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汉墓地宫(神一样的地下宫殿)
请在阳光灿烂下阅读
长信宫灯、金缕玉衣
素纱襌衣、“马踏飞燕”
错金博山炉、击鼓说唱俑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
它们来自五湖四海
却又来自同一个地方
汉墓
(汉墓部分出土文物,摄影师@柳叶氘、李文博、龙世杰、朱福升、刘玉生、苏李欢、于奕奇、肖怡宁、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之中
辛追夫人沉睡2000多年
面目栩栩而如生
河北满城汉墓之中
中山靖王刘胜穿着金缕玉衣
灵魂羽化而登仙
······
(上文中的“辛追”夫人可能为“避”夫人,学术界仍有争议,本文目前沿用“辛追”之名,后不再赘述,下图为中国主要汉墓分布示意,地图@陈志浩、汉青/星球研究所)
▼
2021年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汉墓
约占墓葬总数的1/2
堪称“墓葬考古的半壁江山”
汉代为何会出产
如此众多且珍贵的古墓?
这些汉墓又如何“封神”?
01
肉身不朽
汉朝
北征匈奴、凿空西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中国第一个
被称为“盛世”的大一统王朝
疆域空前广大
财富空前集中
时人对于身后事
也秉持厚葬之风
(金饼,出自海昏侯墓,摄影师@李文博)
▼
与土葬同生同长的灵魂观念
在汉代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时人眼中的“灵”
可分为“魂”与“魄”
“魂”永世不灭、可以乘龙升仙
“魄”则随肉体的朽尽而消亡
为了“魄”的长存
需要尽量延迟肉体的腐坏
时人使用的第一种手段是
深埋
例如
广州南越王墓
从高约20米山顶处向下开凿
劈山为陵、再建地宫
如此远离红尘
(广州南越王墓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距离地表近20米的
长沙马王堆1号墓葬
盛放遗体的棺椁四周
填充着重达一万余斤
厚度0.4-0.5米的木炭
以及厚度1-1.3米
粘性极强、不易渗水的白膏泥
时人逐层填土、夯实
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
地下空间横空出世
墓主辛追夫人
在此沉睡两千多年
皮肤依旧光滑细腻、富有弹性
是为一大奇迹
(马王堆一号汉墓结构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还有
置身于山体内部约24米处的
河北满城汉墓
当年的墓门一经关闭
直到考古人员的抵达
之间再无开启
(汉墓顶门器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深藏于地下的汉墓
墓道之深远
好似幽幽黄泉路
(江苏徐州龟山汉墓墓道,摄影师@王新伟)
▼
在土层或山体的隔绝防腐之后
第二种手段是
多重棺椁[guǒ]的防护
棺即为棺材
椁则为棺外的木棺、木壁或木室
墓葬所用的棺椁数量
参照周代以来的礼制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庄子·天子篇》、《荀子·礼论篇》)
(辛追夫人的木棺便为方形棺椁,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
所葬为“五大夫”
按照大夫规格为
两棺一椁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所葬为轪[dài]侯的夫人辛追
按照诸侯规格为
四棺一椁
(上文中的轪侯为汉初列侯,被视作广义诸侯,下图为辛追夫人开棺示意,摄影师@任俊豪,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第一层为黑漆素棺
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
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
第四层为锦饰内棺
层层榫卯相合
如此华丽完好之套棺
在国内实属第一
(辛追夫人木棺结构示意,摄影师@任俊豪,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北京大葆台汉墓
所葬可能为燕王或广阳顷王
虽然棺椁有所糟朽
但仍能看出
是按照天子规格的
五棺二椁
(大葆台汉墓五棺二椁示意,图中底层套棺之内原本还有棺材,但因腐烂严重难以复原,图中没有展示,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并且此棺椁之外
还有一种更高规格的木结构
名为“黄肠题凑”
起到与棺椁同样的防腐作用
“黄肠”为黄心柏木
“题凑”为纵向堆垒的方式
大葆台一号墓的黄肠题凑
共用柏木约14000块
木墙高3米、厚0.9米
总长约42米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示意,摄影师@李文博,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这种黄心柏木
抗腐性强、且有香气
对于驱散蛇虫鼠蚁也有帮助
黄心柏木之外
玉石作为天地之精华
在古人的心目中
也可以保持遗体不腐不坏
镶玉漆棺
由此而生
(镶玉漆棺,摄影师@石耀臣、卢文,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满城汉墓的镶玉漆棺内壁
由192块玉片镶嵌而成
棺盖的口部
上下各嵌圭形玉饰4块
谓之“小腰”
这种形制的镶玉漆棺
在中国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
(满城汉墓镶玉漆棺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在我们剥开层层棺椁之后
长眠其中的墓主人
还有第三种防腐手段
即多重衣衾、玉衣
使用镶玉漆棺的墓主
一般都配套穿着玉衣
在玉片上开凿小孔
以金线、银线、铜线等串联
作为入殓的葬服
分别称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不过也有例外
广州南越王所用的玉衣
以丝线编缀
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套完整的
丝缕玉衣
(丝缕玉衣,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在中国出土的30余套玉衣之中
中山靖王刘胜所穿的金缕玉衣
是我国考古
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
金缕玉衣
其由玉片2498片、纯金丝线约1100克
穿系而成
具体可分为脸盖、头罩、鞋子
等12个部分
(金缕玉衣拆解示意,摄影师@李文博,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这位满城汉墓的墓主身上
至少放置四层“丧玉”
最内层是填充耳、口、鼻等
“九窍”的玉塞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其外是18块巨大玉璧
由织物包裹而成的“玉尸衣”
内棺的内壁上
还镶嵌由192块长方形玉片
构成的“玉衬套”
最后26块玉璧镶嵌在棺外
肉身被玉片逐层覆盖、定型
成为一尊不朽的“玉人像”
数千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仍能瞻仰其面貌
(满城汉墓中的部分“丧玉”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汉代远去之后
金缕玉衣动辄上千的玉片
与价值不菲的金线
引诱活人频繁盗墓
魏文帝曹丕鉴于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玉衣)金缕,骸骨并尽”
(出自《三国志·魏文帝本纪》)
下令禁止使用玉衣
玉衣就此绝迹于世
而生前地位或财力
不足以使用玉衣的墓主
便以多重衣衾入殓
譬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辛追夫人
身上包裹的丝织品
竟达十八层之多
(辛追夫人部分服饰示意,制图@杨宁&汉青/星球研究所)
▼
从外向内
有“乘云绣”黄绮绵衾
“长寿绣”黄娟锦衾
印花敷彩黄纱绵衾
朱红罗绮绵袍等多种样式
(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织品,摄影师@蒋晨明、杨哲、龙世杰,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而打开层层包裹
一个沉睡千年的女尸
展露在我们眼前
她眼睛上的睫毛
皮肤上的毛孔
历经岁月摧残
仍然清晰可见
用手指按压
她的脑门、腹部及胳膊
下陷的皮肉很快复原弹起
栩栩如生
(辛追夫人复原蜡像,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
深埋、多重棺椁
多重衣衾、玉衣等密封手段
得以让墓主的遗体长存于世
甚至宛若活人
在汉代人心目中
既然以不朽之肉身
留住了人的精魄
其生前所拥有的衣食住行
也应该永恒地侍奉着
不灭之灵魂
02
灵魂不灭
为了还原真实的生活
灵魂
所拥有的地下空间
开始不停地
向地上建筑靠拢
一场“空间革命”即将展开
在汉代之前
墓穴不论深浅
主要都是纵向挖掘
称之为“竖穴”
(秦公一号大墓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竖穴墓,墓坑深约24.5米,摄影师@李文博)
▼
而汉代的墓穴
则是围绕着墓主人
以其为核心
不断横向拓展
扩充着灵魂居住的范围
最初在棺椁之外
用木板切分出隔间、木箱
随葬之物
常常杂乱地堆砌其中
(间切型汉墓示意,上文描述的汉墓在术语上被称作“间切型”,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继而出现
空间高度可供活人通行的墓室
以及回廊等通道
空间属性加以细化
随葬品得以分类摆放
(回廊型汉墓示意,上文描述的汉墓在术语上被称作“回廊型”,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人们又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
将原本紧凑的、拼接为方形的墓室
逐个展开、以长廊相连
左右平衡相称
(请横屏观看,长廊型汉墓示意,上文描述的汉墓在术语上被称作“长廊型”,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其中的河南永城保安山2号汉墓
尤为震撼
若100㎡为1套三室一厅
此墓相当于16套三室一厅
汉墓逐渐成长为
可以与地上建筑相匹敌的
“地下宫殿”
(请横屏观看,河南永城保安山2号汉墓示意,制图@罗梓涵&陈随/星球研究所)
▼
汉代帝王
更是在登基之后
将全国财政的三分之一
投入到修建陵墓的事业中去
帝后的主要陵寝
与无数陪葬墓形成
一片广大的地下园区
(汉阳陵陵园遗址示意,汉阳陵是汉景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园,地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至此
墓主人所拥有的空间
从窄小的长方形棺椁
逐步扩大为巨型的墓室、地宫
灵魂的永恒居所
就此诞生
(甘肃雷台汉墓甬道,摄影师@仇梦晗)
▼
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器具
如饮食、家具、寝具
衣装、文房用具等等
均被陪葬于此
将此处打造为
灵魂的幸福家园
在时人的想象里
这厢中山靖王刘胜的灵魂
从满城汉墓的层层玉衣中脱出
在棺床与鎏金镶玉铜枕之上
悠悠转醒
枕头之中的花椒
有驱虫、抗菌、麻醉、止痛之效用
让刘胜微微沉醉
(鎏金镶玉铜枕,摄影师@苏李欢、风沉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他进入侧室
以贮水的铜罍、铜盆
沐浴更衣
家具中存放的衣物
被错金博山炉
熏染得香气缭绕
炉盖如同高低起伏的山峦
通体的金丝和金片
错出舒展的云气纹
其上的仙山、大海与神龙
不经意间便散发出汉朝
将天下把玩于股掌之间的气度
(错金博山炉,摄影师@苏李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刘胜的妻子窦绾
也开始梳妆打扮
皇室赐予的长信宫灯
为她驱散墓室中的阴暗
(长信宫灯,摄影师@蒲柏林、龙世杰,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她照着镜子
用梳妆盒中的朱砂
施施然上妆
(朱雀衔铜杯,人们推测其用途可能是盛放红色的朱砂等化妆用品,摄影师@李文博,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男主人身上则以玉装点
多种玉带钩(皮带扣)、玉饰件
任君挑选
装扮妥当的夫妻二人
金玉傍身、极为养眼
(中山靖王的玉饰示意,摄影师@风沉郁,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与此同时
后厨正在为男女主人准备饭食
食物仓库里有大量的鼠类和鱼类
烹饪所用的三熊足铜鼎
铜盖上带有卡扣
类似今天的高压锅
(三熊足铜鼎,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无酒不欢的中山靖王
用超大的陶缸
贮藏一室酒水
还有专门热酒的“温酒尊”
他的饮酒器也十分讲究
有壶、钫、锺、椭圆形杯等
青铜酒器
有樽、卮、耳杯等漆酒器
有外出所用的“铜链酒壶”
甚至还有当时罕见的琉璃耳杯
这其中有些便是他
专门派人不远千里
从洛阳购买而来的
(中山靖王墓中的饮酒器,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不多时
鎏金饰件点缀的漆案之上
摆满了美味佳肴
中央的宴会厅内
铜羊灯、博山炉、席镇、幄帐等室内陈设
准备就绪
(幄帐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酒席之间不免娱乐
来自宫廷的骰子与行酒令钱
在此派上用场、增添趣味
(错金银镶嵌铜骰子,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内有寝室休息
中厅开设宴席
外有马车候命
花天酒地的中山靖王
由此长乐无极
(请横屏观看,中山靖王墓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而那厢海昏侯刘贺
与中山靖王刘胜同为皇家子弟
也是钱库、粮库、武库
娱乐用具库、文书档案库
等等一应俱全、衣食无忧
(海昏侯刘贺墓平面示意,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不过
刘贺在因缘际会之下
曾登基为帝27天
即使后期被废
仍保有部分宫廷之财富
由于财物等级过高
不能随意使用
刘贺只能枕着金子
长眠于墓中
在他的棺床之下
整齐排列着百余枚金饼
刘贺所拥有的金子之多
甚至超越汉代出土黄金之总和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黄金,摄影师@李若渔)
▼
他的穿衣镜上描绘有
现今最早的孔子形象
他的《齐论语》
作为论语最早的版本之一
曾失传约1800年
又由此重见天日
在他设宴之时
更是漆木屏风、礼乐齐全
一派王者风范
(海昏侯博物馆的复原场景,摄影师@李若渔)
▼
可惜刘贺疾病缠身
在歌舞宴席方面不曾上心
他常常服食冬虫夏草和汤药
冬季用火锅祛湿
炎炎夏日用香瓜解暑
专心养生
相形之下
远离中原的异姓王爵
南越王赵眜
更偏好美食
所用食器也更具野趣
四四方方的铜煎炉
下层燃烧木炭
上层放置肉干煎炸
类似今日的“铁板烧”
(铜煎炉,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而铜烤炉烹饪之物
则如同今日“烧烤”
其铁钎[qiān]之长、烤炉之大
可以炙烤全兔、全鸡和乳猪
烤炉中最大者
底部装有4个轴轮
可以随时移动
又备有铁链
可以悬挂、携带
方便户外烧烤
(铜烤炉,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还有形似汤匙的铜姜礤[cǎ]
用于磨取姜蓉和姜汁
配合墓中发现的
十多种鱼类和贝壳类水鲜食用
最合适不过
(铜姜礤,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在排场方面
南越王赵眜也与中原王侯
不遑多让
比如内装珍珠的丝帛枕头
以及托起屏风的饰件
其犹如长蛇纠缠、格外妖娆
(请横屏观看,漆木屏风复原示意,图中人物仅为示意,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男人酒色财气
女人则更具爱美之心
长沙国丞相之妻
辛追夫人
拥有超过百件的
衣物和丝织品
各色绵袍、单衣、单裙、鞋袜
绣枕、袍缘饰、巾袱、手套
香囊、镜囊、针囊、药囊、组带
和成卷的单幅衣料等等
几乎涵盖了汉代所有的染织品种类
如此完好的大批织物出土
在我国实属首次
(辛追夫人墓中的染织品,摄影师@李文博、柳叶氘、朱福升,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汉代的“时装”“高级定制”
穿越约2000年的时光
来到我们眼前
轻巧透明、薄如蝉翼的
素纱襌[dān]衣
重量仅不到50克
是为当时缫丝纺织技术的最高水准
(素纱襌衣示意,摄影师@卢鸣浪,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不仅是衣装
追求靓丽的辛追夫人
上至头顶的假发
下至脚底的青丝履
每一处都下足了功夫
(辛追夫人墓中的梳妆用品,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她用于放置篦子、梳子
假发、化妆品等物的梳妆盒
如单层五子奁、双层九子奁等
更是色彩艳丽、富有情致
尤其是双层九子奁[lián]
在我国还是首次出土
由于漆料的保护
其表面即便历经千年
依旧光洁如新
(辛追夫人墓中的梳妆盒,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从梳妆华服到酒肉宴席
从沐浴焚香到颐性养寿
整座墓室竭尽全力地
为墓主人们
留住此生的美好
不过
介于阴阳两界之间的墓室
除了在放置生前所使用的
阳间物品之外
还必须拥有阴间的器具
为灵魂进入幽冥而作准备
03
地府天国
对于亡域死境的未知
激发出人们
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依照日常起居
时人制作出
以木质、陶质为材料的小型仿制品
即明器
丰富墓主人在彼岸的生活
全部的动产、不动产
譬如楼阁、水井、灶台、粮仓等等
均可制作成象征性的明器
纳入墓中、送入地府
(绿釉陶楼,摄影师@龙世杰,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一个塑造精细
有鹅有马有守卫的陶器
可以在另一个世界
换取一整座庄园土堡
堪称以小博大
(绿釉陶水亭,摄影师@龙世杰,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人性中良善的觉醒
在明器上也有所体现
秦汉以前
陪葬活物的残忍
在汉代逐渐销声匿迹
改为陪葬陶质、木质的
猪狗牛羊
(汉阳陵陶猪陪葬坑,图片源自@汇图网)
▼
人殉的现象也是如此
木俑、陶俑或石俑
代替活人陪葬
生死虽无情
而人心之向善
世间的苦恨已经太多
那么在另一个世界
众生一定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庖厨者继续主厨
(庖厨俑,藏于成都博物馆,案板上的各种食材还等待它处理,摄影师@寸日)
▼
说唱者继续说唱
(说唱俑,藏于成都博物馆,摄影师@曹铁)
▼
务农者继续务农
灌溉水田、俯身耕作
生活秩序一片井然
(石田塘,摄影师@龙世杰,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人俑们面带笑容
如此重塑着地府
用劳动改造幽冥
用劳动开创美好
死亡被极致的浪漫化
(陶飏[yáng]扇俑,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墓室中部分俑人摆放的位置
极大地还原了
生前的职能与场景
譬如马王堆一号汉墓
便出土了十件着衣女侍俑
八件着衣歌舞俑和五件彩绘乐俑
这组木俑对面
放置着漆几、屏风
放有食物的漆案等等
说明这些着衣女侍俑
应该是墓主生前的贴身奴婢
侍候其在阴曹地府
继续享受歌舞宴乐
(歌舞奏乐群俑,生前享受歌舞宴饮的墓主人,在地府也要接着奏乐、接着舞,摄影师@李泳锌、李文博,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除此之外
墓室中还出土了101个
高矮相同、神态相似的
彩绘立俑
应为寻常的杂役奴婢
(请横屏观看,彩绘立俑,实物上的照片是出土时的场景。所有的佣像都放在一处展览,如同古代版的“创造101”,摄影师@李泳锌,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而当人俑披上铠甲
骑上高头大马
汇作人山人海
千军万马的气势
令人相信
它们在另一个世界
能够继续开疆拓土
(狮子山汉墓兵马俑,摄影师@铁影随行)
▼
汉朝给予将领极高的礼遇
以军阵送葬
现实中的真车真马
一般使用木质或陶质的车马模型代替
较为特别的雷台汉墓
则使用铜制车马
(雷台汉墓的时代尚有争议,或为晋墓,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所定年代为准,下图为雷台汉墓铜车马,摄影师@陈宸)
▼
其中最为著名的铜奔马
因其姿态
三足腾空、一足踏燕
也被称为“马踏飞燕”
(铜奔马,摄影师@于奕奇、姚鹏,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还有杨家湾汉墓
其附近10个坑穴
埋藏有骑兵俑580多个
步兵俑1800多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如此雄壮的车马长队
让墓主作为汉朝的将领
可以在阴曹地府
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杨家湾汉墓兵马俑,摄影师@李文博)
▼
在明器之外
墓室的壁画、砖雕
将生前的记忆、浮沉
通通送入另一个世界
灵魂与壁画相通相感
永远经历着当年的好时光
讲经
(讲经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宴饮
(宴饮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乐舞
(杂技乐舞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车骑
(斧车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双骑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制盐
(制盐画像砖,摄影师@曹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浓缩的壁画背后
折射出一个更为辽阔的天地
而阴间世界的尽头
或是最高成就
便是往生极乐、得道飞升
在时人瑰丽的想象之中
地府、人间、天国
三度空间相连相通
正如T形彩绘帛画
所承载的样貌
画面正中为红尘俗世
女主人公拄着拐杖在此出场
她头顶之上
月有蟾蜍、日中金乌
正是天国景象
而死亡不过是跨越一扇门
去向一个以日月星辰为伴的境界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传说中不死女神
西王母
所居住的昆仑山
也成为理想的飞升之地
侍奉在西王母身边的
兔、三足乌、蟾蜍和九尾狐
常常出现在墓室的各个地方
护送灵魂升天的
青龙白虎、怪神怪兽
也来到凡人的地下宫殿之中
嬉戏玩耍
(青龙白虎画像砖拓片,摄影师@曹铁)
▼
还有连环画形式的升仙图
伏羲女娲、日神与月神
以及龙凤麒麟等等
从天庭而来
接引墓主人
向西王母处升仙
在天上人间的想象基础上
时人着手将宇宙体系
纳入墓室之中
掀起又一次“空间革命”
墓室上方
原本的平顶
演变为屋顶、拱顶
最后抬升为穹窿顶
(东汉墓变迁示意,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其本质上是
矩形的空间上方
覆盖一个半球形
寓意集天圆地方于一体
穹窿顶的中央装饰
或为莲花纹
以神圣的符号沟通天地宇宙
(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壁画墓,图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
或为天象图
中国最早的“天象图”之一
便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汉墓之中
(天象图示意,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图画之上
我们能看出
日月暗喻一天的日升月落
二十八星宿暗喻宇宙运行
天象又对照每个月份
相应的神祗
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流转
这张壁画
显示着时人心中的宇宙模式
既表达了抽象的观念
也描绘了真实的天文星象
(天象图阴阳、五行理论示意,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皆收于一室之内
天国的神仙神兽
在墓室的召唤之下
也将引渡墓主人的灵魂
飞向永恒
这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浪漫
生命的逝去不是结束
而是奔赴星辰的开始
04
尾声
不过
对于今日的我们来说
天国地府、神神鬼鬼
尽付笑谈之中
汉墓考古
所出土的宝物
经过新时代的祛魅之后
带给今人无限的精彩
(陶鸮形五联罐,盛食器,摄影师@快快乐乐的小蜻蜓、肖怡宁,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老官山汉墓出土了
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
用于生产蜀锦
新疆和田地区一处墓地出土的
汉代织锦护臂
以蜀锦制成
上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大字
这是汉代织锦技艺的极高代表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摄影师@刘玉生,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满城汉墓出土的铁铠甲
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西汉铁甲
出土的幄[wò]帐
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套的汉代幄帐帐构
出土的长信宫灯
更是中国唯一的人形釭灯
南越王墓出土了
数量最多的一批汉墨
3块石砚、4块研石
与4000多粒墨丸
时隔约2000年使用
依旧墨色如新
(文房用具,图片源自@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汉景帝的阳陵中出土了
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实物
将茶叶存在的证明提前了
至少1000年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鼎、钟、盒、钫等成组成套的漆礼器
在我国是首次发现
出土的T形彩绘帛画
是我国画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彩绘帛画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其中绘制了
迄今发现最早的彗星形态
(《天文气象杂占》局部,摄影师@柳叶氘,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
汉墓贡献出
无数的最早、无数的首次
无数的扬名世界
所以
重归文章标题的问题
打开“千年汉墓”,我们会看到什么?
以当代之视角
回顾金缕玉衣、长信宫灯
素纱襌衣、“马踏飞燕”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这一切的一切
让我们得以窥见
一个钟鸣鼎食、气壮山河的大汉王朝
(海昏侯博物馆内展出的复原场景,摄影师@彭东鑫)
▼
(海昏侯博物馆内展出的复原场景,摄影师@李若渔)
▼
而以1000多年前之眼光
端详上述华美的器物、墓室
我们会看到
众多肉身不朽、精魄不灭的墓主
或举杯宴饮、或对镜梳妆
青龙与白虎在壁画上嬉戏
莲花流转开启飞升之门
最终引领他们进入地府天国
与神相见
这就是独属于汉墓的浪漫
将死亡交付于瑰丽的想象
将灵魂交付于
永恒的地下宫殿
(汉墓型式变迁示意,摄影师@柳叶氘、彭东鑫、龙世杰、南越王博物院,制图@汉青&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
2022年
是马王堆汉墓
正式发掘50周年
谨以此文致敬
为中国考古做出贡献的人们
本文创作团队
- 撰文:灵均
- 图片:龙世杰
- 地图:陈志浩
- 设计:罗梓涵、汉青、杨宁
- 审校:明天会更好、黄太极、钟小苗
- 封面摄影师:蒲柏林
特别鸣谢
- 南越王博物院
- 河北博物院
-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专家审核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孙闻博副教授
【参考文献】
- [1] 郑绍宗. 满城汉墓[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
- [2] 麦英豪,黄淼章,谭庆芝著. 广州南越王墓.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黄晓芬.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3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