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

接着昨天五个小宝贝接着给大伙发。

六. 岩松鼠

岩松鼠(学名:Sciurotamias davidianus),别称扫毛子、石老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岩松鼠体型中等,体长约210mm。尾长短于体长,但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全身由头至尾基及尾梢均为灰黑黄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浅黄色,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1)

岩松鼠昼行性,营地栖生活,在岩石缝隙中穴屠筑巢,性机警,胆大,多栖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果树林、灌木林等较开阔而不很郁闭的生境。岩松鼠每年繁殖1次,每胎可产2~5仔,最多8仔。

岩松鼠体型中等,体长约210mm。尾长短于体长,但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前足掌指垫3个,掌垫2个。后足不具蹠骨垫,趾垫4个。雌性乳头3对,胸部1对,鼠鼷部2对。口腔内具颊囊。前足第2~5指发达;第1指退化,仅保留一甲状突起。后足5趾。爪均正常。

岩松鼠全身由头至尾基及尾梢均为灰黑黄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浅黄色,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腹毛较背毛稀、软,毛基亦灰色,毛尖黄白色。眼周毛白色,形成细的白眼圈。耳后毛白色,下颌毛白色,须黑色。吻端至眼并后达耳廓毛色带黄,隐约如一条黄纹。头部其他部分较背毛色深。尾毛色似背毛白而较长和蓬松。尾毛尖白色,尾上卷时,形成两道白边,很易识别。

岩松鼠头骨长椭圆形,较光滑。吻短而宽,鼻骨似长方形,后缘达颧弓前缘。眶间部平宽,眶上突尖出,眶间无嵴。后头圆滑,颧弓平直。腭孔小,位于腭部前端。腭骨后端与臼齿后缘齐平或接近。听泡发达,下颌骨粗壮。

七 .欧亚红松鼠

(学名:Sciurus vulgaris):头体长20-22厘米,尾长18厘米,体重为280-350克,雄性与雌性体重大致相同。臼齿(包括前臼齿)在颌的两侧各为5/4﹐上臼齿5枚,前后肢间无皮翼。不冬眠。随季节及分布地点不同,身上的皮毛也会呈现不同颜色,头上及背上的颜色从淡红色、棕色、红色到黑色,胸腹部的皮毛则是白色或奶油。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2)

喜栖于寒温带或亚寒带的针叶林或阔叶混交林中,多在山坡﹑河谷两岸林中觅食。白天活动,清晨最为活跃,善于在树上攀爬和跳跃,行动敏捷。平时多1-2只活动,但在食物极端贫乏时有结群迁移现象。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以坚硬的种子或针叶树的嫩叶、芽为食,也吃蘑菇、浆果等,有时吃昆虫的幼虫、蚂蚁卵等。有贮备食物越冬的习性。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每次产仔3-4只。

广泛分布于欧洲中部到西亚等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欧亚红松鼠头体长20-22厘米,尾长18厘米,体重为28-35克,雄性与雌性体重大致相同,并不存在两性异形的情况。欧亚红松鼠长长的尾巴能够帮肋它们平衡,特别是在树与树之间跳跃及枝干上快跑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卷覆身体也起了保温的作用。

随季节及分布地点不同,它们身上的皮毛也会呈现不同颜色,在古北区,该物种的毛色比任何其它哺乳动物具有更多的变化。这些松鼠的头上及背上的颜色从淡红色、棕色、红色到黑色,有些个体甚至完全黑化在英国,红色的皮毛就最常见,而在欧亚的其他地区,不同颜色皮毛的品种则同时存在。所有的欧亚红松鼠胸腹部的皮毛则是白色或奶油。

每年它们都会季节性地更换皮毛两次,夏天披上的皮毛较细薄,冬天则颜色较深并厚重。更特别的是这个物种会在每年的8月至11月期间,在耳朵上长出明显的耳羽,耳端有一簇长而粗的黑毛。这种变化是它们独有的特征。加上一身亮红的皮毛,使一般人也可以把它们与灰松鼠及北美红松鼠等近似种中分辨出来。与其他松鼠一样,它们都有锋利及弯曲的爪,可以攀上悬于半空的树枝上。

颅骨脑顶部凸圆,鼻骨至额骨中部几乎平直;眶后突发达细长并向下弯。鼻骨后端略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或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门齿孔短小,远离上前臼齿前缘。腭骨后缘中间尖突;左右颊齿列外侧均呈弧形。乳头4对。

八. 长吻松鼠

又名“红嘴老鼠”。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3)

外形似其它长尾松鼠,但颊无锈红色斑;尾毛不长但蓬松。尾 腹面仅基部略沾锈红色,其余部分棕黄。

形态特征:体长20~25厘米之间,四肢略短,尾细长,尾毛短而蓬松,背毛呈灰褐色,腹毛为灰白色。长吻松鼠一般生活在密林中,习性与一般松鼠无多大差别,但并非完全树栖,常到地面、倒木及草堆觅食,晨、昏时分最活跃。

珀氏长吻松鼠

体长约为160—200mm,体重约为200g。尾短,只占体长80%左右。体背橄榄黄色,耳后有明显的锈红或浅栗色斑。脸颊、眼周及吻部两侧显微灰黄色,下体白色而稍染浅黄,尾背与体背近似,尾腹面棕黄,两侧边缘为黑色和白色。头颅狭长,吻长。栖息于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以各种植物种子、果实为主要食物。亦吃昆虫。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福建、台湾;国外分布于缅甸。(1)指名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福建、浙江、安徽。(2)台湾亚种分布于台湾。

红颊长吻松鼠

体长约200mm,体重210—330g。自吻至两颊、股部和尾下面都是锈红色。体背及前后肢均为青黑色。但前肢赫色重,后肢黑色重,耳后具淡黄色斑。腹部灰白色。尾基与背同色。本种对生境要求严格。中低海拔的林区较多。属半树栖、半地栖。常于地面活动。多在树洞、石隙内居住。晨昏活动,食性较杂。1-9月为其繁殖季节,毛皮可利用。国外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中国有6个亚种:(1)指名亚种分布于云南。(2)西南亚种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3)海南亚种分布于海南岛。(4)广东亚种分布于广东。(5)滇桂亚种分布于云南、广西。(6)川西亚种分布于四川西部

赤颊长吻松鼠

又名赤颊松鼠。体长170~210mm,尾长116~165mm。背部、两侧和四肢外侧橄榄褐色: 吻端和两颊锈红色;耳壳灰黑色; 腹部和四肢内侧污白色; 尾上面黑色,下面中央为锈红色。乳头3对,胸部1对,鼠鼷部2对。染色体数: 2n=38。林栖,营半树栖和半地栖生活。白昼活动,尤以晨、昏最活跃。食果实,亦食昆虫。1~5月有怀孕个体,每胎一般为2仔。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浙江和江西

九. 虾夷松鼠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4)

分布于日本北海道,是分布于日本本州以南的日本松鼠的亚种,体型比日本松鼠稍大。夏季与冬季毛色会改变。冬季时,背面为灰色、腹部是白色,耳朵有长毛;夏季时,全身为淡淡的红褐色,耳朵没有长毛。饲养方式与金花鼠相同,由于体型较大,需要大而坚固的笼子。冬天不须冬眠,照常活动。

十. 魔王松鼠

魔鬼松鼠是松鼠的一个品种,属于欧亚红松鼠,民间又称魔王松鼠。魔鬼松鼠聪明好动,喜欢干净,饲养时应尽量选用宽广而高的笼子,方便它们可以尽情玩耍。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5)

松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体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温带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动物。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6)

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体态修长而轻盈,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

松鼠 科普(科普片-松鼠图鉴)(7)

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四肢及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耳壳发达,前折时可达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色长毛束。全身背部自吻端到尾基,体侧和四肢外侧均为褐灰色,毛基灰黑,毛尖褐或灰色。腹部自下领后方到尾基,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吻部、两颊及下颠如背色,但偏青灰,耳壳黑灰色,冬毛具有大束黑色毛簇。个体毛色差异较大,为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等。随着地区的差异,毛色也有变化,如辽宁松鼠的颜色偏灰,而我国南方的松鼠颜色则较黑。此外,毛色还受季节的影响,冬毛灰或灰褐色,夏毛黑或黑褐色

就这些了,都是精心从网上抠下来的(哈哈哈),下篇给大伙介绍一下宠物松到底咋样,是都那么刺头,还是有的会温顺可爱,敬请期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