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开国时期有哪些诸侯国(西周开国分封了八个一等公爵)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爵位体系一共分为五个档次,称为公侯伯子男,而这五个爵位中最为尊贵的莫过于公爵,不论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公爵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哪怕是在实行分封制的周朝,公爵在最开始也是屈指可数。西周开国时期分封了整整71个诸侯国,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就在如此多的封爵中,也仅仅只分封了8个公爵国家,这8位公爵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尊贵了。
不过这8个公爵国虽然地位尊贵,但却在后世基本上都是名不见经传,这8个公爵国依次是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以及虞国,我相信当笔者报出这8个公爵国的名字时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么个诸侯国,而有一些对先秦典故比较熟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知道杞人忧天的杞国、假途灭虢故事中的虞国和虢国以及揠苗助长中的宋国。
这些故事的相同点就是,这些国家的人都不怎么聪明,而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政治的一种表现,这些国家之所以会被“黑”的这么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在那个实力为尊的时代实在太弱了,所以只能沦为笑柄,今天笔者就来侃侃这八个公爵国究竟差在哪里?
这就得从头说起了,在周朝灭掉商朝之后,被其分封建立诸侯国的群体主要有宗族、功臣、先代贵族或者说是先贤的后代、以及一些重要的方国。而这几个公爵国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先代贵族的后裔,焦国是炎帝的后裔、蓟国则是黄帝的后裔、祝国是尧帝的后裔、陈国是舜的后裔、杞国则是大禹的后裔、宋国是商汤的后裔。只有假途灭虢故事中的虞国和虢国比较特殊,虞国分封的是周武王的叔爷爷太伯和仲雍的后裔,虢国则是分封的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
介绍了这些国家的由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的处理对当时初创的周王朝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说对他们不够敬重,很容易造成周王朝的信任危机,毕竟周王朝还在草创阶段,当时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的信任程度肯定不会那么的高,如果一开始就将这些先代贵族扫入垃圾堆,那对于周王朝来说可能就要面临此起彼伏的叛乱了。
那么对这些先代贵族过于的放纵会如何呢?这个就要举出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分封的例子了,最开始周武王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朝的旧地,借此安抚商朝的遗民,但最终却还是引发了武庚的叛乱,虽然最终叛乱被周公和召公所平定,但也反映出如果不对这些先代贵族严加防范,势必会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根基。
所以,周王室选择给予这些先代贵族公爵国以富饶之地,也给予他们高等级的爵位。这样的举措看似是对先代贵族非常优待,但实际上早已限制死了这些公爵国的国力上限,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富庶之地往往意味着这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人口稠密,而这种地方往往不止一个诸侯国,其他诸侯国也大量地挤在了这里,这就使得这些公爵国虽然表面富庶但实际上发展空间被限制得死死的,而像齐国、楚国这种拥有着极大生存空间的国家很容易就能通过生产力的提升而开发出更多的土地,长此以往国力自然蒸蒸日上。
而虞国和虢国则比较特殊,由于他们是周王室成员,所以他们分封的位置就在周王室的王畿镐京附近,作为镐京的守门人把守着宗周的门户。既然在王畿附近,也就注定了这两个国家的领土不会太大,并且其发展一定会和周王朝息息相关,在周王室强盛时,这两个小国作为王畿的拱卫肯定无法扩大版图,而当周王室衰弱时他们也必然会受到周王室的影响而随之衰弱,所以作为天子脚下的拱卫之国,这两个小国一直没能够得到发展成为大国的机会。
所以,在西周初年被分封为公爵的这八个诸侯国,都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虽然他们处于非常优秀的富庶之地,但却被其狭窄的生存空间所限制,被后发的大国所倾轧,在之后更是不断被大国蚕食,最终被灭国。除了宋国在宋襄公时间短暂出现过强盛时期(但也无法与大国相提并论)以外,其他七个国家都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湮灭了,只留下了一大堆调侃他们的典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