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领头雁振兴大鄱阳(代村振兴的领头雁)

争当领头雁振兴大鄱阳(代村振兴的领头雁)(1)

代村振兴的“领头雁”

——记山东省党的二十大代表王传喜

张子硕 赵君 纪伟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这段朴实无华的顺口溜,道出了新时代代村的幸福生活和村民的真实心声。代村的振兴,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

任职20多年来,王传喜始终保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始终以干事创业、主动作为为精神基点,始终把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作为价值追求,忠实履行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光荣职责,团结带领“一班人”,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王传喜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争当领头雁振兴大鄱阳(代村振兴的领头雁)(2)

王传喜和技术人员一起查看立体栽培蔬菜长势

知重负重 赢得信任与口碑

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了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工作,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然而刚一上任,迎面而来的不是“祝贺”,而是“三大难题”:村集体欠债,“还款难”;人地不均、零散经营,“动土难”;民心散、村风乱,“治理难”。

“难题在哪,出路就在哪,只要我们记住自己是共产党员,打起精神,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胜利。”面对“三大难题”,王传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讲,立志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摘掉穷帽。

面对一张张法院传票和一次次庭审,王传喜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盘活集体资产,借新账还老账,甚至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还集体的账,逐步摆脱了负债困局。为了破解“人地不均、零散经营”这一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矛盾,王传喜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实施动土均地、有序流转、集体经营“三步走”,化解了土地碎片化、收益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正村风、聚民心,解决好治安问题,王传喜和班子成员带头轮流带班值班,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持牌上岗,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不到两年时间,靠着一股子拼劲儿和超出常人的付出,王传喜成功解决了困扰村庄发展的“三大难题”,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人。”王传喜常说,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下力气、多吃苦吃亏。王传喜经常通宵达旦工作,连续奋战在一线,全年没有休息日。工作以来,他记下了260多本工作笔记,认真记录代村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群众反映的一项项诉求。在王传喜的建议下,村里将每月5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还建立了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的工作机制。

党风带村风,村风带民风,要想树立起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村干部必须带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传喜说,从上任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坚决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一切围绕集体,服务群众。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认领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旧村改造搬新居,他和乡亲们一起抓“阄”;有老板为了“买地办厂”送来现金,被他严辞拒绝;他的工资始终执行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慰问金都被他全部交给村集体……

争当领头雁振兴大鄱阳(代村振兴的领头雁)(3)

王传喜经常到代村老年公寓看望老年人,了解他们的需求

担当实干 托起乡村振兴梦

初夏时节,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印象代村”,或品尝小吃,或娱乐嬉戏,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印象代村”是代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采取“旅游+”模式,融入了夜经济元素,为在这里创业的400多家商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夜游经济新高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王传喜的带领下,2018年,代村提出“再创业、再出发”,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老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依托兰陵县蔬菜大县资源优势,投资8亿元建设农企园,先后吸引2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拉动就业4000余人;2020年9月,“新农人培训中心”投入使用,面向全国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1万余人……随着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迅速发展,代村实现了以农为本、多业并举,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村集体纯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王传喜看来,当好振兴乡村“领头雁”,不仅是带领代村一个村,更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子富起来。2012年以来,王传喜先后采取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2018年起,他带领大家实施覆盖12个农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周边20平方公里的“田园新城”规划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带动26000余名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要再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于一体的农业之城、农民之城,让老百姓生活在花园里,工作在田园里,和代村村民一样幸福。”王传喜说。

争当领头雁振兴大鄱阳(代村振兴的领头雁)(4)

王传喜向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企业员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心为民 让群众生活“有甜头”

走进代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沿街商铺林立,观光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今天的“好日子”。“在代村,商铺、花园、步行街,什么都有。家门口就是小学,走几步就是幼儿园,再往前走就是社区医院,城里人能享受到的便民服务我们都有。现在,很多城里人假期都到代村来享受生活。” “代村集体经济发展好,我们有分红、有补贴。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就喝茶、下棋、拉呱,没烦心事。感觉生活在世外桃源。”

“村子走上了富裕路,也要让村民走上幸福‘桃源’路。” 多年来,王传喜秉承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信念,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时刻把群众的话记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扛在肩上,把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好、办扎实,让大家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传喜坚持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为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行群众生活必需品村集体无偿供给、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启动民生工作专项行动、建设新安居楼、建设运粮河公园、完成代村商城扩建工程等,让“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善扶”在代村一步步成为现实。2021年,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乡亲们直言“幸福生活比蜜还甜”。

“我们在基层,就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满意。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王传喜说。

往期链接:

用心用情讲好“行走的思政课”——记河南省党的二十大代表周荣方

迎风而动 逆风而行 在四赴抗疫一线中厚德济生 ——记河北省党的二十大代表袁雅冬

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记青海省党的二十大代表牛生有

兵器工匠 奋斗正青春——记内蒙古自治区党的二十大代表赵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党建网微平台,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大众日报社

监制:张振明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孟雅睿 白梦洁

校对:王碧薇

制作:白梦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