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中康是指什么(兴盛于康王时代)
经常阅读笔者文章的朋友们,一定比较熟悉在下的写作习惯。在写历代君王,特别是有功绩或者有劣迹的天子时,笔者往往会把他一生所经历的事迹归纳成一篇文章,让大家从整体上了解一下这位天子。这一次讲康王时代,他又是“成康之治”中最兴盛时期的君王,自然也会为他撰写这样一篇文章。不过,这一次咱们不仅仅要说一说康王如何延续了周初的这一盛世,还要分析一下这光明时刻背后的一些隐忧。
周朝第三位天子周康王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看看康王姬钊在位期间都做出了哪些成就,毕竟这样一位守成守得这么棒的君王,说他的功绩才是“主旋律”。而康王统治的这20余年中,他在政工、礼乐、军事、任贤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下面笔者就给各位逐一去说一说他所做的那些事儿。
1、坚持施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
在之前的文章中咱们曾讲过,继位大典后的朝会时,康王向众人提出了自己今后的施政举措就是要学习先王推行仁政。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让百姓顺从朝廷的管理与教化,才能让周朝江山稳固、长久。
而实行仁政的具体手段则是要与民休养生息,毕竟此时周朝建立不过三代,其间还发生过“三监之乱”,使得百姓的生产、生活一直没能彻底恢复。到了成王中后期,社会终于稳定下来,人民获得了难得的休息、发展的机会,康王自然要将这个政策延续下去,这也便有了《史记》中“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记载。
成康之治
另外还要提到的是,康王与民休息的方法还有一点就是注重农业生产。他不仅鼓励民众安心、大力发展农事,还逐步形成了“籍田(又作藉田)”这样一种古代典礼的雏形。康王会在大典时进行祈谷,还会申诫农官要教导百姓如何耕作。而被认为是康王时代的乐歌《周颂·噫嘻》和《周颂·臣工》,描绘的正是此场景,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来诵读诵读。
2、“定乐歌”,对周初祭祀、颂祖所用的乐歌进行系统整理
据《竹书纪年》记载:“康王三年,定乐歌”。那“定乐歌”是什么呢?笔者在翻阅资料时看到了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这就是在周公、成王制礼作乐之后,康王命人对周朝早期这些祭祀典礼上用的乐歌进行整理,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定其名为《颂》。
笔者认为,康王一朝虽然没能创作出更多新的乐歌,但通过他安排的这次系统整理,为后世大量新的祭祀、颂祖乐歌出现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此之后出现的《诗经》会以文本的方式来记录我国古代诗歌,而其内容中特意设有《颂》这一部分,恐怕也是受到了“康王定乐歌”的影响。
周代以礼乐治国
3、军事实力强悍,对戎狄的作战取得大胜
在《史记》中记录康王的篇幅很短,《尚书》中也多为康王的文治,没有什么武功。莫非康王一朝没发生过战争么?答案当然不是,史书中没有记载,考古上还是有发现的。其中,记载有康王时期两次兵伐鬼方的事迹,正是出自“小盂鼎”这一出土文物。遗憾的是小盂鼎由于战乱已不知所踪,但幸运的是这段铭文拓片留存了下来。
铭文记载,康王曾派“盂”这位大将两次领兵征讨鬼方,均取得了大胜。其间,周朝王师不仅杀敌无数,还俘获了对方的首领数人,俘虏敌兵万余人,获得钱粮、马匹、牛羊更是十分丰富。咱们也可以通过小盂鼎上的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康王时代的军事实力的确十分强悍。
4、重视人才,任用、封赏贤能来巩固王朝统治
康王重视人才,也是在第一次朝会时就显现了出来,他当着百官的面提出了人才的重要,在他执政期间也确实如此施行的。例如咱们上篇文章讲过的,任命毕公成为东都的“行政长官”,发挥了毕公德高望重、处事严格的品质。还有上一段提到的大将“盂”,正是康王发现了他的能力,命其统兵,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与“小盂鼎”同时出土的“大盂鼎”现今还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其上铭文便记录了康王对盂进行训诫、任命、封赏的场景。
得以保存至今的大盂鼎
除了对百官能够任人唯贤,康王对诸侯也能及时给予一定的封赏,让他们成为捍卫王朝的中坚力量。例如齐丁公吕伋早就成为齐国实际上的第二任君主,但在太公离世后,康王特意对吕伋进行了正式的锡命敕封,肯定了丁公的权位。还有,唐国的第二任君主夑父将国都迁往了晋水,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华美的新城。当夑父将此事汇报给朝廷,并期待将国名改为晋时,康王对此予以认可,确立了晋国的合法地位。
这就是康王时代,这位一上任就表现不俗的守成天子所做出的功绩。但在他离世后,周初的这个盛世便戛然而止,不禁让人猜想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学者都认为是继位的昭王“王道微缺”,导致了盛世的终结,但笔者却以为早在康王这最兴盛的时期,便已经潜伏着盛世终结的隐忧:
1、康王没有像武王和成王那样为继任者选任辅政的大臣。也许是昭王继位时已经比较成熟了,康王认为无需再为他任命辅政之臣;也许是康王的离世比较突然,没有来得及为后世做好安排;也或许是康王临终前已经无人可以被托付国事。
2、康王执政的时间并不算长,才20余年而已。但据《竹书》记载,就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太公望(即姜子牙)、毛懿公(即毛叔郑之子)、鲁伯禽(即周公长子)、召公姬奭先后离世,导致了上面提到的康王临终前无人可用的局面。
康王时离世的众位贤臣
3、周康王时期,由于姬钊格外在乎先祖为王朝建立和稳定时做出的贡献,所以朝会时希望离他们更近一些,便经常选在丰宫举行大典。这种形式曾在《史记·楚世家》中被视为是“丰宫之朝”的圣举,但笔者以为天子以丰镐作为朝会场所,是削弱了洛邑的功能,在某些程度上也是违背了武王、周公等先人建立东都的初衷,因此也算是一种隐忧。毕竟东都是周天子在天下之中设立的管理中原及东夷地区的桥头堡,它的功能性被减弱,会导致周王室对中、东部疆域的管控也会削弱。
这就是笔者为各位介绍的康王时代,他在统治期间所做出的功绩,以及其中潜伏的危机和隐忧。随着这次故事的结束,咱们的康王时代也到了尾声。据史料记载,康王姬钊在位二十六年,在丰镐离世,葬在畢郢王陵之中,被后人追谥为康,象征着他临朝期间能安民立政,使百姓生活安乐。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康王时代、功绩、施仁政、定乐歌、战鬼方、重人才、隐忧、不设辅臣、群才亡故、丰宫之朝、追谥为康。
关键词云图简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