于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刘海涛始终显得很冷静。

要想成规模的发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起来的,未来,物联网就是一个整体网络系统。传感器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在物联网建设中不可或缺,业内人士预计,物联网技术应用潜力巨大,2015年我国各种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需求量可达186亿-200亿只,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物联网的发展将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作为传输中的关键节点,对物联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我国在传感器领域的发展还存在着障碍,最主要的是缺乏新技术运用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均已仿造及二次开发为主,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着我国传感器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传感器技术创新亟待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