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行文思路(探讨四堡书坊的点点滴滴)

明清之际,四堡雾阁、马屋先民以其睿智与艰辛劳动,创立了煊赫一时的四堡书坊,这是福建出版史继建阳古典刻书之后的一大创举,在我国的刻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近年来,对四堡书坊的研究成果斐然,本人拙著《四堡遗珍》和美国学者包筠雅《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率先在国内国外出版即将推出的还有吴世灯《清代四堡书坊刻书》、邹日昇《书田墨香》,这些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四堡书坊的研究和古遗址的保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四堡雕版行文思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四堡雕版行文思路(探讨四堡书坊的点点滴滴)

四堡雕版行文思路

明清之际,四堡雾阁、马屋先民以其睿智与艰辛劳动,创立了煊赫一时的四堡书坊,这是福建出版史继建阳古典刻书之后的一大创举,在我国的刻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近年来,对四堡书坊的研究成果斐然,本人拙著《四堡遗珍》和美国学者包筠雅《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率先在国内国外出版。即将推出的还有吴世灯《清代四堡书坊刻书》、邹日昇《书田墨香》,这些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四堡书坊的研究和古遗址的保护。

邹日昇《书田墨香》分为四大部分:古籍雕版印刷、四堡客家文化、诗词曲、楹联。其第一部分关于古籍雕版印刷的文章是其核心内容。其他三个部分也或多或少涉及书坊刻书或与此相关的问题,由此说来,可将它视为一部研究探讨四堡书坊的专集。这个集子取名为《书田墨香》,应该说是恰当的。

对四堡书坊的研究,邹日昇先生应是首推者,功不可没。四堡书坊于明清之际从书坊的创办不断发展直至兴盛,最终于民国时衰落,历经三百余年。之后其一度成为尘封的历史,几乎无人问津,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邹老先生作为50年代厦门大学历史系老牌毕业生,以四堡雾阁著名书坊碧清堂、文海楼后人的文化自觉,敏锐地捕捉到四堡书坊这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首次在《福建省地方志通讯》发表《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一文。作者以亲身经历,沿用了著名学者、国家文物局原局长郑振铎在厦大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四堡是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论点,并详加论证。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一大批教授、学者接踵而至,进行田园调查,我们这些后来者程度不同地都受到他这篇文章的影响。

文集对书坊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如:《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堂号书目和售书网点》,列举了书坊堂号、创建人、创建时间、创建人生卒年月等项目,书坊堂号达92个。《四堡雕版印刷工艺流程静态演示说明》,比较完整地交代了雕版印刷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开拓拼搏,身处天涯,不忘故土——试论汉族客家民系的特性》《雾阁的早期华侨》,罗列了一批康乾时期的四堡雾阁华侨的具体名单和所居国别,这些华侨多数是书商,对探讨“海上丝绸之路”书业应有价值。在《四堡女式服装渊源考》一文中,他把古代四堡妇女的服饰与周边妇女衣着式样不同,与刻书业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探讨,为四堡妇女服饰的研究又增一说。对于这些探讨,他在书中谦虚地说道:“是探讨四堡雕版古籍印刷业辉煌岁月的点点滴滴。”我以为,即使这些点点滴滴,对四堡书坊的探索者来说也是可贵的、有意义的。

四堡书坊刻书有着三百余年的历史,邹、马两姓开设的书坊堂号多达百家,犹如一座文化迷宫,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宝藏,也有许多至今不甚明了的问题。例如,四堡书坊的创始人究竟是谁?四堡书坊的崛起与建阳书坊的衰落有何直接关联?这有如“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个人生的终极问题一样,是探讨四堡书坊不能回避的问题。再如,要完整地把握四堡书坊刻书史,起码要清晰地厘清刻书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堂号、代表人,刻了哪些重要的书籍。我们这些人包括已故的日昇先生,所开展的研究也仅仅是初步的,有的观点也不一定成熟,还需要后人更深、更广、更全面地去研究四堡。

邹日昇先生是我厦大的学长,虽素未谋面,心中早已景仰日久。他驾鹤西去,其子道光花了不少心力整理遗稿,如此尊崇文化、光前裕后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道光兄要我为之作序,我鉴于自己才疏学浅一再推托,在他的“父辈故交年事已高身倦力衰,写不动了,只好请你承担”的请求下,只好勉为其难,滥竽充数了。

是为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