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1)

红楼一梦,声色饮馔,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便引出绛珠仙草一段“木石前盟”,以泪还债的故事: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过他了。”

于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人间便多了个薄命女。如果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那么水对于黛玉便是泪。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2)

眼泪成了黛玉的象征,黛玉成了眼泪的化身。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终落得“泪干春尽花憔悴”。

观黛玉一生,可谓是因泪而生,泪尽而夭。正是这泪中所含的千般愁怨,万种情丝,编织出了“独把花锄泪暗洒”、“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潇湘妃子。

无独有偶,同样是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正当“宝玉、黛玉二人亲密友爱处,亦自觉较别个不同”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并由此横生出一桩“金玉良缘”。

这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并对黛玉的“悒郁不忿之意”浑然不觉的女子,因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脂批称之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须吃一种稀奇古怪,名曰“冷香丸”的药,方能无恙。故尔这冷香丸药性中的“冷”与“香”,便成了宝钗的象征。

若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个“胭脂洗去秋阶影,冰雪招来玉砌魂”的冷美人蘅芜君,却也因“淡极始知花更艳”,让人觉得“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3)

钗、黛这两个大观园中的女子,一个与神瑛侍者是“木石前盟”,一个与怡红公子是“金玉良缘”;一个生得风流袅娜,一个长得鲜艳妩媚;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个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自红楼问世以来,对宝钗、黛玉二人的评价,可谓是红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诸位看客津津乐道的话题。更因世人“性分甘苦”、众口难调,故尔对此二人的评价,也便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但令人不解的是,宝钗、黛玉这两个品性、爱好、容貌、行为方式乃至生平际遇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物,二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在判词、图谶、红楼曲目中却常常二位一体。何也?

对此,深谙作者用心的脂砚斋,也只是侧面证实,未作正面解释。乃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眼泪与冷香丸究竟有何寓意,宝钗与黛玉应该如何看待,仍然是红学界一大公案。

前番已多有研究者著书,论其二人钗黛合一,名曰“兼美”(书中亦有明证),或干脆认为其二者合一本是可卿(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在笔者“追踪蹑迹”,仔细爬梳过程中,偶然发现钗黛二人根本同源而出,一脉相承。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4)

黛玉之身世,应了那句“三生石上旧精魂”,其“精魂”来自于离恨天,放春山,灌愁海水。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一“仅”字又暗含佛家奥妙),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宝钗之身世,虽是“勾出多少风流冤家”偶然而成,然其后天亦受到离恨天,放春山,灌愁海水的滋养。红楼第七回,周瑞家的问起宝钗的病和所吃丸药,得知一秃头和尚(笔者阅书过程发现,红楼虽言一僧一道渡人,然渡女子皆是僧人,渡男子皆是道士,且僧人均未成功,诸位可细看),专治无名之症,说宝钗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遂给了宝钗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脂砚斋侧批:

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此处,宝钗所食之“冷香丸”来历已“跃然纸上”。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5)

看到这里读者不免疑惑,既然系出同脉,曹公为何大动干戈,塑造二位角色“两山对峙”呢?

在笔者看来,黛玉虽赖灌愁海水滋养,然其重点在于“还”。黛玉前生得神瑛侍者之“甘露灌溉”,又得 “雨露滋养”。修成女体后,“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草木的品质非常奇特:

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知恩未报,内心便不安,此善感应者也。以泪报恩,得到的也是泪。泪泪相报,直至泪尽人亡。

“欠泪的,泪已尽。”脂砚斋在解释 “绛珠草”时言:

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较之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之 “水”, “血泪”更感性,更有灵气。活着便一世流个不停: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为还泪而生,生来即病,其药方却是“不许见哭声”“不可见他人”。不见他人,则不能酬报灌溉之德。此悖反之两难,使“还泪”注定是悲剧。所谓: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眼泪是黛玉的命根子,其活着就要不断地流泪。其命势必一天天减损。泪尽人夭,因此,黛玉的悲剧,出场即注定。以泪为体,其情态便是泪的具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泪光点点”乃 “愁” “病” “弱”的直接表现。“姣花”“弱柳”是绛珠草的具象,其情为愁,其态为病,其质为泪。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6)

宝钗以灌愁海水作药引,然其重点在于治疗“热毒”。“冷香丸”看似是药,实则更是对宝钗的注解。药方本身充满了美感,洁白无瑕(所用花朵皆为白色),融合天地灵气。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甘苦俱有,天人合一,尽善尽美,而全书中,也只有宝钗一人服用。

冷香丸治疗“胎里的热毒”,而“热毒”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热情、冲动、任性、欲望……癞头和尚把制作繁杂的“冷香丸”给了宝钗,使其克制七情六欲以致心地澄明。想必这“热毒”暗指宝钗的天性并非大家看到的:知善恶却也无情,恭顺体谅却不易与人亲近,虽无害人之心可防心重重……而是像黛玉、湘云、晴雯那般真性情。

宝钗之悲剧,或可由“冷香丸”窥探一二。王希廉先生认为:

薛宝钗“冷香丸”经历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临服用黄柏煎汤,倍尝盛衰滋味,终于一苦。俱以十二为数,真是香固香到十二分,冷亦冷到十二分也。又埋在梨花树下,不免于先合后离矣。

这解释应当说很有道理,配制冷香丸所用的白花(冷色)、雨露(寒凉之物)、甘蜜、苦柏,与宝钗所经历的家境由盛转衰,最终空闺独守的凄凉结局相关合。同时:

宝钗外静而内明,平素服冷香丸,觉其人亦冷而香耳。

再加上薛(雪)姓,有人即将宝钗性格之冷与冷香丸联系起来,称宝钗是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配制冷香丸所采的白花冷水以及宝钗的判词“金簪雪里埋”,还有兴儿称她是“雪里堆出来的”,宝钗自写身份的“冰雪招来露砌魂”,这些或隐或显的交代,都很容易被理解成是宝钗性格之冷的暗示。

红楼梦臭皮囊诗句(皮里春秋空黄黑)(7)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通部书中之人,皆是雾迷津度者。后来读者,如笔者之流,又纷纷被曹公拉入此等幻梦之中,久久不能醒来。

细究宝钗、黛玉形象塑造中所隐含的深意,用书中宝钗那首“压倒众人”的《螃蟹咏》中的两句来诠释是再合适不过了: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黄黑。

红楼正是一部皮里春秋的旷世之作。始于太虚幻境,终于太虚幻境。关于太虚幻境的故事,真可谓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