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名称和它的意义(树的文化密码)

古往今来,人没有离开过树。无论是早期的森林化时代还是未来的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古老的乡野经济还是现代的都市经济,人与树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人类足迹所至,无不与树同行。树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可靠的朋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有如此朋友,我们自豪、骄傲!

树的名称和它的意义(树的文化密码)(1)

树,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君不见,桑树之叶以养蚕制丝,造就了神秘的丝绸之国,“丝绸之路”将东西方文明紧密连接在一起。君不见,茶树之叶以制茶,成为神奇的东方树叶,“茶马古道”将整个欧亚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世界,两片树叶,全球连线,力量无比。人与树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物质交换,人们物质生活依托树,人们培植树,向树投入,树向人们贡献树产品、树生态、树景观。与此同时,人与树也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心灵对话。从神话时代,到文学时代,再到科学时代,在人与树相厮守的过程中,人们向树倾注情感,人向树赋予精神意象。人与树的物质交换过程是树的“人化”过程,由此形成了以树为基础的经济,即“树经济”。人与树的心灵对话是人的“树化”过程,由此形成以树为基础的文化,即“树文化”。

1

树,森林的基础,也是文明的基础。在生态上,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文明上,森林是早期文明的生态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生态支撑。人类与森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是森林的一部分,森林是人类的一部分。在森林里,可以没有人类活动,但人类活动却离不开森林。树,森林的微观基础;树产品,森林产品的微观基础;树生态,森林生态的微观基础;树景观,森林景观的微观基础;树经济,森林经济的微观基础;树文化,森林文化的微观基础。树,可以离开森林,森林却离不开树。树是早期文明大厦的基石,也是现代文明大厦的基石。树,生物界的王者,也保有至高无上的美德。无论是在森林,还是离开森林,树都是人类忠实而可靠的朋友,毫无保留地向人类默默奉献着自己所能所有。

2

树,承载着神秘的力量。在人类文明早期,由于认知能力所限,树成为承载人类想象和理想的载体。有的树成为人们心中的“圣树”,比如菩提树,承载着释迦牟尼佛在树下顿悟的故事;有的树成为人们心中的“仙树”,比如桂树,桃树。桂树承载着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桃树承载着西王母蟠桃宴的神话故事;有的树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树”,聪明的树儿会说话,能够明辨善恶,因此有“锄奸柏”,有“桃精柳怪”。有了被老百姓顶礼膜拜的树,被皇帝封官许愿的树。

3

树,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尤其的到文学时代,树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有的树是人们心中的“吉祥树”,承载着众生民望,比如枣与早生贵子,石榴与多子多孙,槐树与升官发财,松柏与健康长寿。有的树是人们心中的“情感树”,承载着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比如樱花盛开时的绚烂与落英时的洒脱,玉兰的冰清玉洁,山茶花的花容月貌,丁香树心绪不展,垂柳的阿娜多姿。有的树是难能可贵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载体,比如银杏树,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竹子承载着刚直的文化意象,松柏承载着长寿的文化意象等。因此,有了梅、松、竹合称的“岁寒三友”,有了梅、迎春、水仙、山茶合称的“雪中四友”,有了梅、兰、竹、菊合称的“四君子”。

4

树,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树以花姿花容引起了人的情感共鸣,比如梅花、桂花、紫薇、山茶花、玉兰花、杜鹃花、丁香花、海棠花等,以春季观花为主,其文化价值主要为一个花字。有的树以果实绚丽或形态之美引起了人的情感共鸣,比如荔枝、龙眼、柑橘、苹果、葡萄、红枣、核桃、柿子等,以秋季观果为主,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一个果字。有的树以花果齐名,花与果都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春季观花,夏秋季观果,比如桃、杏、石榴等。有的树以叶子见长,由叶子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比如茶叶发展出茶文化,桑叶发展出桑文化,枫叶发展出红叶文化等。有的树以树干高大、树冠圆阔、伟岸魁梧、形象丰满引发情感共鸣,比如体量特别巨大的榕树,身躯高挺的杉树,躯干光洁的梧桐树等。有的树文化形成“其功在根”,根是制作艺术品之良材,发展出了根雕艺术,根雕文化。

5

树,承载着人文精神。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奇葩之一,以树为题的成语非常之多。林业工作被称之“耕耘树艺”。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称之“独树一帜”,或者“别树一帜”。居功不傲的将领称之“大树将军”。因出众遭人嫉妒称之“树大招风”,或者“山木自寇”,抑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提倡相同,排除异己称之“树同拔异”。在比喻代人受过时用“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要追究到底时称之“拔树寻根”。靠山垮台随从一哄而散称之“树倒猢孙散”。断人退路称之“上树拔梯”。势力强大、根基牢固称之“树大根深”。声势大称之“拔树撼山”,自不量力称之“蚍蜉撼大树”。一丑一美不能相比,抑或借别人的光称之“蒹葭倚玉树”。绝境逢生称之“枯树逢春”,或者“枯树生花”。张灯结彩,焰火绚烂称之“火树银花不夜天”,或者“火树琪花”。仙境中的花木或霜雪景色称之“琪花玉树”。披上冰雪的树木或者品格高洁称之“琼枝玉树”。相貌与智力出众称之“瑶林琼树”,或者“芝兰玉树”。光耀门庭的子侄称之“谢家宝树”。嗜酒好色,摧残身体称之“双斧伐孤树”。年迈体衰称之“树倒根摧”。思念远方亲人称之“春树暮云”。老来回归故土称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至于直木必伐,盘根错节,枝附叶从,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青枝绿叶,草木萧疏,童山濯濯,蚂蚁缘槐等,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6

树,承载着智慧谋略。大家知道,在“三十六计”中,有三计直接与树有关。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比喻冒名顶替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情势下,以小博大,换取大胜利。类似于中国象棋“舍车保帅”。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旁敲侧击威慑他。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树上本无花,以假花点缀,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当自己力量薄弱时,隐瞒自己实力,借别人势力或因素,以虚张声势,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出奇制胜。说道智慧谋略,相信大家不会忘记“望梅止渴”的典故。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这个成语故事,无疑将曹操一代枭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

树的名称和它的意义(树的文化密码)(2)

大道无形,大树载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树进行物质交换的历史,人与树进行心灵对话的历史,人与树荣辱与共的发展史。没有人类的时候,树木早已存在,并生生不息,浩浩荡荡。人类就诞生于这个生生不息、浩浩荡荡的树木世界。人类文明从这个生生不息、浩浩荡荡的树木世界走来,并以此为基石走向未来。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恒古证人。再进一步说,单株的树,其寿命也远比人的寿命长久。由此,人们祈愿“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常常是一棵树与不同代际的人共岁月,相濡以沫、耳濡目染、和谐相处。反过来,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在与同一棵树打交道。所以,便有公种孙食的“公孙树”之说。从小的方面说,一棵长寿树,便知家族史。从大的方面说,一棵长寿树,阅尽人间事。不知有多少代人,在同一棵树下窃窃私语,喋喋不休,倾诉着各自的愿望,各自的梦想。一棵长寿树,承载着人类千年心愿、千年梦想。陕西黄帝陵5000岁的“轩辕柏”,是有活的历史,活的文物,承载着中华儿女5000年心愿与梦想,见证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站在轩辕柏下,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树的名称和它的意义(树的文化密码)(3)

总之

人培植树,树服务人。人与树,树与人,在百万年的亲密接触中,结下了深厚情缘。以树为基础,人们从采集野生树产品,享受树生态,欣赏树景观,到向树投入,生产经营树产品、树生态和树景观,形成了树产业、树经济。以树为基础,展开与树的心灵对话,由此形成内容丰富、特色各异、难以穷尽的社会文化现象。以树为载体的人文奇葩就是浓郁的“树文化”。树,多姿多彩。树文化,精彩纷呈。树,长长久久。树文化,厚实深邃。树,生机盎然。树文化,情感丰富。树,生生不息。树文化,历久弥新。

树文化,形成于人与树的亲密接触,形成于人与树的物质交换、心灵对话。树文化具有独特传承规律和基因密码。这种基因密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断被复制着、更替着、延续着。树文化,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国别,无一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