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喊山真实大结局(喊山观后感)
八十年代初的晋西北。女主因年幼被腊宏拐骗,韩冲一直未娶,日子本就安静,见腊宏带着哑妻和一双儿女着实可怜,便好心收留在自家。腊宏好吃懒做,常打骂哑妻。韩冲看也不是,管也不是,他的麻烦已经不少,全村都知道他沟对面的泼辣姘头。 没几天,腊宏误踩了韩冲炸獾的套子飞了天。封闭的山村开了锅,干部与长者围绕如何给寡妇赔偿数次协调,怎奈哑巴就是不要钱。韩冲只得负责养活娘仨直到哑巴明确赔偿金额。
首先,电影讲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讲述这个故事中,穿插了多个矛盾冲突,每个冲突又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第一个冲突是主人公寒冲与哑女红霞的感情冲突。可能有人不认为这是个冲突线,但我觉得正是两个主人公的感情在不同时间的冲突推动了剧情的方向。从一开始,寒冲对感情就应该是大胆,不受世俗观点约束的。他和邻村风骚寡妇的大胆调情,不顾村里他人闲话,他可以隔山呼喊爱情,他可以为了感情把整座大山炸的震天响。从影片一开始就注定男主人公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哑女红霞对寒冲对感情是循序发展的。绝不是如个别影评写的那样是见到寒山第一眼开始的,但确实她对寒冲的好感是从刚到村里就开始了。
一个意外把两个人的命运拉在一起,寒冲从一开始对照顾哑女母女三人的抵触到爱上哑女,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比电影里感受到的时间要长,他应该是和哑女共同生活了挺长一段时间发展了爱情。
第二个冲突,是哑女丈夫死后,哑女的个人回忆与现实的冲突。哑女是从小被别人拐卖给腊宏的。即使腊宏死了,哑女也无法摆脱儿时生活、拐卖后生活和现实生活的三者间的冲突。哑女走不出这个阴影,所以当遇到寒冲稍微对她好的人,就希望能抓住,而且会用生命去抓住。哑女在现实中是个悲剧,但这个悲剧可能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哑女的命运才是真正影片中感动我的地方。
第三个冲突时山民们与寒冲父子、哑女间的冲突。村里的人在遇到大事情的时候,处理的角度都是从利己角度出发的,而且处理方案的理由都是打着全村人的名誉、村长的名声,更让大部分人接受。这里不判断村民们的善与恶。这是现实,只是影片里夸张了点罢了。
这个冲突是故事发展的环境力量。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受到了环境控制,寒冲炸獾子误炸死哑女丈夫,具有话语权的村里人为了村里名誉选择不报官私了。当得知哑女丈夫腊宏可能是杀人犯的时候,决定赶走哑女母女。他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会从个人角度处理事情,总是选择利益。这就是社会显示。
最后一个冲突,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就是哑女为了爱情,编造了一个杀人故事,把自己描述成杀人犯,着实让我感动。这段情节,如果不认真联想影片开始,可能真的会让人决定哑女为了拜托噩梦般的生活而精心策划借刀杀死了腊宏。但细细看前面的情节,就会更加感到哑女是为了爱情牺牲自己。如哑女描述腊宏是她闷死的,但情节开始展现的是腊宏死在了众人面前的;哑女描述自己在山里看到寒冲布置炸獾子的炸药和套子,但故事开始有村民说过哑女来村里半年从来美出过门,是不可能看到寒冲的。
哑女的一生是个悲剧故事,但这个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人生。
小说中说,古时传下来一个喊山,喊山,一来吓唬山中野兽,而来给静夜里给游门的人壮胆气。其实是一语双关,野兽不就是意喻着生活里威胁,那些人贩子,那些目无王法的坏人吗?游门的人就是生活里弱者受害人吗?
小说在结尾中红霞忽然开口说话了,重新获得了说话能力。而在《喊·山》的结尾中,红霞站在山顶,朝对面的山头无声呐喊。其实,这种无声的呐喊,比开口说话显得更有力量。无言的呐喊最震撼,无声的告白最动人。
杀夫和自首,红霞用坚定决绝的方式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改变了爱上她的韩冲。小说写得真实,电影很干净和美好,最好二者都看会更清楚。
电影中晋西北的山也是一大奇景,远看群山巍峨绵延不绝,近看险峻婀娜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整部电影很安静,安静中有一种让人不断流泪的沉重。看完后,也记不得自己流过几次泪。
喊山是生存境遇的寄寓,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是朴素生命的祈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