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的典故来源(刮目相看故事的由来是怎样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俗语,而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刮目相看本身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吕蒙身上,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他出身于寒门,贫穷无依,从小只知练武,不知读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大家常常取笑他。吴侯孙权是江东孙氏之主,他对于自己的这个部下非常看重,不过,由于吕蒙读书很少,所以时常在一些事务中出错。孙权为了培养吕蒙,遂主动劝说其读书写字。
有一天,孙权对吕蒙和蒋钦两人说:“你们两人现在是吴国的将军,应当多学习一点知识才是,特别是一些兵马韬略,更要烂熟于心。”吕蒙起初对于孙权的建议不太在意,他以事务繁忙而推辞,不过,这时孙权更是将孔子搬了出来,他言孔子读书终日不食,终日不饮,废寝忘食。后来,吕蒙终于听从了孙权的建议,他变得发愤图强,努力进取。
吕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东吴其他将领,就连江东一些专学之士后来都赶不上他。有一次,鲁肃受命去和吕蒙商议事情,他与吕蒙坐席相谈。吕蒙这时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他与鲁肃相谈甚欢,甚至在一些战略战术上也超过了鲁肃。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后,对其大为赞叹,他抚摸着吕蒙的手不停地夸耀,甚至还直言吕蒙为江东良将。
能得到鲁肃的夸赞,吕蒙可以说荣幸之至,今天的吕蒙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足下阿蒙。他在兵法韬略上已经不输于东吴任何一员大将。面对鲁肃的夸赞,吕蒙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说:“士别三日,必当刮目相看。”吕蒙的这句回答,后来成为了经典之语,该成语后来也成为了那些不甘平凡人物的代名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词语有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它是一个人对外处事的基本方式,也是一个人对待别人的基本观念。在生活中,往往一些人会很容易拿有色眼镜看人,他们崇拜地位高、富贵型的人物。相反,真正的朋友往往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发光点,只有诚心待人,我们才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而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吕蒙作为东吴的统兵将领,他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足以担当起救国护民的重任。江东偏安一隅,北方的曹操和荆州的刘备都时刻盯着江东,只有吕蒙自己首先先强大起来,才能担负起抗曹的重任。孙权就是要将吕蒙培养成为了统兵御敌的帅才,作为一个将领,光靠蛮力拼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懂得智谋,汉代的周亚夫、霍去病,唐代的李靖、裴行俭,哪一个不是文武兼备的武将。孙权培养吕蒙,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考虑。
吕蒙的成长的确没有让孙权感到失望,不仅仅是鲁肃、孙权夸耀,就连蜀汉的诸葛亮后来都赞扬吕蒙。后来鲁肃病逝,吕蒙直接成为了江东大都督,他率领全军与荆州的名将关羽激战,最终将其擒杀。吕蒙本身有骄人的武艺,现今再加上其智略,关羽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可惜的是,吕蒙也是英年早逝,若其存在,或许他在后续的夷陵之战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能得到鲁肃的评价,可以说是吕蒙的荣幸,鲁肃和周瑜是江东齐名的俊才,其人之韬略也堪称天下冠首。吕蒙既然如此的受到鲁肃的礼遇,这就足以说明吕蒙自身的改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