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宇浩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喜剧大赛”)第二季正在热播,虽然只是坐在观众席的“回锅肉”,但作为上一季的出圈代表,“三狗”组合成员宋木子每次出现在镜头前,依然能轻易撩拨观众们的笑肌。

11月27日,杭州人也能在线下复制“同款快乐”了,由宋木子、合文俊、大锁等领衔主演的喜剧《差一点好笑》将在杭州剧院亮相。

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1)

喜剧大赛上撒狗血式的表演风格,让大家记住了“水油平衡”的宋木子,“过去一年,工作量明显增长”,在接受小时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宋木子感慨,“但发量也明显下滑。”

除了努力搞笑这件事,从去年到今年,宋木子也一直在摸索自己“能力的边界”,他甚至接过一部没有任何喜剧元素的文艺片,但跟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差点憋出内伤,“没想到我严肃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好笑……”

现在的宋木子,目标很明确,不急着去重新定义所谓的“喜剧标签”,观众的情绪价值才是他最看重的,“每一次现场演出,只要多一个观众笑,那就是成功。”

【1】

一出喜剧,名字却叫《差一点好笑》,这个事情,听起来就有点好笑。

演喜剧,难道不是为了让观众觉得好笑吗?这是小时新闻记者抛给宋木子的第一个问题。

他说,当初巡演经理马上要排档期了,剧名才最后定下来,“委婉来讲,我们想让观众降低一些预期,你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嘲。”

毕竟,以前线下Sketch喜剧(素描喜剧)都是在小剧场,现在一下子搬到1000多人的大剧场,宋木子们心里也没底,氛围好不好?观众是否觉得好笑?其实都是未知数。

“哎,所以,哪怕到时候有观众觉得没那么好笑,我也没吹牛,本来就是‘差一点好笑’嘛。”宋木子戏谑道。

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2)

说回到Sketch,其实通过喜剧大赛,大家已经对这种风格有了一定认知。一般来说,演员会在三五分钟内于固定场景中完成表演,笑点密集,脑洞清奇。它摆脱了传统小品的束缚,也给了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度。

关键是,这一次是实打实120分钟的线下演出,离开了综艺的剪辑包装,如果就是一个个节目简单串起来,很容易让观众有文艺汇演的感觉。怎么破?三狗上阵。

虽然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主题,但通过“三狗直播间”的形式,巧妙地串联起来,再加上头尾的设计,连贯性大大增强。编剧出身的宋木子,还在中间加入了不少小的设计元素,比如短视频等等,“这一次的‘三狗直播间’,绝对会更丰富。”

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3)

还有一个原因,虽然在喜剧大赛中带来了《丛林法则》《艰难抉择》《透明人》等爆笑作品,但现在回头看,宋木子坦诚,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三狗直播间》,“这是排得最顺的一个本子,也最能代表我们所坚持的东西,就是纯粹度特别高。”

对于“三狗”的粉丝来说,这次在杭州场的《差一点好笑》,也算是能重新回味那种“又疯又贱”的感觉。

【2】

助理说,宋木子现在买衣服的频率高了,因为时不时就会被人认出,然后求合影求签名,但宋木子显然更担心自己的发量,“过去一年,下滑太明显了。”

都开玩笑说“压力秃”,宋木子的焦虑,来自喜剧的特殊性。观众每次都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喜剧演员能否有持续输出新内容的能力。

“不像歌手,一首歌红了,到哪都能唱。但段子看过了,观众就不想再看,不再觉得好笑。而且Sketch跟脱口秀又不一样,需要大量排练和磨合的时间。”

之前参加喜剧大赛,那种高强度,就像弹簧被压到了极限,“整个人被掏空了”,而成名之后涌来的各种活动和工作,又让宋木子深感没有时间去积累沉淀,去体验生活,这种挣扎困扰了他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喜剧不是快消品,不是每天流水线上就能出来的。”

更多元化的工作邀约,也让宋木子要不断适应各种新的挑战。

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4)

作为喜剧演员,因为台上要保持火力全开,其实很多人私底下都会比较沉默,宋木子也是其中之一。之前接了一档综艺,导演一直在喊“放开点,再放开点”,整得宋木子神经高度紧张,“跟演Sketch完全不一样,就是每次录制十几个钟头,你都得让自己保持一种亢奋状态。”

还有更难的事情,一次,有部文艺电影的制片方找来,希望宋木子能参演,刚接到电话的时候,经纪人以为听错了,反复问对方“你们确定找的是宋木子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团队连夜开会讨论,最后宋木子决定演,“我没试过这个类型,觉得还是挺有挑战的。”

首先是形象上的挑战,光是刮不刮胡子这个问题,团队就讨论了两天。好在宋木子在剧中演的是个编剧,算是本色出演,除了不能搞笑,其他都不算太难。

但对于演对手戏的演员来说,就有点难了,好几次刚四目相对,对方就直接笑场NG,宋木子也很无辜,“我已经很严肃了”,对方回答“但你严肃的样子真的也很搞笑……”

好在电影已经顺利拍完,问宋木子以后还会不会尝试这类“非搞笑”的角色,他倒是挺坚定,“会啊,为什么不呢?”

【3】

追看喜剧大赛第二季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坐在台下的宋木子,这个男人被镜头cue到的次数,竟然不比参赛选手少。

第一季台上自己演,第二季台下当观众,感觉有何不同?

“完全不一样,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宋木子开玩笑说,“不过真正以观众的视角去看台上的演员,更能体会到演员的不易。”

很多时候,观众都是结果导向的,可能演员幕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现场效果却不好,很多梗不响,“其实演员内心的焦虑和压力,观众不一定看得出来。”

宋木子搞笑名场面(27日来杭搞笑专访宋木子)(5)

现在回过头看,宋木子说,自己还是非常感谢参加喜剧大赛的这段经历,虽然过程“痛苦不堪”,“因为喜剧要在这么短的周期里持续输出,还是比赛形式,一度让我自我怀疑到难以自洽。”

好在结果证明一切都值得,“至少这个节目,对行业的帮助特别大,也让更多年轻的喜剧演员有机会能站到大家面前。”

在宋木子看来,喜剧大赛的意义还在于,让更多人知道了喜剧并非只有德云社、开心麻花那种形式,还有Sketch这种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类型,“也正因为这样,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才愿意来尝试喜剧这个工作,从而让观众看到更多好的作品。”

宋木子喜欢王小波、喜欢王朔、喜欢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喜欢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也喜欢黄渤饰演的普通小人物。在他的理解中,这些作品在幽默的同时,其实都兼具讽刺的风格。

在之前“二狗”的作品中,能清晰看到宋木子努力的方向,但成名之后,他也经常被问及一个问题——未来个人的喜剧风格将如何定位?

“其实我也没一直琢磨这件事,只能做到每次上台尽量认真演,通过自己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欢笑。至于风格定义这件事,更多的还是要通过时间,把决定权交给观众。”

宋木子说,就像现在大家记住自己的点,也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就演着演着,观众就给总结出一个“水油平衡”来了,说他半张脸清澈,另外半张脸油腻,“只要观众开心,那我就继续‘平衡’下去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