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家长说哪些动画片不能看 又双叒叕遭到家长炮轰
这是什么风气啊?羊最近被这个新闻无语到了...
还记得前一阵《中国奇谭》播出时,无数网友在线破防,原来长大后的我们,还是很需要孙大圣。
结果,在播完前两集后,就又双叒叕遭到家长炮轰??
原因:吓到我家孩子了。
而这位家长口中被吓哭的“乌鸦装鬼”,是这样的
第一集被乌鸦装鬼吓哭,第二集不到一分钟就被吓哭了,还说孩子看了绝对有童年阴影。
后续又说自己很肯定这个画风,但是剧情又教育孩子厌世?作为家长不希望孩子看到这样的作品。
影视作品是面向大众的,当然是谁都有资格来评判好坏,喜欢与否也都是非常主观的事情,但是要质疑这种动画是否有必要存在,实在是过于上纲上线。
热门里的一句评价尤为贴切,因为这些不知道从哪来的“家长”,我们失去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那些年的童年阴影曾被举报下架过,技术有限的低成本高质量作品《葫芦娃》被怼动作衔接不流畅,被称为国漫巅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前因哪吒形象问题满屏骂声,差点影响上映。
如今国漫的画风问题又被推上风口浪尖,那么以往国漫中那些get不到美感的画风,又是怎么翻身成经典之作的呢?
国漫审美变迁
画风与经典相辅相成
每当有人吐槽国漫时,羊都会想到,曾几何时,国漫的存在可是影响了两位日本著名动画师宫崎骏和手冢治虫的创作啊。
从小宫崎骏就很喜欢中国上美厂出品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七色鹿》等经典作品,带着这份最初的热爱和憧憬,宫崎骏走上了创作动画之路。
手冢治虫更是中国动画的忠实粉丝了,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后,更是让他坚定了成为动画创作者的决心。
手冢治虫特意来中国拜会偶像万籁鸣(《铁扇公主》的创作者)
手冢治虫非常迷恋中国故事《西游记》,在深受孙悟空角色的影响后,创作出漫画《我的孙悟空》,后来还被改编成了动画片《悟空的大冒险》。
在他的经典之作《阿童木》享誉全球时,他又画了一幅阿童木牵手孙悟空的漫画来表达他对中国动画的敬仰和爱慕。
取自西游记故事里的《铁扇公主》,不仅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动画中水墨画的先驱之作。
历时一年四个月,绘制出了近2万张的画稿,才打造出这部80分钟的《铁扇公主》。
它作为里程碑的作品,人物生动鲜活,故事充满趣味,其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格更是惊艳了世界。
没错,水墨画是我国动画所具备的独特风格,可是中国动画绝不仅限于此。
我们当然还有很多开创性的动画。
富含隐喻,脑洞大开的《魔方大厦》,当时这部也是无数孩子的童年阴影,甚至有些成年人看了都不寒而栗。
先不说第一集剧情就是掉耳朵,摔断腿,光看他们的脸就有种无法言状的奇异。
半截眉毛的诡异,面部是异于常人的肤色,再加上奇怪却统一的腮红,这诡谲的画风吓哭过多少小孩...
后来《葫芦娃》火遍大江南北后,也有人一直质疑它的画风问题,“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总体看着就是怪怪的“。
直到现在也有人有同样的疑惑...
《葫芦娃》的画风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因素和创作背景。
因为80年代动画技术有限,制作方也没有太多资金投入,但方法总比困难多。
这部动画通过传统皮影戏汲取了灵感,用剪纸的形式解决了技术难题,可剪纸的弊端就是最后呈现的效果不太流畅,动作也稍显僵化刻板。
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它成为经典之作。
而如今动画技术越加成熟,制作成本充裕,大家的审美也随之变化。
但拥有动画技术的提升和资金的充足,并不能直接拉高动画的质量,和视觉上的质感。
比如《大耳朵图图》的2D版就明显要比3D灵动可爱,更讨人喜欢。
但羊当然不是说技术的提升不好哈,反而是因为我们动画技术的提升,很多精彩的故事才能够更好的呈现。
比如被称为国漫之光的《大圣归来》,大圣目光如炬,花翎随风飘舞,两指轻轻一拉,就将能翻云覆海的金箍棒带出。
这才是神通广大、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战神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简直是质的飞跃。
还有一举登上国漫巅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还未正式上映前,影院曾在放映其他影片前播放过哪吒的预告片。
结果,观众们都被眼前这个一脸邪气,带着黑眼圈的混不吝小孩疯狂劝退。
就这?演烈性如火,嫉恶如仇的哪吒,这不纯纯魔改吗?大多数观众都无法接受像是被恶意丑化后的哪吒形象。
可一到正式上映,口碑立马两级反转,原来看着辣眼睛的黑眼圈成为了丑萌的代表,摇摇晃晃、吊儿郎当的步伐非常符合角色定位。
即便过往已有许多经典的哪吒形象,也不影响它顶着众多负评,翻身成为了又一位崭新的哪吒。
同样的黑眼圈元素,不同的争议论点。
哪吒当初被骂主要因为丑,而《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深陷画风风波,是很多观众吐槽看不懂。
观众从动画中可以看出很多中国元素,也能明白导演更倾向于意象的表达,只是完全get不到这种美。
所以就有了羊在开头说的那段《中国奇谭》被炮轰的现象。
但是,不被理解的奇异怪诞的画风,就不应该存在吗?
审美门槛是否应该在面向大众群体时设立的较低一些?
迎合大众审美那么香
为啥还要建造审美门槛?
《中国奇谭》第二集一播出就引来诸多非议,奇特的角色形象吓哭了小孩,某些大人们也表示对这种画风接受无能,甚至开始质疑创作者的动机。
咱们先来听听导演本人是怎么说的?
风格服务于表达
胡睿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将当代人的情感折射进主人公的感受里,同时也保留着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风格。
秉承着少即是多的原则,用中国人的视觉形象思维展现出大的气象和情感。
有人追问?那和人物的黑眼圈有什么联系?
这是一种美学上的技术性嫁接。
场景从中国古代的传统审美出发,用细化的素描式,一帧一帧手绘上色,而黑眼圈是哥特式美学的一个典型代表,让人物看起来会有阴郁的色彩。
《鹅鹅鹅》的画风美学是一种创新,它不是单纯地依附于内容去表达,各花入各眼,你看到的是什么,就可以理解为什么。
并且导演在绘画之前肯定有想到,会有很多受众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呕心沥血制作的作品顶着争议换来负评,值得吗?
为什么不被大众认可的审美要存在?
面对众口难调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过往的好评作品,提前预判观众的接受度,大众风格或许不会出彩,但至少不会被骂。
可《中国奇谭》坚决不愿这么做,总导演陈廖宇认为创作不是为了迎合,提高审美是创作者的责任。
图源环球人物杂志
通过《鹅鹅鹅》的反馈来看,有观众反映恐怖不能成为美的形式,有的观众认为好像能够感受到一种怪诞美,但没看懂。
但创作者不能因为审美门槛的存在,就怀有投机取巧的心态,试图用低门槛的方式获取更多观众。
图源同上
而且,作为一个创作者,首先应该以表达自己为主。
其次,创作者的输出应该是有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他们有责任将审美的门槛提高一点点,再高一点点。
这不是说观众的感受不重要哈,而是说讨好观众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创作者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看到《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谈论审美门槛的问题,羊就想到了姜文有一部被骂的最惨、评分最低的作品,《一步之遥》。
被骂的话无非都是说,“大腿舞有什么好拍的?” “美得低俗。”
这样的评价将美划分出了成等级,试图用高级美和低俗美来判定其存在的价值。
当姜文谈到作品《邪不压正》时,主持人窦文涛单刀直入问出大众最关注的点,为什么要拍屁股?
姜文的回复更是简单直接,美啊,不可以吗?
为何看待一种事物总是要带着审判的眼光,就单纯地去欣赏不好吗?
包括片中出现全裸的彭于晏,不为噱头,不为流量,就是姜文看到他的身体时,感觉这比古希腊雕塑还漂亮,那为什么不拍?
当一个作品面世时,必定会有两种声音,只是声音占比不同,重要的是要让两种声音都存在。
当其他创作者听到这些声音时,也许会引申出更多的巧思,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创作环境。
就像当年《天书奇谭》出现时,好多观众吐槽对其画风接受无能,可这部却成为了导演胡睿制作《鹅鹅鹅》的灵感来源。
弹幕是观众对《鹅鹅鹅》的评价
羊说这么多不是想左右大家的审美,更不是为哪一种美站台。
而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在面对自己不太能接受画风的作品时,哪怕无法认同,至少要允许他们存在,允许多元化和形态各异的美存在。
曲高和寡是一些创作者的宿命,但我们更要庆幸还有这些不媚俗的创作者们一直在尊重观众。
如果有一天,当一部作品的展现方式大同小异,评论只剩下一种声音,这才是更恐怖的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