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

那天闲聊,又聊到国产喜剧,一个朋友说了句:合着现在想看个靠谱又够份量的喜剧,就得等春节档了呗。

大家坐那想了几秒钟,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喜剧难拍,这个并不新鲜的概念,近两年算是在国产电影中再一次得到验证。

必须承认:所有商业电影类型中,喜剧或许是最挑演员、最挑文本、最挑风格的一个。

同一个本子,不同人导,不同人演,效果很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应该说,对喜剧的需求,是我期待明年春节档的出发点。

今天,聊聊《囧妈》,聊聊徐峥。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

距离明年1月25号大年初一,还有三个月。时间还早,还有100天,想聊《囧妈》的内容细节,还得等等。

聊什么呢?聊演员。

过去几天,《囧妈》开始陆续公布阵容,最新的两位,是特约主演的袁泉和客串的沈腾。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2)

因为《中国机长》,袁泉的讨论度再次高了起来,气质和气场,成为被引用最多的两个词。

出演临危不乱的乘务长,顺理成章,因为气质和气场。

出演“囧系列”爆笑喜剧?意外吗?或许有一点。

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因为气质和气场。

好的喜剧电影,总是需要反差感。反差带来矛盾,矛盾制造笑点。

而说白了,就是得有个镇场子的。

有一点很好玩:

袁泉在今年之前,上一次出演女主,是黄渤、徐峥主演的《心花路放》。

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五年了。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3)

五年之后,又是喜剧,又见徐峥。

那次没有对手戏的遗憾,就这次来弥补吧。

更巧的是,昨天刚刚官宣客串加盟的沈腾,也客串了那部《心花路放》。

出演酒吧老板的他,就出现在袁泉那条故事线里。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4)

当时他远没有现在这么炙手可热,留给那条故事线的喜剧表现也不多。

不过,沈腾的银幕魅力在于,他的喜剧技巧太强了,可收可放,可正可反。

于是,他的出彩,和戏份多少无关(参考《羞羞的铁拳》),和角色设定无关。

靠着技巧,他可以让自己完美融入到任何风格的喜剧当中。

这样超强的适应能力,是他作为喜剧演员的天然优势。

上面《囧妈》昨天发布的首支预告,沈腾再次展现了他超强的适应能力。

徐峥一句“大姐”,注意镜头转过来沈腾瞬间的表情,毫不夸张,甚至很写实,却又让人忍不住想笑。

这就是技巧和功力。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5)

但最后,聊来聊去,“囧系列”的主心骨,还是徐峥。

如今徐峥导演的身份已足够深入人心,但其实仔细看他的履历表:

他不过只导了三部长片,都是“囧系列”。

除此之外,就是目前正在公映《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夺冠》。

一方面,这体现出他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囧系列”有多么珍视;

从15年之后,徐峥的微博头像就没变过,始终是这个镜头上的囧字。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6)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足够珍惜做导演的机会。

《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咱们之前都聊过,很多人在后台留言,说最喜欢徐峥导演的《夺冠》。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7)

对我来说,在《囧妈》之前,《夺冠》就是窥视徐峥导演技巧与导演思维,最合适的那个案例。

首先是一个作为导演很基础、却也十足重要的一点:细节。

在《夺冠》这,就是搭景,找回八十年代的质感

其实之前我也看到,有细心的观众已经给《我和我的祖国》挑出了一些“时代错乱”的细节错误。

我看了两遍,《夺冠》的时代还原,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8)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9)

抠细节的另一面,体现在一些更不易察觉的地方。

比如故事中的几十个群演,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台词,甚至连特写都没有,但徐峥在前期筹备会上,还是要求每个群演,都必须给自己找一个符合那个年代的身份

就像主角一般都有各自的人物小传,即便多数背景故事都不会在电影中被讲述,但这都是电影真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白了,这就是对“专业”二字的直观诠释。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0)

而如果要论最明显的细节体现,其实很简单:表演。

之前我就说过这话:

没有差演员,只有选错演员的导演。

《夺冠》之后,多少观众喜欢上了冬冬,被小演员的表演打动。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1)

在我看来,这里面八成的功劳,都是徐峥的。

看看他在现场对小演员的指导,精确到每一个动作,从喘气,到抬头,到话语上的引导。

应该说,抠细节抠到这种程度,是一个优秀导演、尤其是类型片导演的必备能力。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2)

接着,是我心目中,徐峥作为导演最优秀的一个特质:

他尤其会找到,更容易与观众获得共鸣的那个切入角度。

因为他太知道,观众喜欢什么,观众需要什么,或者说,观众在进入影院前,在期待什么。

所以他在做导演时,永远是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观众的视角。

《夺冠》中,冬冬最后哭着跑向爸爸,从公映效果看,这是一段让观众先哭后笑、情绪上完全释放的戏。

在结构上,承担着完成一个漂亮又有力的收尾任务。

镜头前面,小演员哭得稀里哗啦,镜头后面,徐峥也跟着入了戏。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3)

这是一个好的类型片导演应该具备的共情能力。

应该说,在《夺冠》之后,徐峥的导演能力进一步得到大众的认可。

不过,这只是他对一个命题作文交出的答卷。

他真正在类型片中的个人表达,还得看“囧系列”。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4)

国产喜剧中,属于经典喜剧的“囧系列”胜在三点:

有内容、有质感、有回味。

徐峥结合自己的风格,选择了一个切中时代痛点、映射时代情绪的银幕形象,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风格。

目前的国产喜剧,或许只有徐峥做到了这点。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5)

《人在囧途之泰囧》

要总结归纳,其实也简单,一个关键词:

中产焦虑。

不需要更多解释,人物形象一出来,这个感觉就有了。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6)

在这基础上,才是类型片的艺术加工部分。

从《泰囧》的异国探险,到《港囧》的港式情怀,都是在这个“事业成功、生活蠢蠢欲动”的中年男人形象上,继续做加法的结果。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7)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8)

那么,现在的期待就是:

故事背景来到了俄罗斯,《囧妈》的加法,会是什么?

有了“妈”,或许,亲情会是徐峥这次重点发力的方向?

“囧系列”第一次来到春节档,这个角度也符合这个大档期的观众诉求。

同时,火车连续在海报中作为主元素出现,这趟开往俄罗斯的漫长列车,途中会发生些什么,或许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加法着力点。

从首支预告来看,徐峥将延续“囧系列”受虐中年大叔的人物形象,这符合观众的预期,也是这个系列成立的根基。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19)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20)

他就是所有人公认的喜剧之王(一个人撑起一部喜剧)(21)

作为话剧出身的电影人,徐峥舞台经验丰富,演员表演得到过顶级奖项的肯定,导演作品也有过开创票房纪录的辉煌。

近两年,国产喜剧开始进入转型期,观众在进步,在成长,无论是价值观、文本质量、主题深度还是制作水准,电影人都需要跟上并完成升级。

单纯的段子堆砌和抖包袱的台词,已经落伍了。

于是,最后我想说的,徐峥导演也好,“囧系列”也罢,落到一点上:

是我对传统经典喜剧模式回归的期待。

不取巧、不做表面文章,用扎实的戏剧冲突,和立体的人物形象来赢得观众。

这或许也是,徐峥之于中国电影的,最大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