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怎么治疗效果最好(胃息肉其实是这么长出来的)

胃息肉就是在胃部粘膜表面长了突起的颗粒,大多是乳头状的突起。胃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当人们检查出患胃息肉的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做切除手术,因为息肉就和人一样,长大后的息肉会比小时候要复杂得多。若是患者长了小的胃息肉,医生是不会要求做手术的,因为直径小于1cm的胃息肉的癌变概率不足1%。可是一旦胃息肉的直径超过2cm,最好还是做切除手术,因为这时癌变的概率可以达到50%。那么你知道胃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吗?我们能否不手术消除息肉呢?

胃息肉怎么治疗效果最好(胃息肉其实是这么长出来的)(1)

一、胃息肉其实是这么长出来的!

1、遗传因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3、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4、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5、吸烟:吸烟会增生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6、饮酒: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7、另外,有研究认为较多肉类(尤其是牛肉、羊肉之类的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胃息肉怎么治疗效果最好(胃息肉其实是这么长出来的)(2)

二、我们如何不手术消除息肉?

胃息肉归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若有出血则属“血证”范畴。然《灵枢·水胀篇》曾提及:“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认为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为寒客肠胃,气血壅塞。患者在查出肠胃息肉后,需注意饮食,调整自身情绪,用中药或中成药(息福欣),控制息肉发展,消除不适症状、抑制息肉,逐渐萎缩、使其消弭、再强肌体,最后避免复发。

对于体积已经超过1.5cm、症状严重、或有其他疑似癌变或癌变迹象的肠息肉,应及时手术切除,避免其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在手术后,可选用中医疗法,消除未切干净的息肉及息肉的病灶,调理整个的胃肠功能和生降气机,来避免息肉的复发和再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