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

知道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被人们骂为"奸贼",而刘备被人们称为"枭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都是这个观点,书中就经常有这样的话语"这是曹操及奸雄处"、"这是刘备及枭雄处",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1)

先说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知人善用,举义兵,灭袁绍、扫袁术,平定了北方,积极的恢复生产,使人们安居乐业,曹操实际上是乱世的英雄。之所以被人们叫"奸臣"应该和同时期的许卲有极大的关系。东汉时期,过一段时间朝廷就要评价考察官员是否胜任,许卲就是"月旦评"的主持人之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孙盛的《异同杂语》中记载的话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南宋朝的刘义军《世说新语》中也有关于曹操的记载"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范晔的《后汉书·李鹰传》中也有曹操的赞语"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如此看起来曹操的人性就比较复杂了。估计曹操的"奸贼"就说从许卲的评语中来的,鲁迅先生就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2)

再来说说"枭雄"刘备

"枭"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对"枭"的解释是"枭,恶鸟也;雄,强也。"显然,"枭雄"是一个贬义词,为什么刘备背上了这样一个名声呢?

刘备出生在涿州,靠贩履织席为生。靠着"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招牌在乱世起兵,曹操就骂刘备是"卖履舍儿"。尽管刘备和曹操、袁绍、孙坚等乱世诸侯走的路一样但效果强差人意,毕竟,刘备没有如袁绍般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曹操般政治上有依靠,更没有孙坚的蛮力。刘备只能凭着自己打黄巾军一刀一枪用命换回来的微功,在同学公孙瓒的帮助下在一个小县城当上了"尉"这样的小官。时间不长,或许是刘备心里不痛快,鞭打了来检查的督邮,弃官亡命。董卓乱政以后,天下大乱。刘备又投靠了割据幽州的老同学公孙瓒,被公孙瓒任命为别部司马。公孙瓒的同盟军徐州的陶谦受到曹操的攻击时,公孙瓒派刘备救援陶谦。随后,刘备就投靠了陶谦,再也没有回到老同学公孙瓒那里去。直到公孙瓒被袁绍包围灭了,也没有再看见刘备的身影。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3)

刘备救援徐州初战就被曹操打的大败而回,但吕布趁曹操征讨徐州的机会来攻打曹操的老巢兖州,曹操只能撤军。徐州牧陶谦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时间不长陶谦就病故,留下的遗言是让刘备当徐州牧,《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记载:"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历史学家对陶谦的这份遗言表示怀疑。方诗铭教授就认为刘备虽然是救援陶谦,但并没有战胜曹操。陶谦的这份遗嘱又是陶谦的属下麋竺送来的,而糜竺最后是刘备的小舅子,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人,这其中的猫腻值得怀疑。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深化了刘备的"枭雄"本色,演了一出"三让徐州"的故事来。刘备"三让徐州"的故事就如历史上准备篡位的乱臣,明明要当皇帝,非要装模作样谦虚说自己德不配位,谦让三次,给别人的感觉就是"我不想当皇帝,是你求着我当皇帝的"这样的故事,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刘备一直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地盘,离开老同学公孙瓒,马上就投靠了徐州牧陶谦,占领徐州等行为一般都是"枭雄"惯用的伎俩。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4)

占有了徐州的刘备意味着有了地盘,挤身与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刘表、公孙瓒等一样的割据军阀大佬俱乐部,开始了自己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吕布袭击曹操的后方兖州,后被曹操打败。狼狈不堪的吕布来徐州投靠刘备。吕布是什么人刘备应该心里很清楚,《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评价吕布"勇而无谋",曹操评价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可谓是精辟之极,吕布绝对是一个"枭雄"式的人物。刘备不仅收留了吕布,还让吕布驻扎在离徐州很近的下邳。后面的故事就是刘备和袁术开战,陶谦旧部联络吕布袭取徐州。两个有名的"枭雄"遇在一起,刘备明显斗不过吕布。刘备拥有徐州一年多一点就丢了徐州,这实际上刘备和徐州上层集团之间矛盾的一次爆发,也暴露出刘备政治上的不成熟及军事上的不足。显然,一年多的时间占领徐州,没有看出来刘备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来调和徐州上层集团之间的各种矛盾。曹操的谋士赵戬对刘备做过评价"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对照赵戬的评价,我们发现刘备确实如此。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5)

丢失了徐州无家可归的刘备又投靠了曹操。

曹操非常重视刘备,还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操在夸耀刘备,刘备却在背后与车骑将军董承等联合,准备发动政变。曹操好心收留了刘备,刘备吃着曹操的饭,却准备杀了曹操。就算曹操是国贼,可在乱世,群雄争霸,每一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又比谁高尚?所以,刘备准备杀曹操,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活脱脱一个枭雄本色。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周瑜死的时候就对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东吴的鲁肃也不放心刘备,《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操有隙,寄寓于表,表其恶能而不能用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引注《江表传》记载: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周瑜和鲁肃是东吴两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刘备的评价意义非凡。也就是说,刘备恶名在外,连刘表都嫌弃刘备,"疑其心,阴御之"不敢重用他。我们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谁都对不起刘备似的,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皆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尊刘抑操"的主题思想决定的。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6)

孙权要去攻打刘璋割据的益州,刘备就骗孙权说刘璋是自己的宗室,《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记载:备与璋托为宗室,翼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准,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再后来,益州刘璋请刘备入川帮忙打仗,仗还没有打,刘备半路上就杀了一个回马枪,夺走了刘璋的益州。孙权知道以后,气的目瞪口呆,恶狠狠的骂了一句"猾虏乃敢挟诈!"

曹丕就非常看不起刘备,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曹丕听到了刘备的排兵布阵,《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记载: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乎!"战争的结果,刘备惨败而回。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7)

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总结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乃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饶,终不为下者,抑彼之量必不容己,非为竞利,且以避害云尔。"陈寿总结说刘备不愿意"为之下",是因为揣摩曹操不能容纳自己,不是为了争夺利益,而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陈寿的总结恐怕不能服人。

刘备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和他的"枭雄"本色密不可分,都说"刘备的江山哭来的",其实"哭"也是"枭雄"的一种本色和手段。刘备能拿到桌面说的应该就是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人劝说刘备放弃百姓,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 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为什么叫刘备的外号(刘备为什么被称为)(8)

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刘备成功有他成功的必然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