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

对于古诗词,咱们一向秉承的原则是:能流传下来的肯定是有原因的。岁月让古诗词如美酒一样越陈越香,但也为难了不少文史学家。许多古诗词在岁月的洗礼中,都与原作有不小的出入,到底哪一版才是作者当时写的,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1)

老布朗的书打开

以李白诗为例,《静夜思》就有明代和宋代两个版本,我们小学课本上的是明代版本,宋代版本的开头一句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显然不如“床前明月光”优美。但很多文史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哪一版更美,咱们就选用哪一版,所以目前这首诗尚有争议。无独有偶,在新出土的一则唐人手抄卷中,发现了李白《将进酒》的唐代原版,与如今我们所学的宋版相比,用字更加犀利,狂得是“无法无天”。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2)

与李白诗一样情况的,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没听过的人应该不多,小学生若是背错了一个字,估计要被老师一顿狠批。但这首诗中首句“离离”二字,也曾令不少文史专家伤脑筋。让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3)

以上是目前我们小学课本中的版本,如今已是深入人心。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大家应该也知道,白居易16岁靠这首诗得到了大诗顾况的认可,从此扬名京师。

但在唐代文人张固编订的《幽闲鼓吹》一文中,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这样的: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南宋大文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明代唐汝询《唐诗解》两书中,也是这种写法。而到了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中,却变成了“离离原上草”,虽然目前咱们不知道是谁替白居易改了两个字,但基本可以肯定唐、宋、明之前,这首诗一直都是“咸阳原上草”,也是看过了这个原作,我们才知道改得有多牛!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4)

从“咸阳原上草”到“离离原上草”,只是两个字不同,为何要这样改?首先我们要明白“离离”二字的意思,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这两个字和分离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这样改动有两个好处:首先这两个字是点睛之笔,将青草茂盛的样子写得十分传神;其次,这两个字与末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叠字“萋萋”首尾呼应,令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总之,这样一改,确实为其加分不少。

那么为什么这位神秘人会想到用“离离”这样的妙字呢?很简单,这是学的《诗经》。“离离”用来形容青草,最开始是从《诗经》开始的。诗经中的名篇《国风.黍离》中一下子用了3个“离离”,为大家节选其中最有名的一段: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5)

这段诗中的“离离”是形容稻米茂盛的样子,这是《诗经》常用的起兴手法。这段诗的意思是:稻米茂盛结起了果实,但想起故乡的我却满满的忧愁,只有懂这种苦的人才会明白,不懂的人根本不知道我在追求什么。自《诗经》以后,“离离”这种用法便十分流行了,唐代皇子李贤的“瓜熟子离离”,清代黄遵宪的“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都是这种用法。如此流行,有热心的文人替白居易改改,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白居易写草的背景(白居易开始用的并非)(6)

白居易这首诗从问世到现在已有1100多年了,它的被改说明哪怕是诗魔这样的高手,写诗时也会有无法尽善尽美的时候,或许这正是诗词的魅力之一,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