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

驻足维西革命老区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回顾维西革命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重温革命老区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认识。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1)

七十一年过去了,维西革命老区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维西各族干部群众用维西革命老区精神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注入前进之‘力’,找准建设幸福美好新维西的精神支点,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2)

维西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淬炼了光耀千秋的“维西革命精神”。维西依托革命老区等资源,创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自强诚信”主题教育实训基地,旨在弘扬老其精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贫困,民生之痛。维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直过民族、深度贫困、限制开发等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被列为国家“三区三州”重点扶贫开发区,脱贫攻坚面临“三艰三最”的严峻形势和现实状况。

面临“条件艰苦、发展艰难、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维西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属于欠发达县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人才支撑等阻碍脱贫和发展的短板较多。全县国土面积的90%为山地、53.1%为限制开发区域,贫困人口中83%为主体民族傈僳族,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和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困难重重。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3)

存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基础条件最差”的现实状况。全县共有贫困村70个,深度贫困村44个,共计纳入建档立卡12087户43418人,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58%,贫困发生率高达31.8%,分别高于全州6.8个百分点、全省7.6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中83%分散居住在山高谷深、环境恶劣的高寒山区,各项扶贫工程实施难度大,是云南藏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不忘初心,解民生之痛。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4)

面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维西脱贫攻坚犹如滚石上山,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困难大。干好关键之事必须当好关键之人打好关键之战。响应党中央号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维西县各族干部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以舍我其谁、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怕脱皮脱家脱休,甚至不怕流血牺牲冲刺脱贫攻坚,书写历史答卷。

越是艰难越向前,一批担当历史使命的扶贫干部向着脱贫摘帽目标,攻克“三艰三最”,向党和人民递交答卷!

干部争当“骏马”,当好关键之人,打好关键之战!

时间将和先念年仅4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7年10月24日21时40分,“好干部、好党员、好同志、好丈夫、好儿子、好兄弟”字样隽永的铭刻在维西县各族干部心里……“他没有走,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向着决胜全面小康目标奋勇前进!”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5)

维西县干部群众化悲痛为力量,用和先念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自己、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把学习和先念同志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精神力量,体现在推进工作的行动上,落实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迪庆的强大力量。

冲锋号已经吹响,精锐尽出,帮扶力量向精准扶贫一线聚集。维西县11名县委班子成员挂联全县7乡3镇,48名县处级领导(含非领导职务)挂包44个深度贫困村和21个原贫困村(出列贫困村除外),优化配置省级5家单位、州级58家单位、县级85家单位,共148家单位部门挂包全县79个行政村3个社区;“干部帮户”,整合省、州、县、乡、村共7181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是根本。

针对贫困对象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维西县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在提升群众内生动力上下足绣花功夫:创建“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实训基地,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开办“农民夜校”,扎实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党员引领、群众自发组织脱贫攻坚“感党恩连”,带动群众打心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落细“八字”要求,引领群众行动起来创“四美”提升人机环境,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永春乡庆福村大海子村民小组聋哑老人何小六三姐弟不等不靠自强不息摘穷帽的精神感动着广大干部群众。2018年10月16日,老鸦树村民小组57户群众向拉河柱村委会递交了《不再当贫困户申请书》,表达了大家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维西县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群众,创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训基地和“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训基地,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使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和民风好转,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干事创业环境。

脱贫,民生之福。

当时钟叩开2020年大门的时候,维西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脱贫攻坚“成绩单”:2015年至2019年12月,累计脱贫人口11735户42289人,贫困发生率由31.8%降至0.83%,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以直过民族傈僳族为主体的维西各族人民将脱贫攻坚的成效光荣地刻在维西历史上。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6)

维西革命老区,也是限制开发地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大,严禁重化工业。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维西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坚持走生态优先、加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力度,统筹处理好资源与资产、生态与生产、增绿与增收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打好“三张牌”,实现“历史红、生态绿”。

打好“绿色食品牌”。依托生态、生物资源优势,紧盯“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关键环节,打好“绿色食品牌”,重点发展中药材、冰葡萄、核桃、糯山药、生猪养殖等绿色产业,做优“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强核桃油、青刺果油、漆油深加工,支持中药材加工和中药饮片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加快农特产品综合贸易市场建设,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支持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守护好“原生态”名片,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把绿色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

云南维西革命老区(以革命老区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7)

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把“历史红、生态绿”打造成精品旅游发展带。维西县把美丽老区的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绿色化、品牌化、精品化、系列化,培育出红色、生态旅游、养生、健身产业等与大自然有关的生态产品。按照绿色标准体系要求,制定《维西革命老区绿色旅游指南》,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分类规范、认证、标识。吃有绿色有机食品;住有绿色民俗、农家乐标准;行有绿色交通工具、线路标准;购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标准等,形成红色旅游带动扶贫开发和绿色振兴发展的新格局。

打好“绿色能源牌”,把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作为全县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民生工程,在里底、乌龙弄电站建成发电的基础上,用情用力做好协调服务,全力推进托巴等澜沧江干流和支流电站建设进度,做好托巴电站围堰截流前期各项工作,加快水电产业发展步伐,把维西建设成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云南网通讯员 杨洪程 摄影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