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原声(海南周刊经典歌曲西沙)

文\海南日报记者 蔡曼良编者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原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原声(海南周刊经典歌曲西沙)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原声

文\海南日报记者 蔡曼良

编者按

《口述海南·葩姐说》(民歌季)在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内容中,深入五指山腹地,寻找《五指山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脍炙人口的动听旋律的源起与流向。从一曲黎族的“罗尼小调”到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再到登上世界合唱舞台的《五指山掠影》,以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插曲《万泉河水清又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首歌就像一条河,它不是静止的,它会带着河流所孕育的文化基因,流向不同的方向,焕发出新生,最终汇入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汪洋之中。

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透过经典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聆听那些赞美大海与家园的歌声背后的创作故事。

海南岛被浩瀚的海洋所环抱,犹如南海上的一颗明珠被轻轻托起,熠熠生辉。除了海南岛中部古老而神秘的山区,那片大海同样是许多经典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

自古以来,海南人从未停止过对大海的歌颂,沿着岛屿西部绵延的海岸线,我们就拥有四种国家级民歌类非遗项目——临高渔歌“哩哩美”、儋州调声、崖州民歌和疍家咸水歌。在那些因为大海而诞生并为人们所传唱的美妙乐曲中,经久不衰的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已经成为海南,尤其是三沙的一张文化名片。

西沙群岛七连屿。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近半个世纪的南海情缘

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南海风云》的插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在这首经典旋律背后,是吕远和苏圻雄两位艺术家近半个世纪的南海情缘和见证海南变化的珍贵记忆。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始创于1974年,也是在这一年,吕远和苏圻雄在西沙永兴岛相遇并结缘。

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吕远是辽宁丹东人,曾任海政歌舞团艺术指导,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1974年,吕远作为海军前线创作演出组的负责人,从北京来到西沙体验生活并慰问登岛部队。那年45岁的吕远,第一次走进祖国这美丽的南海,他和同行的同志们乘坐登陆艇逐一走遍永乐群岛的各个岛屿。

《人民日报》曾于2014年刊登过吕远署名文章《三沙,我可爱的家乡》,他在文章中回忆,自己第一次踏上西沙时,站在南海边回望着将近两万公里外的东北老家,心中振奋不已,在碧蓝透明的海天一线的包围下,吕远不禁感慨:“多么雄伟广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在那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创作一首歌,歌唱西沙,歌唱我们可爱的家乡。

临高县调楼镇抱才村“哩哩美”传承人戴志勇。苏晓杰 摄

与此同时,在海南某部服役的宣传干事苏圻雄也主动请缨前往西沙采访创作。彼时的苏圻雄刚迈入而立之年,作为部队里的业余文艺骨干,他喜欢写诗,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诗作。

完成采风和演出的吕远住进了西沙永兴岛的招待所里,巧的是,他旁边的屋子里,住的正是苏圻雄。

吕远和苏圻雄都忘不了那间简陋的屋子,苏圻雄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蔡葩采访时回忆,当时两人的屋子被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有一个小木窗。正是这扇窗,打开了吕远和苏圻雄四十余年的“合作之门”。

他们分享自己在西沙这些天的采风与收获,共同约定要为西沙写一首歌。

完成采访后的两人,各自回到工作单位。令苏圻雄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将迎来人生的转折。1974年夏的一天,吕远带着《南海风云》的剧本来到三亚,出现在苏圻雄的办公室里。

苏圻雄对吕远的到来感到十分惊喜,吕远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希望苏圻雄为电影中的几首插曲创作歌词,但时间非常紧张,只有三天的时间。“受宠若惊!我当时心想的是,哪怕不吃不喝我也要写出来,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苏圻雄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部队锤炼多年的苏圻雄兴奋之余犹如接到战斗命令,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要谱写插曲的剧本章节看完,在反复揣摩精敲细磨后,如期交出了歌词。

“哩哩美”是临高渔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李幸璜 摄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苏圻雄将在西沙采访的收获和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咏叹调式诗歌般的语言融汇在歌词创作中。然而,收到歌词的吕远并没有表态便离开三亚了。一年多没有收到反馈,苏圻雄想当然地以为歌词没有被采用。1976年,苏圻雄收到吕远的来信,吕远在信中告知苏圻雄,他为苏圻雄的歌词谱了曲,歌曲已经在电影上选用了。随信一同寄来的,还有电影《南海风云》中三首插曲的歌页,分别是《飞翔吧,海燕》《人民海军战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三首歌的歌词,全部出自苏圻雄之手。

“那种高兴真的难以形容。”苏圻雄每每回忆起往事都难掩激动。他和吕远先生都不承想过《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会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在传唱。而同样令他激动的,还有他们之间的“神仙友谊”和对祖国南海深深的眷恋。

经典旋律中的海南元素

“哎啰,哎啰,哎啰……”很多人对《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开头的这段哼唱都很熟悉,可鲜有人知的是,这优美的曲调与海南临高渔歌“哩哩美”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曾任临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邓天庆回忆,1973年,吕远为搜集影片《西沙儿女》的音乐素材来到临高新盈港,当时还是广播员的邓天庆是吕远一行人的向导,吕远就是在那时邂逅了临高渔歌“哩哩美”,深深地为“哩哩美”的优美旋律所陶醉。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电影《西沙儿女》未能问世,吕远还是把“哩哩美”的元素用在了他为电影《南海风云》创作的插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中。将“哩哩美”元素添加在曲子开头,让歌曲充满浓厚鲜明的渔歌韵味。

“哩哩美”是流传于海南岛西北临高县的汉族民歌之一,关于这种传唱了千年的民间歌谣的源起,一说其萌芽于汉代,成形于南宋,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它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总之,“哩哩美”作为海南渔歌的典型代表,是记录海南渔民生产历史和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9年12月,苏圻雄(右)到北京看望吕远。苏圻雄 提供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海南卷》中提到,“哩哩美”的旋律变化和调整一般都围绕着固定的曲调。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衬词来贯穿整个基调,使基本律、变律、衬词有机地融为一体。“哩哩美”的主要衬词是“哩哩美”,其他衬词有“美雷爱”“乃马哩”等,其中“哩呀哩呀哩哩美,哩呀哩哩美雷爱雷爱”的曲调,流传最为广泛。据考证,这些衬词最初应该是从渔民撒网、摇橹时的一唱一和,以及渔女的叫卖声中演变而来的。

在渔家人眼中,“哩哩美”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渔民们出港时会唱“哩哩美”,祈求平安;回港时也唱“哩哩美”,表示欢庆;“哩哩美”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载体。随着不断传承和演变,“哩哩美”演唱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渔家生活、渔乡风光、婚恋嫁娶等等。

2011年,临高渔歌“哩哩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除了吕远,创作了《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名曲的著名词作家郑南也在2007年到临高采风,他在充分吸收了“哩哩美”的音乐元素后,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海哩哩美》。这些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哩哩美”注入时代的元素,让这种古老的渔歌焕发全新的魅力。

《口述海南·葩姐说》栏目主讲人、记者蔡葩在广州采访苏圻雄。 海南日报记者 周达延 摄

缘起于大海 为大海而歌

2012年7月24日,祖国最南端、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挂牌成立。吕远受访时提及,在三沙市成立后,不少热心的朋友找到他,询问是否可以将经典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改为《三沙,我可爱的家乡》。吕远表示自己因此感受到,当年的那首歌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三沙人民的感情,必须要再谱新曲。与此同时,苏圻雄被不少老战友们的西沙情怀所触动,他也决意再为三沙写一首歌词。

两位怀着同样心愿的老战友在电话里一拍即合。这一次,他们不再隔着窗子,而是隔着万里长空,用手机约定再度合作,为三沙创作一首新歌。

2013年7月18日,由吕远作曲,苏圻雄作词的《我爱三沙》在“我爱三沙”吕远作品音乐会上唱响,这首表达了他们热爱三沙、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的歌曲,再一次获得肯定。

2022年6月,《口述海南·葩姐说》栏目组前往广州拜访苏圻雄老先生。他在交谈中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禁感慨道:“是海南,是三沙,是椰风海韵成就了我,没有在海南生活多年的滋养,没有那片辽阔海域的磅礴力量给我以感动和震撼,就不可能诞生那些歌词。”

是啊,那片浩瀚辽阔的祖宗海总是这样,只有付出,从未索取。没有它默默地守护和滋养,怎能有临高渔歌“哩哩美”、儋州调声、崖州民歌和疍家咸水歌等一众艺术瑰宝?又怎能诞生《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样美好的经典?

吕远与苏圻雄(右)在西沙永兴岛合影。 苏圻雄 提供

人物资料

吕远

中国著名词曲作家,生于1929年,辽宁丹东人,1946年参加解放区宣传队演出活动,开始业余创作,曾任海政歌舞团艺术指导。他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代表作品有《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克拉玛依之歌》《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愿做蝴蝶比翼飞》等。在专业创作生涯中,吕远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1000多首歌曲,上百部舞台剧和影视音乐,是新中国成立后影响巨大的音乐家。

苏圻雄

出生于1944年,祖籍福建,越南归侨,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沙市荣誉市民,曾在《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等10多家报刊先后发表300多首诗歌。他和著名作曲家吕远合作,为电影《南海风云》创作了插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