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张幼仪林徽因三人关系(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首苏东坡的诗,道出了西湖的柔美与典雅。
1904年6月10日,在浙江杭州陆官巷的一个深宅大院里,一位富家千金出生了。她生来就带着西湖的灵秀,像盛开在江南的那朵美丽的白莲,这位气质不凡的女子便是林徽因。
提及林徽因,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她人尽皆知的爱情佳话:有梁思成、徐志摩以及金岳霖三位优秀男士的追求。但鲜为人知的是,林徽因不仅长相出众、成绩也出奇的好。她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是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同时她也热衷于文学,语言风格别有一番滋味。“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说的便是林徽因这样的女子。
当然,民国时期聪慧的富家千金绝不止林徽因一人,徐志摩的两任妻子张幼仪和陆小曼也同为大户人家的姑娘,但与林徽因相比,她们仿佛是一颗行星进错了轨道,虽出身不差毫分,但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而林徽因也并非靠一己之力,她的成功离不开从小父亲的教育以及生命中相伴的知己。
一.出生书香世家,家庭教育观影响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祖父林孝恂取的,后因与当时的一个作家重名,故改名为“徽因”。说起林家,那是一个名门望族,世世代代都是德才兼备、有头有脸的人物,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忠臣比干。而到了祖父林孝恂这一代,家中子弟大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林孝恂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在光绪十五年中举,后被下放到杭州做官,林徽因便是在祖父的杭州老宅里诞生的。林孝恂在旧时代衰亡之际,挣脱束缚并走在新时代前端,后在自己的努力经营下,将林氏家族重新振兴起来。
林孝恂到了杭州后便开始兴办学堂,学堂中西合璧、同时传授新学和旧学,家中子弟也多有受益,其中就包括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林家家大业大,作为长子的林长民,在少年时期就被送去日本留学,这也为他日后想让女儿多见世面做了铺垫。
由于时常会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林家男子早已有着与时代不符的远见。他们提倡男女平等,从不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禁锢眷属。所以林家的女儿们,后天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林徽因从小跟祖父一起生活,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徽因从小聪明伶俐、气质不凡,虽然林长民有众多儿女,但最喜欢的还是她。为了让女儿接触西方文化,12岁时林徽因被父亲送到了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这是一个贵族学校,由外籍老师全英文授课,所以还处在年少时期的林徽因,就已经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后来林徽因的容貌与成绩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并且她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林长民大为高兴,把女儿视为知己。他曾对忘年好友徐志摩说:“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1920年,林长民去欧洲访问考察,并安排林徽因与之同去。而这一年半的时间,彻底决定了林徽因此后的人生方向。
因为父亲善于交际,家中经常会有同胞和外国友人来访,这便是林徽因社会交际的开始。受父亲影响,林徽因谈吐大方,后来更是结识了一批中外精英,有些人成了她一辈子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
更重要的是,这次欧洲之行让林徽因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英国期间,林徽因认识了朋友黛丝,黛丝向她讲述了什么是建筑学,这是她第一次听说这个门类。“建筑是一门艺术,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和盖房子不是一回事,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让林徽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林徽因的房东也是建筑师,所以林徽因得空时就与她一起外出写生、作画,她虽没学过,但却天赋极高。
从此林徽因便爱上了这门艺术,后来又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深造,归国后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林徽因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林徽因的家庭赋予了她中西结合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良好的交际能力,让她没有受旧时代观念的影响,反而多了卓越的见识和抱负。也因为这一年半的欧洲之行,让林徽因开阔了眼界、结识了挚友、还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二. 三个女人,同为富家千金,为何命运却截然不同?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个妻子,当年指腹为婚的发妻因得病而早逝,且没留下任何子嗣。何雪媛为林长民生了一儿两女,可活下来的就只有林徽因一个。林徽因从小就知道父母并不相爱,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无止境的争吵。终于在何雪媛嫁进林家的第十年,林长民娶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年轻貌美的程桂林进门。
此后的几年,程桂林接连为林长民生下儿子,夫妻二人非常恩爱。于是林长民让程桂林和几个孩子搬到院子前的大房子住,而把何雪媛和林徽因撵到了后院的小房子里,从此31岁的何雪媛也彻底失去了丈夫的爱。
母亲的失宠给林徽因的童年留下巨大的阴影,她开始变得敏感、早熟、察言观色。林徽因曾写过一篇小说《绣绣》,里面写尽了童年时期“寄人篱下”的生活。甚至在成年后,林徽因还回忆道:“年幼时的那些伤害,对我是永久性的,一旦勾起往事,就会让我跌进过去的不幸之中。”
父母失败的爱情,让林徽因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爱情不是必要的,远大抱负才是”的信念。16岁那年,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互生情愫,可面对徐志摩的表白,林徽因还是理智地拒绝了。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这让林徽因不禁想到自己的家庭,她不愿看见又一个女人像母亲那般受尽冷落。由此可见,林徽因的见识早已高于那个时代的女性,为情所伤却不为情所困。
当年,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徐志摩未曾喜欢过她,所以当他爱上林徽因后,便完全不顾张幼仪腹中的胎儿,甚至要求她打掉孩子,也要和林徽因在一起。张幼仪也曾是大家闺秀,求知欲极强且非常聪慧,若不是当年早早地嫁了出去,现如今早已能做出一番事业。而婚后的她完全丢失了自我,和旧时代绝大多数传统的女人一样,对丈夫百依百顺,让徐志摩甚感无聊乏味。
张幼仪爱徐志摩,可爱错了方式,因为她太过于顺服,对丈夫惟命是从,而徐志摩爱林徽因的原因之一,偏偏是她能平等地与自己交谈。
离婚后,张幼仪独自一人挺着肚子前往德国,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在此期间,她的理财天分尽显。回国后张幼仪在上海办了时装公司、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等,后来还当过民社党执行委员兼财政部长,并且成了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在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这段婚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旧时代包办婚姻的可怕之处,把两个互不相交的灵魂强行安放在一起,就只会是悲剧结尾。只有挣脱枷锁,两人才能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走,并且大放异彩。
徐志摩是个情种,在多次被林徽因拒绝后,他又爱上了风姿卓越的陆小曼。当时陆小曼已有家室,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可她为了能和徐志摩在一起,毅然决然地将孩子打掉,还因为手术过程的不顺利,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就算是这样,二人也不顾道德的谴责,飞蛾扑火般投入到爱情中去。
遗憾的是,火光很美,但消失的也快。陆小曼的家庭教育扭曲,从小花钱大手大脚,从不知节俭,更没有经济独立的意识。慢慢的,她使徐志摩原本富裕的家底变成了每天还不完的债单,为了治病陆小曼甚至还抽起了鸦片,整天在烟雾中醉生梦死。
徐志摩曾对她说:“你不知道我怎样深刻的期望你勇猛的上进,怎样的相信你确有能力发展潜在的天赋,怎样的是私下祷祝有哪一天叫这浅薄的恶俗的势利的‘一般人’开着眼惊讶,闭着眼惭愧。”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我们对待爱情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有父母的影子。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三位名门之后,却过着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林徽因不愿再有像母亲这样的可怜人,所以理智的拒绝了追求者;张幼仪依归传统,太过顺服、掩藏自我,当她从感情中解脱出来,才实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陆小曼从小不为钱发愁,以为伸手去要别人就会给,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最终导致了她走向堕落。
三.对于旧时代的教育观、爱情观,现如今的我们有哪些启发?
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还是现如今的我们,家庭的教育观和爱情观都根深蒂固地印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对比新旧不同时代,我们也应从她们的例子中扬长避短,做个总结。
01林长民将林徽因视作知己,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会与林徽因商量。虽然林长民是父亲,可他更把女儿看作是小自己几岁的朋友。
可见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孩子平等相处的重要性。年龄和经验的丰富只是经历,但并不代表高人一等。我们要想做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尊重,就一定要与每个人平等的交流。师生之间也应如此,不能因为自己尊为师长就可以用语言攻击学生,长时间的打击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反叛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0216岁的林徽因在与父亲一同去欧洲访问时,才第一次知道建筑学这门艺术。从此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决定为此奋斗一生。
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会赋予孩子开阔眼界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外面”也有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在抱怨、在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甚至毕业后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年少时,尽可能的多开阔视野,只有开阔视野我们才能发掘更多的机会、才更容易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03
陆小曼的家庭教育使她毫无生活技能,花钱如流水的她整日在鸦片的烟雾中混吃等死,被爱人嫌弃。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尤其是现代社会,女人更应该知道经济独立的重要性。郭晶晶和霍启刚的爱情就是如此,原本家庭差异巨大的两人,在郭晶晶世界冠军的头衔下也变得门当户对。在接受采访时,郭晶晶也表示“他是豪门,我是冠军,豪门有很多,冠军就只有一个”,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底气。
04张幼仪与徐志摩婚姻的失败,除了徐志摩更爱林徽因外,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张幼仪太过顺服,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讨好型人格”。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和主见,不能完全顺服和迎合他人,不然就只会像抹布一样,被人摆布、使人乏味。我们的思想会帮我们筛出内心真实的渴望,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要,在表达的同时,才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林徽因、张幼仪和陆小曼三人虽出身相同,可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她们未来不同的方向,而每一个选择都是家庭教育的缩影。我们要从她们的事例中发现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视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走向正确的轨道、让我们的人生散发光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