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

现如今,人与人联系的方式很简单——手指在键盘或手机屏幕上敲敲打打,就能和别人进行联系,无论他在世界的哪端。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1)

但是在古代,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多久没有手写过书信了呢?其实古代的书信和现在书信的含义是不太一样的。

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件之人。

书信又叫“书札”“手札”“尺牍”“简牍”“手简”等等。

“札”“牍”“简”“帖”之称,最初是各因书写工具而名的。写在木版上的称“札”“牍”,写在竹片上的称“简”,写在布帛上的称“帖”。

如晋王载之的《快雪时啃帖》、陆机的《平复帖》、米芾的《丹阳帖》等,都是书信。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2)

米芾尺牍《丹阳帖》,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原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中国古代邮政系统并不完善,特别是战争时期,所以才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信笺穿山越岭,当在手中展开,也许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哪怕短短几个字,都足以让内心波涛汹涌。

那么在靠书信才能传递消息的古代,又如何才能将信件送出去呢?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3)

很多人应该都会先想到飞鸽传书。

在很多影视剧中,很多角色把需要传递的信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塞进一个很小的竹筒里面盖好,绑在一只鸽子的腿上,再将鸽子放飞,鸽子自己就会飞到目的地。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4)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5)

在我国古代,把骑马送信称为邮驿。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秦代时十里设亭,可供邮人休息,每三十里设有驿站,配备着人员和车马。到了汉代,邮驿系统更是完善,邮亭驿站星罗棋布。唐代的邮驿系统非常庞大,有陆驿、水驿、水陆相兼者,并且根据繁忙的程度配备人员或马车、船只。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6)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节选)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

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

暮及陇山头。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7)

信客一般都是由十里八乡中的某位有信用有见识的男子担任。他们一般在固定的省份、沿着固定的路线云游,到各处的家乡会馆,为乡亲们收寄来往信件,有时是口信。信客很辛苦,收入也很少,他们是“信人”——受大家信任的人。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8)

有了传递消息的联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信件。

古代送信那么慢,等信寄到收信人手上,怕是都已经磨损掉了,字迹或许都看不清楚。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邮筒”。

古人“邮筒”,自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那种路边大邮筒,那是一个非常小的邮筒,古人会把信放在邮筒里面。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9)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10)

除了邮筒以外,还有一种容器。

汉乐府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写道: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的双鲤鱼,其实是说藏着书信的函。当时的人们把刻成鲤鱼形状的两块木板作为一盖一底,将书信夹在中间,因此书信又有双鲤鱼、鱼书等称呼。而尺素,也就是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也是书信的古称。古诗词中尤其喜欢用这些词,如“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古代书信邮寄时间(古代生活大观园第六辑)(11)

结 束 语

现在的我们,如果收到远方亲人发的一声问候,也许内心没多大波动。

但是古人如果收到几百公里亲人朋友的一封书信,那心情简直无法表达。

如果碰到战乱年代,像是杜甫那样,一封家书真的是重于万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