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的谋略手段(胶东历史沙盘推演)

编者按:之前两期胶东历史沙盘推演,分别复盘了清军镇压于七之战和明末孔有德的登莱之乱,这次要介绍的战事,年代虽然比前两者要久远,但知名度却并不逊色,它就是战国时期,田单以火牛阵破燕复齐的事件。此事被太史公收录到《史记》当中,因此广为人知,而主人公田单在后世也颇受推崇,多个朝代都为他建祠设祭。实际上,即墨攻防战前后持续数年,火牛阵只不过是最终的高潮,而前期齐军的坚守才是胜利的基础。小小一座即墨城,田单凭借什么能够坚守数年?本文就以史料为基础,复盘分析这一过程。

1、孤城

现如今提到即墨城,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即墨古城,就在青岛市即墨区,是对明清时期即墨县城的复原;还有一个是即墨故城,在青岛平度市境内,是汉代之前的即墨城旧址。战国时期,田单防守的,就是即墨故城。

而在当时,“即墨故城”称之为“即墨孤城”似乎更为合适。

田单的谋略手段(胶东历史沙盘推演)(1)

(即墨故城)

齐湣王末年,齐国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四面树敌。燕昭王以乐毅为将,率领五国联军伐齐。齐军在济水以西迎战,结果大败。

就地理而言,齐国的核心区域在鲁中平原,济水为西线屏障,济水一失,国都临淄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因此,战败之后,齐湣王自知临淄无法久留,于是向南逃到莒城。在当地,齐闵王被以救援为名前来的楚军将领淖齿杀死,此时,一度强大无比的齐国,已经到了濒临灭国的生死关头。

根据史记的记载,数年之间,齐国境内七十余城,或破、或降、或走,大部分被燕军占领,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还在固守。而两地之间相隔数百里,难以呼应,其实是两座孤城。

其中,即墨城的情况与莒城相比,更为恶劣。

首先,楚国灭越之后,琅琊等地收入版图,距离莒城不远,可以发兵救援。而即墨位于胶东腹地,四周都已经被燕军占领,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孤城”。

其次,齐湣王起初逃到莒城,这意味着莒城有相对完整的指挥体系,即便在淖齿弑湣王之后,莒人也拥立其儿子齐襄王,也就是说莒城始终有齐国的中枢,人心相对统一。而即墨只有一位大夫守城,并且还在迎击燕军时战死沙场,田单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众人推举出来的将领。如果不考虑后来的战功,单就一开始的形势来看,即墨比莒城要差得多。

2、即墨故城的地势

从地形来说,即墨故城也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防守场所。

如今的平度市,北部多山地,中部和南部地形开阔,一马平川,利攻而不利于守。清代捻军进军胶东时,其他州县都在山上凭险据守,平度境内却死伤众多,地形就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即墨故城,就位于平度市东南部的古岘镇朱毛村附近。昔日的即墨故城 ,除了一部分城墙遗址之外,大部分都成为平整成片的麦田和姜田,显然也无险可守。

田单的谋略手段(胶东历史沙盘推演)(2)

(即墨故城和小沽河的位置示意)

就具体位置而言,即墨故城位于小沽河的西侧,理论上,小沽河可以发挥护城河的屏障作用,但燕军是自西向东进攻,西门防守压力最大,城东面的小沽河,屏障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燕军只要从北、西、南三个方向进城,即墨城就将面临背水一战的困境。

3、城内的防守实力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即墨防守一方来说,既无天时,也无地利,要想获胜,关键在于人和。关于田单如何收拾人心,与士族同甘共苦的经过,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这里主要研究的是人数对比,那么,当时即墨城内的防守实力(兵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即墨守军的人数,但通过侧面可以进行推断。《田单列传》中称:火牛阵出城时,后面跟随壮士五千人。

既然是壮士,自然是从士兵中经过精挑自选的。挑选比例应该至少是三人当中选一人,以此估算,城内守军兵力至少应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此外,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当时齐国实行五都制,大体意思就是全境划分为五个战区,每个区域一个中心城市,史学界推断,除了国都临淄之外,即墨和莒都在五都范围内。整个齐国的常备兵力,保守估计在二十万左右,以此推断,即墨城内有数万的守军,也在情理当中。

再者,除了即墨城中原有的守军之外,从临淄向东,一路上不断有田齐势力出逃汇集到即墨,田单和族人就是从安平(临淄东面一座城池)逃到即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实了即墨城中的防守实力。

田单的谋略手段(胶东历史沙盘推演)(3)

(即墨故城的前朱毛村)

即墨城中,有齐军数万人。那么,城外进攻的燕军有多少呢?当初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击败齐军之后,四国撤兵,唯独燕军深入齐国腹地。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军花费了前后五年的时间,占领了齐国除了莒和即墨之外的其他城池。以此推断燕军的总兵力也不会太多,假设全国有二十万众,除了国内留守以及驻防齐国各地的军队之外,能够围攻即墨的,最多应该不过十万人。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燕军的兵力,最多为即墨齐军的五倍左右,以此攻城尚可,但以此围城就比较吃力。尤其是即墨东面的小沽河,燕军无力封锁,结合地图来分析,这或许是即墨城能够坚守数年的关键。

4、小沽河以东的态度

前文已经提到,齐国以临淄为都城,鲁中平原为根基。而胶东半岛原来大半属于莱子国的疆域,后来才归入齐国版图。

众多史料都提及,战国时期的齐国,境内有七十多座城池,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哪些城池在胶东半岛。但即墨、掖、黄、不夜等,应该都包括在内。可以说,在战国后期,胶东半岛算是齐国统治比较稳固的一块区域了。

在古代战争中,守城一方最怕断水断粮。就算即墨城池再坚固,也经不住燕军围城数年。不过上文已经说过,燕军的兵力并不足以完全围困即墨城,尤其是东部的小沽河一线,非常可能一个薄弱环节。也就是说,即墨城的齐军,很有可能是通过小沽河,从河东岸的胶东半岛其他地区获得补给,从而有了长年对抗燕军的资本。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原齐国统治区域,虽然大部分被燕军占领,但其内心态度明显仍偏向齐国一方,比如《乐毅列传》称:“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田单列传》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由此可见,小沽河以东的胶东地区,颇有可能在暗中支持即墨,否则很难解释为何即墨这座孤城为何能坚守这么长时间。如今,小沽河以东,主要是莱西市的地界,这里也是一片沃野,保证了即墨城中的粮草供应。

5、火牛阵

顿兵坚城,师老兵疲,为兵家之大忌。在即墨城外长时间扎营之后,燕军当年的锐气早已荡然无存,其主要精力用在了收罗财物方面,史记中记载,田单曾汇集城中黄金千溢,以即墨富户的名义送给燕国将领,让对方心花怒放,放松警惕。

燕军既无意进取,即墨城中又不缺粮草供应,因此即便没有火牛阵,前者恐怕也难以获胜,而火牛阵只不过是以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田单的谋略手段(胶东历史沙盘推演)(4)

(图中右侧就是即墨故城的城墙)

根据史记记载,出战之前,田单在即墨城中汇集了一千多头牛(可见城中不缺粮草),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在牛尾上点燃火把,让一千多头年化身为一千多辆坦克,向燕军大营冲出,五千壮士跟随火牛后面,奋力冲杀,燕军大败。

此战拉开了齐国复国的序幕,很快七十馀城皆复为齐。田单派人“迎襄王於莒,入临菑而听政”,居功甚伟的他被封为安平君。据《战国策》记载,齐襄王后来益封安平君夜邑万户,夜邑,就是后来的掖县,现在的莱州。

田单在胶东成名,后来在胶东也有封地,因此他虽然籍贯并非胶东,但称之为胶东名人,并不为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