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

在热泵机组系统流程图中,当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四通阀内通道实线段管道流通,虚线段管道关闭;当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四通阀内通道虚线段管道流通,实线段管道关闭。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

机组主要特点:

(1)回风方式可换

机组可以根据现场需求,灵活选择机组回风方式(下回风和后回风)。

注:下回风噪音同比大3~5分贝,推荐使用后回风。

(2)冷凝水管方向可选

机组可以根据现场需求,灵活选择机组接出方向(左式和右式)。

(3)风口形式可选

机组可以根据现场装饰要求,工程选择不同的风口配套。

2、静压可调;

3、控制方便。

设计选型:

1、根据供冷量、供热量选型

根据室内冷/热负荷查暖通南社《小型风管机应用手册》或宣传册内参数表,选择大于或等于室内冷/热负荷的机型。

机组供冷量主要由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决定,在机组初步选型时可根据不同功能空调房间的冷指标进行估算,得出空调房间的供冷量,下表给出各类建筑不同功能空调房间的冷指标: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

2、综合考虑噪音需求

根据建筑物室内允许的噪声级和机组设计噪声值,核查所选的机组是否满足噪声要求,各类建筑物室内允许噪声级见下表。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3)

对噪声要求较高的场所,建议选择噪声小的机组或多台冷量小的机组。

3、选择设备机外静压(余压)

对于接风管的机组,必须对风系统进行阻力计算,选择带有合理机外静压的机组,请勿忽略机组自带的静压值。阻力估算方法如下:

(1)风管沿程阻力按0.5~0.8Pa/m算:总沿程阻力PL =Rm * l

(2)风系统局部阻力可按下表进行估算: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4)

(3)总静压P=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

设计选型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机组

机外静压大于0,送风需要接风管,以克服机组的机外静压。如果不接风管直接接风口送风,则会造成机组噪声偏大。

2、根据不同噪声要求选择机组

设计选型时,先按供冷量选出机组型号,再查风管机参数表中的噪声值,若机组噪声超过标准要求值时,需重新选型(选择噪声小的机组或选择多台小型号的机组)。如果条件限制不允许重新选型,施工中需对机组本身和风管采取降噪措施,降噪措施如下:

(1)对机组本身采取降噪措施;

(2)在风管加吸音材料、加消声器等,以降低噪声,详见下图所示: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5)

3、机组选型时注意冷量的衰减

设计选型时,冷媒管不允许超过最大连接管长度,当大于标准管长时,应按下表冷量进行修正。

连接管修正系数表: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6)

制冷能力修正表: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7)

安装调试: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8)

主机安装注意事项: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9)

1)安装在具有较大空间,通风良好的地方,进出风口畅通无阻。

2)安装位置附近设置排水沟或排水口,能方便地进行排水。

3)安装基础或支架应坚实牢固,确保机组运行平稳。

4)确保整机安装后水平,不可倾斜。

室内机安装注意事项: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0)

1)不能对人直吹;

2)室内机组的送风和回风必须能使房间大部分空气与空调内机形成良好的热交换;

3)当大厅的天花过高时,制热时热气流将无法到达地面,人员取暖效果差,且热气停留在上部,将会关闭主机辅助电加热或压缩机运行。建议采用增加出风口空气流速,改变出风口格栅的方向来保证热气流能到达地面;

4)不要把内机安装在人休息的顶部区域,注意安装空间,尽量避免机组在较小的空间内引起共振声;

5)风管机电器盒侧离墙壁至少≥300mm,内机电控箱处应预留不小于400×400mm的检修口。方便接线、地址拨码和有故障时维修。风管机送、回风侧必须预留足够空间安装送风管和回风管 ;

6)在天花板上打出开口,可能要加固天花板,以保持天花板平整,并防止天花板振动。细节问题请向用户或建筑商咨询,如果天花的强度不够,可采用角铁搭个横梁支架,将机组放在横梁上固定亦可 ;

7)确保顶部挂件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机组的重量;

8)远离热源、有易燃气体泄漏和有烟雾的地方;

9)冷凝水管路接口处涂抹密封胶,安装完成后进行试水闭水试验确认密封良好。

典型安装问题:

空调效果差:

1、出风口安装位置不当

主要原因是内机安装在天花造型里面,天花板比出风口凸出很多,致使冷气难以下降。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1)

正确方法:降低吊顶高度,出风口前无阻碍,冷气才能下降,另建议出风口周围吊顶石膏板采用防水材质。

2、机组送风口和回风口不配合

距离太近,形成送回风短路,送风口没有向下的导叶片,热风无法达到下部。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2)

正确方法:回风口改为下回或者后回。

3、风口太小

回风口过小,循环风量不够,空调效果差。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3)

正确方法:根据说明书的参数要求,按照机型选择合适回风口大小。

4、软风道折弯半径太小,出风不畅

此类圆形软风管的静压损失很大,达到10Pa/m,使用后机组出口风量很小,严重影响空调效果。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4)

正确方法:软风管尽可能短(不要超过5米),尽量直行,使得出风通畅。

5、外机换热不良

室外机安装过密,部分室外机出风受阻,另外无回风空间,可能会造成室外机换热效果差,无法满载工作。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5)

正确方法:尽量增大室外机间距,多台安装时尽量选择不同位置,空间限制时可通过回风、出风分层设置来解决。

6、冷媒管路堵塞

管路穿墙折弯瘪管,机组经常出现各种保护。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6)

正确方法:安装时应避免强力拉拽及强行人力折弯,应按照安装指南使用弯管器并做好成品保护,避免外力施加。

机组漏水:

1、冷凝水管安装不牢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7)

正确方法:冷凝水管路接口处涂抹密封胶,安装完成后进行试水闭水试验确认密封良好。

2、冷凝水管堵塞

存水弯处堵塞,室内机运行就水满保护。排水管压瘪,冷凝水无法排出。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8)

正确方法:冷凝水管路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试水、闭水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机组外表面结露

室内机安装在室外区域。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19)

正确方法:室内机尽量安装的使用区域,遇到无法安装在使用区域的情况需要再室内机外表贴保温材料,防止凝露。

4、风口结露

由于灯管与风口距离太近,在空气湿度大季节开机,出风口产生大量冷凝水。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0)

正确方法:设计安装时发热设备附近不布置风口,无法更改情况下风口上贴保温材料或选用非金属风口防止凝结水。

5、冷媒管路不保温

局部保温接口不处理或保温过薄易产生冷凝水。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1)

正确方法:选择合适厚度保温材料,重点检查接口处,避免冷凝水生成。

运行噪音大:

1、选型错误: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2)

正确方法:选型时注意使用环境,参照说明书的选型设计要求中选择合适机型,卧室场所建议使用隐风系列或小冷量机组,冷量较大时可采用多台。

2、无减震措施

吊杆与机组间仅有螺母,无减震垫、胶圈。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3)

正确方法:按照说明书、安装手册的要求,采取必要的减震降噪措施。

3、与天花吊顶太贴近

室内机吊装太低,与龙骨磕碰。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4)

正确方法:装时应保持与吊顶距离,避免运行时机组振动磕碰吊顶。

其他问题:

1、回风口被机组遮挡

吊装位置太低,后部、下部无空间,无法形成有效回风,且检修口仅能检修电器盒。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5)

正确方法:提高机组吊装高度或降低吊顶,让出机组回风口。

2、软接太长

帆布软接过长,一般不允许超过150mm,否则无法通过节能认证 。

帆布软接堵风口,会造成软接凝露。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6)

正确方法:降低风管吊装高度,减小软接长度。

3、冷媒管路有异物进入

吹扫不规范,焊接不充氮均可能造成异物、焊渣进入系统,损坏压缩机。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7)

正确方法:安装冷媒管路时,必须进行吹扫,排除异物。

4、保压抽真空不合格

安装时未保压抽真空,运行系统中含空气和水蒸气,能造成压缩机频繁保护甚至烧毁。

无风管远程送风机组安装(风管式送风机组工程应用)(28)

正确方法:严格按照安装手册的具体要求,对冷媒系统采取严格的抽真空、保压措施,保证系统内部无空气、水分。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格力。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