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

第九篇第13章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居:会意字,从尸从古。“尸”意为“身体不动”,如《论语》:“寝不尸,居不客”。“古”指“古代”。“尸”与“古”联合起来表示“自古以来未曾挪动身体”。也就是说,住在一个地方,从未离开过。

居的本义是“土著”,“居民”就是一直住在一个地方的当地人。

“居”引申义为“永住”,可组词为居家,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等。

“居移气,养移体”意为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养生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

居也可以作为踞的通假字。有个词叫箕踞,意为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箕踞是种很不礼貌,不尊重对方的一种坐姿,刘邦曾在他的女婿张鲁面前箕踞而坐,引起张鲁的厌恶反感。

居后来延伸出“处于”、“住所”、“平时起居”等意。如《论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居也有怀着的意思,如“居心不良”等。

居也有囤积的意思,如《聊斋志异》:“居为奇货”。“居”还有担任等意,如:“以救世主自居。”又有占有的意思,如“居多”。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2)

夷:平也。会意字,从大从弓。会一个人引弓射箭之意。

本义为讨平、平定。由讨平、平定义引申为除去、诛灭等义,由铲平引申为平坦义,由平坦引申为平安、平和等义。如《逸周书·明堂》:“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

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部族。广义上的“夷”指没有接受中华传统礼仪教化的国家或者部落,反之则叫“诸夏”或者“华夏。”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3)

陋:从阝(fu)从匝,匝有狭小的意思,如“匝道”。“阝”指小山丘,同阜,阝匝结合,表示地方狭小。

陋的本义指狭小。如《管子》:“百盖无筑,千聚无社,谓之陋”。后延伸指知识浅薄,如《贾子道术》:“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谓之陋”。

陋也指粗鄙,不合理的。如“陈规陋习。”又有相貌丑的意思,如“丑陋。”《旧唐书》:“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4)

全文理解为:

孔子想去边远的九夷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愚昧落后,怎么能住?”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还会愚昧落后吗?”

孔子为什么想去愚昧落后的地方居住呢?因为他对这个礼崩乐坏,污浊不堪的现实社会非常失望,他宁肯去九夷之地生活,虽然简陋,至少干净。

孔子为什么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呢?”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5)

第一:孔子提倡艰苦朴素的,不讲究物质生活的,他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还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只追求“道”,不在乎贫穷。所以孔子认为,在君子眼中,无所谓愚昧落后。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曾引用过“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二: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责任改变当地的愚昧落后,所以,君子去了那个地方,就不再愚昧落后了。

孔子曾说:“士而怀居,不足为士也。”意思就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贪图安逸,要为国家,社会谋福祉。换言之,不能让地方摆脱落后愚昧状况的地方官就一定不是真君子。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6)

东夷牛人姜子牙

很多人对姜子牙的了解只停留在《封神榜》给他的印象,其实该书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虚构的,不足为信的。

真正的姜子牙,他的经历,功劳、对后世的影响等比小说中描述的要精彩,伟大得多。

姜子牙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后世多称他太公望。望有盼望之意,“太公望”即姜子牙是周文王日夜盼望而得到的人。

姜子牙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管理山林的官),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7)

姜子牙的出生于东海之滨,即东夷地区。《水经注·齐乘》载“莒(ju)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莒州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也就是说,姜太公是今天的山东日照人。

《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年七十,居于朝歌。”这说明姜子牙50岁以后确实穷困,以贩卖小吃为生。70岁时,迁居到国都朝歌生活。他50岁以前到底经历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姜子牙子嗣众多。记载中儿子就有: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儿只载一位邑姜,是武王姬发的正妻,成王之母。

姜子牙能养得起这么多孩子,说明他曾经并不贫穷,加上他的文韬武略,明显受过极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基本能断定姜子牙年轻时应该是身为贵族,且地位较高。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8)

那么姜子牙为什么中年落魄,沦落到屠牛贩食的地步呢?这也许跟当时的一件大事有关。那就是纣王东征!

当时商朝有两个心腹大患,一个是西面的岐周,一个是东面的东夷。姜子牙是东夷人,又是当地贵族,显然是成为了纣王征伐的对象了。

而纣王的这场东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俘虏奴隶不计其数。或许姜子牙就是在这场动乱中家道中落了。

战国时期外交家、说客姚贾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文王用之而王”。

也就是说姜子牙后来去过古齐国,这个齐国是商代末年的地方诸侯,为殷商的附属国。纣王东征时曾与古齐国会师,现存甲骨文有零星记载。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9)

姜子牙到齐国后却被驱逐了,这让他更加落魄。他还给一个叫做子良的人做过家臣,也被赶走了。然后姜子牙只好到了朝歌,屠牛贩食。这时他已经50多岁了。

西汉时期文学家刘向的《烈女传》中记载了管仲一个叫田婧的小妾的一段话:“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

可以看出姜子牙在朝歌屠牛到了70岁,这中间他可能因为懂识文断字,所以在商朝做过官。但是他看到的是纣王与贵族的腐败,料定殷商不能长久,再加上他本身就很可能与殷商有仇怨。所以终究不能长期服侍殷商。

东夷已经被纣王打击的差不多了,朝歌充斥着掠夺来的东夷奴隶,但是西方的岐周发展的还非常良好。姜子牙想要打击殷商,岐周是唯一的希望了,所以他西入岐周,寻求出仕。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0)

秦穆公重臣百里奚说:“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

姜子牙垂钓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他与姬昌会面的细节上面可能就是杜撰更多了。这里面几分实,几分虚实在难以考证,但是有一点却是确定的,周文王确实非常欣赏姜子牙。

周部落在姬昌的爷爷古公亶父时还是一个为吃喝发愁的小部落,后来搬家到岐山脚下的周原才得以安稳发展。

姬昌的父亲武力鼎盛,四处征伐,得到了西方的诸侯长(方伯)之位。但是对于经济文化这些软实力方面,他们与中原的殷商还是差得远。

岐周的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见多识广的姜子牙,对于岐周来说就无比的重要了。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1)

姜子牙本身就有着贵族经验,还游历过东方各国,在朝歌做过官。对于东方的政治经济模式都是极其熟悉的,不但如此,他还深知东方政治的弊病。可以说姜子牙之于岐周,就像是百里奚、蹇叔之于秦国。都是给偏远落后的关中带来东方先进文明的使者。

在姜子牙的主持下,岐周开始了土地改革。他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这规范了井田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岐周崛起打下了经济基础。

对外他主张事殷商以恭顺,用来麻痹纣王,而暗自却积极扩张势力拉拢邻国,实现了周文王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2)

可以说有了游历东方诸国的经验,姜子牙做起改革游刃有余,而且涉及到了岐周建设的方方面面。后来这些改革都随着西周建立推广至全国,成为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春秋战国,在礼法制度的废墟上又兴起了诸子百家,所以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准备好讨伐纣王,事先占卜结果为凶。但是姜子牙力主出兵,姬发顺从了老丈人的意见,在下雨天的晚上突袭商军,然后在牧野与纣王的军队进行决战。

姜子牙其实就是这场战事的总指挥,因为他不但一手打造了岐周的政治军事,他还了解东方的地形与军队情况。这都是他的优势。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3)

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军还在东方镇压东夷。他们无法回京勤王(后来去向不明,有说法认为去了美洲,成了印第安人的祖先),而牧野之战是仓促应战,兵员不足只能驱赶大量奴隶进入战场。

但是这些奴隶可能是有一部分来自东夷的,这样能够被岐周利用的地方也就太多了。最后这些奴隶纷纷倒戈一击,帮助岐周军队杀入了朝歌城。纣王引火自焚,殷商就此覆灭。

灭商后,周公旦负责政治管理,召公奭负责招降纳叛,而姜子牙则继续带着军队扫平不屈服了殷商军队。

一切都暂时平息以后,姜子牙获得了齐国封地,而那个曾驱逐他的古齐国也已经随着殷商一起覆灭了。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4)

随后姜子牙带着人到齐国就封,五个月就完成了建国,这在当时分封的各大诸侯国中也是最快的。

他到达齐国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件是打败来犯的莱夷人(莱国夷人)。第二件是诛杀司寇营汤和当地“贤人”狂矞、华士兄弟。第三件是顺其风俗,简化礼仪。第四件是开放工商业,开通与中原国家的商路。

姜子牙这四件事,一方面是打压了当地蛮夷势力,为建国开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诛杀当地官员和“贤人”,也就宣誓了对当地土著的统治权。

最后顺应当地人的风俗,并开放工商业打通与内地诸侯国的商道,为当地人争取了实际的贸易利益。

姜子牙恩威并施,在短短的五个月就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完成了建国的任务。也成为第一个回京汇报建国工作的地方诸侯,可见姜子牙的能力还是极为出众的。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5)

周公曾预言齐国将强大于自己的封国—鲁国。

建国以后,齐地就被姜子牙交给了自己的三儿子丘穆公驻守。自己则与大儿子齐丁公姜伋在中央的镐京任职。

后来纣王的儿子武庚发起三监之乱,姜子牙再次带兵配合周公旦平定了叛乱。其中,齐丁公还带着一队偏师灭掉了河东的古唐国,后唐国被分封给姜子牙的小外孙唐叔虞,这就是后来的晋国。

到了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享年139岁。其大儿子齐丁公继位,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的次辅,继承了姜子牙的爵位和遗志。

姜子牙一生沉浮,做过屠牛小贩,也当过国家的二号元首,主持一国改革。他留给后世的财富就是取之不尽的,比如追认他为始祖的诸子百家。那些儒、道、法、兵在后世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直到现在还是依然如此。

齐国之源姜子牙(论语史鉴东夷牛人)(16)

在民间,姜子牙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很多地方都奉姜子牙为保护神,人们在建房子时,会在屋顶上或者房梁上写上“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有些地方的习俗会在灯笼上或者随身携带的玉器、木牌上,写上这行字,以求平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