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1)

文/苏子涵

舞台上这个男人看起来并不像王子:鬓角是全白的;比眼睛还大的眼袋在抿嘴笑时更加明显;尽管努力站直,蓝色条纹衬衫下的背还是微驼着。

他的台词也出了错。他口中的莎士比亚是意大利剧作家,《西厢记》成了汤显祖的作品。

他叫金永敏,今年68岁,2004年3月查出直肠癌,半年后成为造口人,2009年癌细胞转移至肺部,经左肺叶切除手术与化疗后康复。如今,他是南京秦淮癌友康复协会的一员,也是戏剧《癌友·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扮演者。

奥菲莉娅、克劳狄斯、乔特鲁德等10个角色的演员跟金永敏一样,都是癌症康复者,大多来自秦淮区癌友康复协会。不久前,他们主演的《癌友·哈姆雷特》在南京紫麓·雨花梦想剧场上演。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2)

7月8日,《癌友·哈姆雷特》校外场第三幕“肢体雕像”(陈弥 摄)

第一幕: “我有个同学想找癌友演戏”

2021年3月9日,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小魏对南京癌康协党支部书记朱荣珍说:“朱书记,我有个同学想找癌友演戏。”

小魏的同学是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研二学生季诗敏。过去两年间,季诗敏做过导演、编剧、戏剧构作,携作品参加了2020年杭州国际戏剧节,执导的戏剧获得第九届西安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最佳剧目奖。

这些成绩对一个学生来说已足够耀眼,但季诗敏还有更多想做的事,让从未接触过戏剧的素人走上舞台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三月初,季诗敏找到南大戏剧影视文学系大三学生韩菁、李金录及同班同学缪鹏,计划为癌症康复者这个特殊群体量身打造一出戏,四人分别担任导演、副导演兼戏剧构作、制作人、剧务总监。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3)

剧组成员和10位癌友的合影(黄晓彤 摄)

考虑到演员与观众接受度,他们将《哈姆雷特》定为第一期创作蓝本,剧名暂定《哈姆雷特·汇报演出》,请吕效平教授任该项目指导教师。吕效平很看好这个创意,“看看他们(癌友)怎么改变艺术,艺术又怎么改变他们。”

第二幕:“(他们)都愿意(演戏)”

听季诗敏介绍完项目基本情况与初步设想,朱荣珍诧异地感慨:“我们不会演戏啊”,得到的回应却是“不需要会演戏”。

在主创的构想里,所有参演人员都无需演出经验,只要符合两个条件:有故事、有时间。

协会的每个癌友都跟死神打过交道,没有人是没有故事的,所以第一点不成问题。剩下一点是时间——戏剧预计制作周期为3月至6月,要定期排练,能抽出固定时间的癌友不算多。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4)

5月16日,主创与癌友在社区中心讨论今后的排练(苏子涵 摄)

朱荣珍向南京市癌康协常务副会长宋援讲了此事,二人计划由兼任秦淮癌康协会长的宋援和辖区会员商议。不久,宋援告诉朱荣珍:“(他们)都愿意(演戏)。” 尽管确定参演的11位癌友平均年龄为68岁,尽管他们并不清楚是不是当群众演员、是不是把所有人的故事写到同一个角色身上,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之前从没读过《哈姆雷特》。

朱荣珍和宋援也决定加入演出。二人希望借助这个机会,让南京癌康协能被更多人所知,癌症患者这一庞大群体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与关怀。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5)

6月21日演出第三幕最后,面对聚拢的、象征癌细胞的椅子,癌友以不同姿势表达情绪(刘莉莉 摄)

第三幕:初版剧本与一次次的“话聊”

“残疾人之家”活动室在社工中心的最深处,被一堵墙分割为两个长方形空间,小一点的堆了许多杂物,大一点的不到20平米,摆着由五张小桌拼成的长桌和十来把木椅。当11位癌友和4位主创一同落座时,活动室就被塞满了。

三月中旬到四月上旬,季诗敏、韩菁、李金录和缪鹏每周两次从南大仙林校区赶到这个狭小的空间,单程花费一个多小时。但这是癌友最方便、最熟悉的地方,举办工作坊再合适不过。

每次工作坊,主创会准备一些话题和癌友聊天,如患癌与治病经历、人生中最痛苦或快乐的事,这一过程被称作“话聊”。聊天内容是韩菁的创作素材,作为戏剧构作,她负责将癌友的真实经历与《哈姆雷特》的故事相融。17131字的初版剧本,脱胎于活动室内一次次的“话聊”。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6)

金永敏(左)因身体原因于6月初退出了排练,制作人李金录(中)与摄影师黄晓彤(右)为他录制正式演出时需播放的影像(苏子涵 摄)

第四幕:身体训练、对视练习……

也是在这里,11位癌友一步步告别戏剧小白。

部分癌友有过登台经验。廖秀玲、王晓芬、徐爱华、黄红霞、张娟和焦健美是区癌康协舞蹈队的,协会组织演出总少不了她们的节目。金永敏常参加合唱与朗诵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是他最喜欢唱的歌。身高1.81米的宋援在“大爷超模队”走秀多年,观众再多也不会怯场。

不过这些和演戏剧不一样。一支舞、一首歌最长不过五分钟,一场戏却往往要两小时。走T台讲求表现自己,演戏强调团队配合。每个癌友都在试着适应戏剧这个新玩意儿。

为帮助癌友更快找到感觉,主创带领他们做身体训练。发声练习要求他们站成一圈,持续从低到高发出“1-2-3-4-5”。气息练习的内容是数枣,用一口气从一个枣数到十个再逐个数回去。

对视练习始于自由走动,从专注于自身体态,到感知身体与空间的联系,再到和每个迎面走来的人进行短暂眼神交流。当韩菁喊停后,离得最近的两人自成一组,边对视边展开想象、感受同一种情绪或说一句《哈姆雷特》的台词。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7)

第二次工作坊的对视练习(受访者供图)

第四次工作坊起,季诗敏开始组织癌友排练韩菁构作的文本。

癌友拿着超大号字体的剧本一小段一小段地演,季诗敏在一旁看。感觉不对时,她就提示演员,这里节奏不好,那里动作再干净点,这边声音要大些,那边情绪不用太外露……

排练逐步推进的同时,剧组日渐壮大,舞台美术师、音效设计师、灯光设计师、宣发人员都招来了,南大17级艺术硕士江之源也将和缪鹏作为青年演员参演。此外,在吕效平的建议下,剧名定为《癌友・哈姆雷特》。

第五幕:癌友改变艺术

韩菁也在观察癌友的排练,她做好了随时调整剧本的准备。最初的构作中,第一幕是一场追悼会,对应着《哈姆雷特》第一幕中那场鬼魂戏。排练过程中,季诗敏觉得过于艺术化的内容与过于精巧的文本不利于癌友本色出演,在与韩菁讨论后,整幕戏被改为一场面试:11位癌友依次上台自我介绍,在2位主持人的引导下分享经历、展现才艺。

4月30日,《癌友·哈姆雷特》读剧演出(演员手持剧本表演)。

整出戏约两小时,改编后的剧本穿插了朱荣珍失去女儿、徐爱华险些放弃治疗、廖秀玲妹妹患癌、黄红霞和丈夫永别的故事,期望借此探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严肃命题。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8)

读剧演出中,江之源(左)饰演朱荣珍(右)已逝的女儿(黄晓彤 摄)

可看完演出,季诗敏认为并不理想。大段的场景再现与直白的情感表露容易被观众感知与理解,但不可避免地带来副作用:癌友演得很伤心——朱荣珍觉得头很晕,有一两个瞬间她几乎难以自控,想抱住女儿的饰演者江之源;讲完与妹妹的故事后,廖秀玲坐在椅子上啜泣了很久;黄红霞反复想起与丈夫的往事。观众看得也伤心——有人从演出后半程起一直在擦眼泪,剧场内的抽纸声此起彼伏。

如果《癌友·哈姆雷特》让演员或观众哭着走出剧场,那就背离了主创的希冀:实践戏剧的疗愈效果,起到一定的社会效用。

主创为此痛苦不已,季诗敏甚至夜复一夜地失眠,陷入自我怀疑:这戏究竟在治愈还是致郁?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9)

6月20日下午剧组组织癌友试排RASA BOX(苏子涵 摄)

韩菁灵机一动:给癌友做RASA BOX工作坊(纽约大学戏剧系教授谢克纳开创的一种训练法,又名情绪九宫格),将他们的围谈变为正式演出的第二幕。

主创决定试试这个想法。

工作坊里,主创坐在贴着不同情绪卡、被摆成九宫格的椅子上,讲述快乐或悲伤、勇敢或恐惧、惊奇或恶心、愤怒或感受到爱的经历。通过示范他们希望癌友明白,该表达哪些情绪和怎样表达情绪。

这效果很好,主创第一次知道朱荣珍对姑奶奶的怀念、张娟曾把麦子当韭菜、住院准备手术的宋援得知女儿保研后拉着病友打牌……RASA BOX成为正式演出第三幕的主体,癌友的亲身经历按一定逻辑与顺序被纳入其中。

为进一步释放癌友能量、增加舞台真实感,主创决定,演出中,凡是个人经历,全部自由发挥。对第一幕的自我介绍和第三幕的RASA BOX,剧组只提供讲述的大致方向,怎么演、说多少全由癌友自己定,第二幕的读剧讨论完全是即兴的。

这无疑是一次冒险。自由与即兴意味着舞台随时有失控的可能,但惊喜随之出现:试排了几次后,再也没有浮夸的假表演、被强行调动起来的假情绪。韩菁意识到,剧组与癌友真正的关联出现了。

第六幕 艺术改变癌友

疗愈效果也出现了。季诗敏发现几位阿姨越来越开朗,比过去更积极地参与到排练或讨论中,表演时也愈发能控制状态。

6月20日,《癌友·哈姆雷特》在黑匣子剧场开演。恰逢南大学生考试周,剧场还是坐满了,朱荣珍的孙女、张萍的儿媳、黄红霞的女儿也特意来观看。演出结束后,这出戏的豆瓣评分一度超过9分,不少观众离场后在路上主动和癌友打招呼,夸他们演得真好。

这一晚的成功给了癌友自信。第二天的演出,他们呈现得比前一场还要好。

7月8日上午,紫麓剧场所在的雨花区一直在下雨,雨势大到宋援忍不住怀疑:“这么大的雨,谁会来看戏啊?”

几小时后的演出是11位癌友演的第四场戏,也是计划内的最后一场。

幸好下午五点半雨停了。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10)

癌友在南大杜厦图书馆前合影留念(季诗敏 摄)

当演员伴着剧组原创音乐谢幕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又持久的掌声。它来自市癌康协的领导、几十位准时赴约的癌友、黄红霞的舞蹈队姐妹,也来自宋援与徐爱华的爱人、主创的朋友及那些从未跟死神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朱荣珍向正在拆台的剧组道别,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多多休息。季诗敏听着听着就哭了,眼泪成串地往下掉。那是一种交织的情绪与状态,其中有不被理解的委屈、长期失眠下的疲惫、即将结束的解脱,更多的是对朝夕相处的癌友们的不舍。

一个场务抱着徐爱华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徐爱华笑着安慰道:“有缘总会再见的。”

演出结束后,癌友们的生活也归于常态。

少了排练,朱荣珍依然忙碌,每日奔波于癌康协的“大家”与自己的小家间。

王晓芬很期待和老伴、舞蹈队姐妹的旅行。这次她要去的是鹞落坪,一个有十里画廊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张娟一周内发了15条视频,大多是加了特效的自拍,也有几个照片集。

队长黄红霞确定了舞蹈队下一次排练时间:戏演完了,舞还可以跳下去,直到跳不动为止。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11)

7月8日,八位癌友在紫麓剧场跳起《欢聚一堂》(宫通宇 摄)

正式演出第四幕也有一支舞,名为《欢聚一堂》。八位癌友拿起红绸、粉扇、腰鼓或尤克里里,跳完喜庆热闹的舞蹈,依次在水写布上留下自己的痕迹。7月8日那一场,黄红霞写下“黄河在奔腾”,刘桂华印下左手印,张萍写的是“祝福你我”,廖秀玲留下“感恩”和右手印。

被写得最多的字是“爱”——“爱心”(王晓芬)、“爱在天地间”(徐爱华)、“爱”(朱荣珍)、 “大爱无疆”(焦健美)。

宋援说,如果有机会,他大概会写下五个字:永远的回忆。

哪位演员得肺癌今年五十九岁(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友同演一部戏)(12)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