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附子白术干姜(链接温病与伤寒之法)
在温病与伤寒的治疗上,其实都可以用到麻杏石甘汤,不过因为麻黄燥热之性很大,很多人用了之后就会出现大问题,麻黄发汗,或者辛串,用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有竭肝阴的现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附子白术干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附子白术干姜
在温病与伤寒的治疗上,其实都可以用到麻杏石甘汤,不过因为麻黄燥热之性很大,很多人用了之后就会出现大问题,麻黄发汗,或者辛串,用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有竭肝阴的现象。
实际上,所有的麻黄剂,不管是小青龙汤还是大青龙汤,或者是麻黄汤,或者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或者是麻杏薏甘汤都有耗散阴血之嫌疑,而很多条件下,这些药物针对的是肺部寒邪,如果稍微有热,或者风痰出现,就不是很好应对了。
如果加入滋阴的熟地、生地,那么药性会往下走,其中的石膏就是带领药性往下走,往里收,所以要除肺部上焦之邪,除肺部之痰,就必须另找他法。
麻黄杏仁竹沥甘草法
在面对诸多问题时,有人提出了加竹沥的方法,形成了“麻杏竹甘法”,把麻杏剂的运用扩展到了所有的感冒咳嗽、支气管哮喘、哮喘久治不愈,肺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疗高烧高热之温病,或者说风温。
这个方之所以妙,就是加了一个竹沥,鲜竹沥;鲜竹沥有很强的滋阴效果,而且这种滋阴不会损伤脾胃,不比生石膏,生石膏用多了之后,会出现脾胃阳虚的现象,但是生竹沥则没有这个弊端。
本草记载:竹沥甘寒而滑。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竹之有沥,犹人之有血也。故能补阴清火)。从药性上来说,就是甘寒之性,甘寒之性清热又不会伤正,因为甘能补,不会像石膏一样一泄到底。
除此之外,竹沥虽然是甘寒的,但是药性又是趋上的,所以可以利窍明目。竹沥的运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滋阴清热,祛风除痰,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对于很多肝阳上炕导致的中风,口舌㖞斜,咽喉中痰浊太盛者,皆可用竹沥救急。丹溪曰∶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行。又曰∶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胎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世人因本草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然人食笋,至老未有因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
二是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比如治疗烦闷,《产乳》方∶妊娠苦烦名子烦,竹沥不限多少细服,梅师加茯苓煎。也有的消渴患者,可以服用竹沥,能够治疗血虚导致的自汗。
因为滋阴效果好,所以然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经疏》中说∶中风要药。凡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火旺、痰热壅结所致,如果外来风邪,安得复用此寒滑之药治之哉!
朱丹溪的评价可谓相当高,“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胎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在麻黄剂中加入润燥之药如竹沥,自然可以缓解很多因为麻黄导致的副作用,所以麻黄杏仁竹沥甘草法,取法乎上,治法精良,运用广泛,驱邪而不留邪,伤寒温病,皆可变化运用。
不仅如此,很多风温患者,或者是温病患者,其实都有湿邪蒙蔽上窍,或者痰湿蕴结于皮里膜外,用麻黄剂则嫌其太过彪悍,燥热伤阴;如果用温病之药,则嫌其透达无力,同时还会损伤脾胃之阳。
以前治疗流行性感冒,可以用补中益气法,也可以用人参败毒法,但是始终无法使人清爽,其他症状消失之后,鼻腔总是或多或少出现一点痰浊之气,如用麻黄汤发散,则体虚不经久泄;至遇麻杏术甘汤法,则此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