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五步法是哪四步(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

前言

上篇文章《近体诗语法14:时间修饰》中提到,王力先生指出,复合句中的主从句有7种,分别是:时间修饰、条件式、容许式、理由式、原因式、目的式、结果式。

前面已经说过了原因式、时间修饰,今天说一下条件式。

一、什么是条件式?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从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找:

是拿某一个条件来修饰一个叙述、一个描写、或一个判断的。

有些事情是等待另一事情发生,或不发生,然后能实现或不实现的。这另一件事,就是一种条件。

把相待的两件事,同时说出来。表示此事必赖彼事,而实现或不实现,这叫做条件式。

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的都是散文语法,举的例句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你不厌我】,我就认了。

【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

后面是主要部分,前面是条件。可以是一个主语,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主语。

条件部分,往往是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上2例),或者既成事实的反面:

【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

有些句子,可以看作条件式,也可以看作时间修饰:

【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

以上都是散文的表现方式,那么,条件式,在近体诗中是什么表现呢?

学诗五步法是哪四步(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1)

二、本句条件

和前文提到的原因式、时间修饰一样,也分本句和双句两种。先看看本句条件式的诗句。

本句条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仅仅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本句条件式相对数量少一些。

例如:安得心源-处处安。前面是条件,后面是主要部分。

如何得到心源(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处处可以安定呢?意思是:还没有得到。

元稹好友白居易也有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算是一个答案吧。苏轼化用了元白二人的诗句,也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自元稹的《放言五首》之一: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王力举例的这句诗,作为条件式的例句,不是太好理解。双句的条件,特征更清晰一些。

学诗五步法是哪四步(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2)

三、出句条件

双句的条件式,大多出句为条件,对句为主要部分。

例如: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如果想知道怎样消除衰老疾病(意思是:目前还不知道),只有学习佛家的无生无灭之法。

出自唐代王维的《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又如: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假如不去一趟新安(意思是:还没去),哪里知道水路有多长呢?

出自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又如七言句: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如果说老天爷很公平(意思是:不公平),为什么南面的枝条先发芽呢?

这是常见的比兴之法。这两句诗,可以比较一下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出自刘长卿《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

【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学诗五步法是哪四步(近体诗语法15何谓条件式)(3)

结束语

今天说的条件式也是主从句,这类句子大多前面从属部分,后面主要部分。

前面文章中提到的这几种语法,等立句的按断式、申说式,主从句中的原因式、时间修饰、条件式等,其实和散文的表现差别不太大。

只是按断式、时间修饰,有个别倒置的现象。这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做出的变通,需要注意。

@老街味道

近体诗语法14:时间修饰,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