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中德生态园(中德生态园独占两席)

8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布2022年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认定名单,青岛中德生态园被认定为“科创中国”国际创新合作类创新基地,是此次上榜的194家入选单位中唯一的国际合作园区。一同上榜的还有园区明星企业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被认定为“科创中国”海洋组学与再生医学创新基地。此次青岛市共有5家单位上榜,中德生态园独占两席。

青岛高新区中德生态园(中德生态园独占两席)(1)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打造的服务品牌,目的是构建资源整合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让科技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批194家入选单位中涵盖了创新型企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等创新主体。此次评选分为产学研协作、创新创业孵化、国际创新合作三大门类,青岛中德生态园与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一起入选首批“国际创新合作”企业,是中国科协对园区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开放创新实践的最新肯定。

中德生态园作为全市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进西门子创新中心,搭建从虚拟到现实、从概念到解决方案的创新平台;依托园区内的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以集成电路项目为龙头,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以高性能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以华大基因科技为主力军,打造生命健康未来科技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科创中国”工作,指导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平台,与中国电子学会等5家学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承担了中国科协、省市科协多项“科创中国”项目、基地建设等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第二十二届科协年会上指出:中德生态园日益成为高水平开放合作的一面旗帜。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自2016年落户中德生态园以来,始终坚持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的“存、读、懂、写、学、用”为发展目标,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存储海洋生物样本资源近16万份,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贡献度达26%,占中国贡献的47%。全球首个时空组学国际合作中心成功落地,牵头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联合多国院士设立“海洋新锐奖”,连续主办五届国际海洋基因组学会议,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海洋学术交流平台。陆续在青岛启动多个全球首次发起的大科学计划,先后与挪威北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225个科研院所开展了677个项目合作。

自2016年至2021年,青岛华大基因研院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项目12项,国家级/省市级标准8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20篇,其中CNNS论文(包括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系列、《Scienc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1篇。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方面,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欧洲有关高校合作成立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引进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丹麦“皇家国旗勋章爵士”、“一级爵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劳而思·博伦作为再生医学核心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推进器官再生机制研究、人体及动物共生微生物组等科研项目,打造国际化、开放型、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孵化平台,加速推动全球生命科学科研要素流动,加快促成国际合作,谋划未来生命科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新举措。目前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已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洋生物专业领域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多组学技术开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40余项资质。未来,还将积极推进构建集科学研究、人才集聚、产业转化等为一体的生命科学创新中心。

下一步,中德生态园创新基地将依托诸如青岛华大等创新型企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等开展建设,重点聚焦国际合作研究、国际技术转移,引入境外科技人才团队和成熟度高、具有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技术成果。助推园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利用“科创中国”平台实现更多资源交互、良性发展。

全媒体广播中心记者:李岳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