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的教学(驿路梨花教与学01)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驿路梨花的教学(驿路梨花教与学01)(1)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 粗知故事梗概

以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为重点,用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完成习题。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细读课文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引导学生略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再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从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方面,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课文讲解

这是一篇具有重要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课文,过去曾经入选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标实验教材没有选用,这次重新选入。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写于 1977年。作者长期生活在云南,有感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因此,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 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从整体上看,本文是按照“我们”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是顺叙,在顺叙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倒叙 。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篇幅虽短,却有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妙。

这篇课文比较长,正好可以让学生用来练习略读。比如,可以限定时间,让学生5分钟之内读完全文。读完之后,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探究 ”一,梳理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体会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有什么好处。 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复述。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加深对记叙顺序的了解 。

THE END

文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图片/中国书画诗词院

收集/谢冉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