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1)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由于选择幼子继位,引发诸子争立,内战十分惨烈,短短几年中,不仅发生了冉闵“杀胡”事件,还有数十万军队、数百万百姓死于战乱。在此期间,东晋连续开展5次北伐,分别是褚裒1次,殷浩2次,桓温2次,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果。反倒是辽东鲜卑慕容氏一战定乾坤,取得了后赵除关中以外的大部分疆土,建立强大的前燕帝国。慕容氏从慕容廆开始,曾三代向晋室称臣,在后赵末年的乱局中,慕容氏是怎么乱中取胜的呢?

后赵内乱火并,精兵强将内耗严重。

1.夺嫡血案。早在石虎统治末期,后赵就有了内乱苗头。石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残暴的君主,一生征伐屠戮无数,可能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石虎晚年十分凄惨,儿子们大多是残暴逆乱之辈,石虎先是杀了谋逆的太子(长子)石邃,复立(次子)石宣为太子。后来,石宣又因嫉妒,暗杀了石虎最疼爱的四子石韬。石虎知情后又虐杀石宣,并诛杀石宣妻、诸子9人。石虎因此事受了严重刺激,一病不起,次年就一命呜呼。

2.高力叛乱。石虎诛杀太子石宣后,将东宫卫士十余万人谪戍凉州,其中有一万多“高力”勇士不堪此种待遇,怨声载道,“高力”头领梁犊利用他们的不满情绪,带领“高力”们在雍州造反。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一路破关斩将,席卷而东,从关中一直杀到洛阳,最终石虎的第七个儿子燕王石斌联合悍将苻洪(前秦开国君主苻健之父)、姚弋仲(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将“高力”叛乱扑灭。这是羯赵大规模内战的开始。

3.张豺乱政。石虎自感不久人世,立第十三子石世为储君,交待由第七子燕王石斌、第九子彭城王石遵、大臣张豺共同辅政。石虎临终的时候,却在念叨石斌,想把玉玺交给他。石世的母亲刘氏(前赵皇帝刘曜之女)和张豺担心石斌将会给储君的地位带来威胁,不久便矫诏联手将石斌诛杀。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2)

石遵在冉闵支持下进军邺都

4.诸石争权。从石斌被杀开始,后赵开启了潘多拉盒子。349年5月,彭城王石遵在冉闵等支持下从李城起兵讨伐张豺,顺利占领邺都,夷灭张豺三族,杀小刘太后和小皇帝石世,石遵自立为帝。不久,镇守蓟城的沛王石冲起来夺权讨伐石遵。双方20余万大军鏖战,石冲军大败,3万多被俘士兵被冉闵坑杀,石冲也被赐死。后来,石虎的第十一子新兴王石祗也在襄国起兵,跟冉闵展开拉锯战。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3)

石冲、石祗起兵讨伐邺都

5.冉闵杀胡。冉闵是石虎养子,在武力值方面是与西楚霸王项羽类似的人物。他帮助石遵夺得帝位,石遵却食言没有将其立为储君,为此冉闵极为不满,先后弑杀石遵、石鉴两任皇帝,并发布“杀胡令”。短短几天,“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冉闵还尽诛石虎的38个孙子。

6.冉闵霸业。350 年正月,冉闵称帝,建立冉魏。随即打败后赵汝阴王石琨及张举、王朗的7万讨伐军;新兴王石祗派军10万攻打邺城,被冉闵军斩杀数万。350年8月,冉闵率20万大军与后赵将领张贺度、靳豚等10余万联军在苍亭大战,贺度军大败,死者2.8万人,其余全部被俘。冉闵总兵力达到30多万,强盛一时。

“闵戎卒三十馀万,旌旗、钲鼓绵亘百馀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

如果没有接下来讨伐襄国的战役,冉闵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人生曲线会如此迅速地坠落。

因为这个时候,鲜卑慕容氏出手了。

燕国三代余烈,乘势出击挺进中原。

慕容氏原本是辽东一带的鲜卑部落,自称“慕两仪之道,继三光之容”,因以慕容为姓。经过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三代雄主苦心经营,从一个落后的鲜卑部落逐渐发展为雄霸海东的强国,有点像明末的后金。到后赵内乱的时候,鲜卑慕容氏无论从实力上,还是时机上,逐鹿中原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4)

三国讨伐慕容廆,慕容廆取得全胜,驱逐晋护东夷校尉

其一.燕国厚积薄发,处于实力巅峰。燕国在慕容廆时代,先后在“三国伐廆”、石虎征辽等战役中取得全胜,并打败辽西段氏鲜卑、北方宇文鲜卑和东方的高句丽、扶余国,完全占据了辽东、辽西的肥沃土地和人口资源,成为海东第一强国。慕容氏军队战斗力极为强悍,骑兵全部装备“甲骑具装”,慕容皝、慕容恪曾用不到5万军队,击溃后赵石虎的20万大军;慕容翰、慕容垂率5.5万大军,轻松攻占高句丽丸都。而在后赵内乱时,慕容氏已经能够出动20多万精兵,加上此时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等兄弟将星云集,正处于当打之年,慕容燕国的整体实力处于历史巅峰。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5)

慕容氏讨伐高句丽,攻破丸都洗劫

其二.后赵屏障撤除,南下阻力锐减。石虎在世时,曾准备动员100万军队再次远征辽东慕容氏,后因迷信没有出兵。但石虎还是在东北边境做了大量战备工作,石虎诸子中最能打的燕王石斌原本掌握重兵,被小刘太后和张豺矫诏杀害;沛王石冲屯重兵镇守蓟城(今北京一带),挡在慕容氏南下的要道上,后石冲听说石遵弑杀小皇帝石世,也卷入了夺权战争,率10多万军队讨伐石遵,结果战败身死。石斌、石冲及其军队灰飞烟灭,无疑对慕容氏来说是走了狗屎运,让慕容大军南下道路畅通无阻。

其三.由于阴差阳错,把握时机良好。与东晋操之过急的北伐相比,慕容氏一开始却没有出兵。因为在石虎349年逝世前,燕主慕容皝刚好于348年逝世,按照礼教“三年之丧”惯例来说,继位的燕主慕容儁此时出兵有违孝道。与后来崛起的鲜卑拓跋氏不同,鲜卑慕容氏汉化程度很深,慕容儁本人就是儒学大家,曾有著述四十余篇,因此他循例不主张出兵。而兄弟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和诸大臣接连上书请求出兵南下,认为:“石氏大乱,宜以时进取中原。”慕容垂还特地赶到龙城,劝说慕容儁不要错过这千载良机。慕容儁开始犹豫,后来才下了决心。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慕容儁的拖延反倒是让他抓到了南下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占据邺城的冉闵与盘踞襄国的石祗陷入了艰苦的拉锯战。

冉魏与慕容燕国第一战——襄国之围:冉闵迷信导致的致命失误。

石祗是石虎第十一个儿子,占据了曾经是石虎的老根据地襄国(今邢台市桥东区)并称帝,后赵旧将纷纷归附,有了抗衡冉闵的实力。351年正月,冉闵率主力大军围攻襄国,石祗自己去除了帝号,分别向慕容燕国、石虎旧将姚弋仲等求援。

为了让慕容儁派兵前来救援,石祗使者还特地谎称要奉上传国玉玺。

“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

这一招果然有用,到了3月份,各路援军火速开赴襄国城。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6)

冉闵的人生转折点——襄城之战

很快,冉闵围城大军要面对三路来援的强敌

一路来自东北方向的燕国,由燕将悦绾率领的精骑3万;

一路来自驻守混桥的羌族领袖姚弋仲,由其子姚襄统领的精兵2.8万;

一路来自冀州的汝阴王石琨,也有军数万。

加上城内的石祗军,总兵力与冉闵部队旗鼓相当。

冉闵派将军胡睦、孙威各率军一部分别在长芦抵御姚襄,在黄丘抵御石琨,都被援军打败,损失惨重。

此时,冉闵军顿兵坚城之下已经100多天,师老兵疲,士气和战斗力大幅下降,加上敌方援军四集,将军们都感觉到了不好的苗头,都劝冉闵先收缩防守,以待时机。冉闵也准备同意暂时撤军。

随军道士法饶在这个时候却突然冒出来,以星象有利为名,力劝冉闵留下来迎战:“太白入昴,当杀胡王,百战百克,不可失也!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君王大多迷信,冉闵也不例外,听信了道士的胡说,留下来硬着头皮跟姚襄、石琨进行会战。

结果,双方军队激战正酣的时候,慕容燕军忽然到达战场!而且燕军为了制造声势,还特地将骑兵阵型布置得很松散,用树枝在地上腾起了巨大的尘土,让冉闵军以为敌人援军不计其数,造成心理上的极大恐慌。

这一幕非常像李自成与吴三桂两军大战一片石,突然遭到满清生力军的冲击。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石祗军也从城里冲出来从背后攻打冉闵,冉魏军四面受敌,终于扛不住了,总崩溃。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襄、琨、绾三面击之,赵王祗自后冲之,魏兵大败,闵与十馀骑走还鄴。”

原先投降冉闵部队的一千多胡人找到了报复冉闵“杀胡”的机会,此时忽然反水,把冉闵的爱子——大单于冉胤及文武百官执送襄国城,石祗把他们都杀害了。此战冉闵损失了文武百官和将士10多万人,“于是人物歼矣”。冉闵本人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逃回邺城。

《晋书 石季龙载记》:“降胡栗特康等执大单于胤及左仆射刘琦以降赵,赵王祗杀之。胡睦及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并将士死者凡十馀万人。”

经过这一仗,冉闵元气大伤,精锐主力和大将谋臣几乎损失殆尽,与石祗的力量发生了逆转。鲜卑慕容氏的援军看到石祗还有不少部队,帮完忙就撤回去了,当然也没有得到所谓的传国玉玺,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燕军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没有选择长驱直入呢?

其主要原因,是慕容氏刚趁虚占领幽州地区,国土增加了近一倍,需要时间消化;这次派出的只是一支偏师,难以进一步左右战局;况且,这个时候冉闵和石祗还没内耗完。

石祗果然选择了继续乘胜追击,派大将刘显率军7万征讨邺城,冉闵匆忙之中组织数千军队进行绝地反击,这次他犹如项羽附体,居然把刘显打得落花流水,斩首3万,还穷追不已。刘显只好苦苦哀求,说回去拿石祗的首级来自效,冉闵于是放了他一马。

351年4月,刘显果然弑杀石祗自立,“传首于鄴”。冉闵得到了暂时的休整。和平的局面没持续多久,352年1月,站稳脚跟的刘显又蠢蠢欲动,进攻常山,冉闵率8千兵马前往救援,这次他继续战神附体,打败并将刘显杀死,乘势占领襄国。汝阴王石琨逃到晋朝,被斩首于建康,东晋终于报了当年被被石勒一战残杀36王之仇,颠覆西晋的石勒、石虎子孙至此终于被斩尽杀绝。

冉闵通过长时间的拉锯战,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后,终于消灭了襄国的劲敌,暂时稳定了中原的统治。

然而,更大的灾难已经不期而至,由于频繁战乱,无法正常从事农业生产,严重的饥荒开始蔓延。邺都已经没有存粮,冉闵只好带着不到万人的军队就食于北方的常山、中山一带。比起鼎盛时期掌握30多万军队,明眼人都能看出,冉闵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

就在这个时候,慕容氏终于大规模出击了

冉魏与慕容燕国第二战——廉台之战:勇者与智者的生死博弈

352 年4月,燕主慕容儁派了最得力的兄弟慕容恪征讨冉闵。

冉闵的剩余部下纷纷劝他,说燕军来势凶猛,我军应该暂避其锋芒。冉闵听说这次是慕容恪前来,顿时豪情万丈,信心倍增。

他说:我正要收复幽州,斩杀燕主慕容儁,如果这次慕容恪都对付不了,天下人会怎么笑话我?

冉闵的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看到劝说无望,因对此战深感绝望,自杀身亡了。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冉闵军已经非常疲弱。

冉闵应战的决策对不对呢?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7)

决定慕容氏和冉魏国运的廉台之战

1.冉闵的战术设计:诱敌深入,伺机歼敌。

作为久经沙场的杰出统帅,冉闵最担心的是慕容儁倾国而来,那样他完全没有任何机会,而这次慕容恪只带着燕国部分部队前来,虽然数量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测8-10万左右),但对冉闵来说,至少还有取胜的可能。这就是后世拿破仑常用的“各个击破”的战术。

所以冉闵决定打这一仗。

冉闵对此战进行了合理的战术布置:考虑到燕军主要为骑兵,而自己部队主要是步兵,他率军从闻喜撤退到常山,又继续撤到廉台一带,引诱慕容恪紧紧追击,廉台这个地方有河流和树林,能够为步兵提供屏障,而骑兵则很难发挥。

这当然是非常高超的战术设计。

也许有人会问,冉闵为什么不带着部队进入就近的城池打防守战?

答案很简单,因为没有粮食,怎么守城?所以冉闵基本上无牌可打,只有极少数的战术选择。

2.慕容恪的战术应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慕容恪赶到廉台后,与冉闵先打了10次小规模的接触战,每次都是小股骑兵被诱到树林地带歼灭。燕军慑于冉闵的威名,内部开始弥漫着畏战情绪。

慕容恪激励士兵们说:“冉闵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他的士兵都饿着肚子,疲劳不堪,我们很快能把他擒获!”将领高开献策说:“冉闵既然要把我们引入树林,我们就想办法把他引诱到平原上,发挥骑兵优势。”慕容恪对这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欣然采纳。接下来,燕军反复采取诱敌之计,冉闵的主力果然被引诱到了平原,慕容恪让铁骑一部堵截了冉闵的后路,这样冉闵不得不跟燕军进行最后的会战。

3. 面对冉闵的困兽之斗,慕容恪祭出经典战术。

慕容恪深知冉闵有万夫不当之勇,根据以往冉闵战术特点,他得出一个结论,冉闵每次以少胜多,都是通过骁勇绝伦的冲锋,把敌军主帅所在的中军冲垮,导致对手全军溃散。所以,慕容恪采取了针对性的战术: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

这一战术思想,是通过吸引敌军的中央突击,然后张两翼包抄,把敌军“包饺子”,这正是当年西方“三大名将之一”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创造的坎尼战术”,在与罗马的坎尼会战中采取骑兵两翼包抄的战术,以少胜多,全歼罗马7万精锐。

慕容恪当然无从知晓西方的“坎尼战术”,他只是作为一名优秀统帅,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早已领悟和活用“坎尼战术”。

此次会战中,慕容恪特地让中军把大幢升起来,吸引冉闵的注意力,并“以铁锁连马”,用五千鲜卑精锐加强了中军钢铁防线。

冉闵看到了燕军的中军大幢,面对慕容恪的优势部队进行了山呼海啸般的冲锋,他“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其勇猛绝伦比当年楚霸王项羽有过之而无不及,率领不到一万的残军直冲慕容恪的中军。燕军中军被杀得鬼哭狼嚎,连献策的高开将军也被冉闵斩杀!

慕容恪足迹图(慕容恪如何以彼之道)(8)

冉闵最后一搏——廉台之战

此时,慕容恪指挥的两翼铁骑乘势夹击冉闵的步兵,燕军全部装备“甲骑具装”的铁骑堪比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冉闵血肉步兵根本无法抵御来自两侧的燕军铁骑冲击,全军顿时崩溃,被踩死、斩杀数千,冉闵也被围困好几重,但他依然骁勇突击,浴血杀出重围,向东突围二十多里,座下历经百战的千里马“朱龙”终于体力不支,忽然倒毙,大批燕军追骑随即将冉闵俘获。

不久,冉闵被解送到燕国故都龙城杀害。

随后,慕容燕国几乎不费多少力气,就略定了后赵大部分故地,占据了土地最为肥沃富庶的中原地区。

后记:跟东晋的后知后觉相比,慕容氏成功瞒天过海、定鼎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东晋在这段时间开展的褚裒、殷浩北伐,由于谋略失误、用人不当、内耗严重等原因,大多还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无功而返。而此前慕容氏从西晋开始一直向晋室称臣,慕容皝、慕容儁两代燕王也是东晋册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东晋,减少了对慕容氏野心的警惕。

等到慕容氏一旦开挂,在很短的时间内擒杀冉闵、略定中原,东晋上下才如梦初醒,但此时木已成舟,作出有效应对已经来不及了。

公元352年底,慕容儁在百官拥戴下称帝,正式建立前燕帝国。此时东晋的使者正好前来,估计是想让他继续称臣。结果慕容儁对使者说:“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

慕容氏终于从一个西晋护东夷校尉都能搞定的偏鄙部落,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厚积薄发,一跃成为定鼎中原的强大国家。

作者:蠡湖夜谭,欢迎点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