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大字字帖(铮铮铁骨颜真卿)

中国书法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名家辈出经典星罗,最耀眼的两颗明星当属晋王羲之和唐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与颜真卿。

书法史上二王帖学一派的影响,一致认为源于唐代李世民的推崇,作为帝王的书法家,其影响起到绝对的作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实,几千年的书法史并不因为一个人的推崇而长生不老,“二王”书风的崇高地位还在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书法本体的贡献。

颜真卿大字字帖(铮铮铁骨颜真卿)(1)

颜真卿塑像

历史上各行各业作出伟大贡献者就在于他的伟大发明创造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王羲之自不必再说。颜真卿对书法的贡献,除了开创“颜体” 楷书,至今一千二百年一千多年,影响不绝,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将继续影响下去。颜真卿行书、草书也是成就卓著,行书《祭侄稿》为天下第二行书。对颜真卿评价最高的应该是同是书法家的苏轼,他在《吴道子画后》中写到: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注:杜子美:杜甫;韩退之:韩愈;颜鲁公:颜真卿。

苏轼文章提到的文学艺术人物,都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对唐、五代书法的影响

颜真卿生前已有名声,但是人们对他的艺术成就还没有深刻认识。令狐峘为颜真卿撰神道碑,说:

“善隶书,书格劲逸,抗行钟、张。”

这里所说的隶书应该是楷书,并认为颜真卿近于王羲之。五代时《旧唐书》本传对颜真卿书法评价是“尤工书”。晚唐吕总《续书评》中评价颜真卿:“锋绝剑摧,惊飞逸势。”颜真卿名列唐代真行书家二十二人之中。

颜真卿大字字帖(铮铮铁骨颜真卿)(2)

林藻《深慰帖》局部

今天所见到最早学颜真卿而近其风神的应当是林藻。

董其昌说:“唐林纬乾书学颜平原,萧散古淡,无虞、禇辈妍媚之习五代时少师特近之。”

这是说林藻学颜而得其神的资料证据。林藻贞元七年登进士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他在书法史上无大名,书作至北宋末仅存行书《深慰帖》一件,风格近颜真卿。之后受颜真卿影响最大的就是柳公权了。学颜体在书法史上卓然成家,书名极盛,当时公卿大臣家碑志大多为柳公权手笔。从柳公权存世书迹来看,他虽出入诸家,而主要师承颜真卿,苏轼曾指出这一点说: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朱长文也说:“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

自此后人多以颜、柳并称。柳公权吸取了颜真卿结体稳重端正的特点,变外紧内疏为内紧外疏,以瘦劲见长。柳公权曾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话对后世的人品与书法关系之议论是有影响的。

在五代书坛时,书坛沉寂,杨凝式学颜体很有成就。杨凝式用笔、结体都取法颜真卿,有其气度,而多写行草。传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最近颜真卿行书,得其气韵。北宋苏、黄重颜体,也推崇杨凝式。

颜真卿大字字帖(铮铮铁骨颜真卿)(3)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局部

苏轼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黄庭坚说:“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又指出杨凝式“但少规矩,复不善楷书,然亦自冠绝天下后世矣”。

《宣和书谱》也称赞杨凝式草书:

“笔迹独为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

宋人往往并称颜、杨,固然以杨凝式书迹似颜真卿,而根本在于两人的品格气质有所相近,杨凝式又能除唐末五代流俗之弊,开宋人尚意之先。

对宋书坛影响及人品的推崇

到北宋中期,颜体开始得到大力提倡。同时其人品受到推崇。北宋士大夫间以忠义、气节相尚,涉及书法时,对于艺术高超而又折射人品魅力的颜体就更加推崇。最初将颜真卿人品与书法联系在一起的是欧阳修。欧阳修道德文章并重,并带领文学革新,他对颜真卿书法有人品层面的理解是很自然的事。

欧阳修说:“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惟其笔画奇伟,非颜鲁公不能书也。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自可以光后世传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

“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欧阳修对颜真卿之忠义赞颂不绝,认为其字似其为人,这是书如其人的观点。由书及人,以书法为评判的初步,从书法联想到人品。“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实际上将人品置于首位苏轼对书如其人说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杷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作为欧阳修的门生,苏轼不会不知道欧阳修的观点,他认为书如其人说不必尽然,书品与人品不一定统一。他承认,自己在观赏颜真卿书法时,会联想颜真卿的人品,然而这不一定是书法本身所包含的。但是,苏轼也认为书法还是能够反映人品大概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宋人论及颜真卿书法时,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论题。

宋以后关于颜真卿书品与人品关系的讨论仍持续进行基本没有越出宋人所涉及的范围。

启发宋代书家的创新

在书论家当中,北宋朱长文也许最早给予颜真卿极崇高的地位,他以神、妙能三品评判唐代书家,为神品者仅三人即颜真卿、张旭、李阳冰。三人分别代表唐代真、草、篆书的最高成就。

北宋较早学颜体而有名声者是宰相韩琦,还有书法史上称为“宋四家”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米芾称“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韩琦是一位重气节的人,他对颜书的喜爱也应当出于对其人品的敬仰。又由于韩琦地位很高,影响力大,因此使学颜书成为时尚。自欧阳修以后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是将人品放在首位,苏轼、黄庭坚开始着重于书法艺术方面。苏轼及黄庭坚对颜真卿推崇备至,黄庭坚曾说过:“余尝评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轶绝尘处,书家未必谓然,惟翰林苏公见许。”

苏轼学颜书的例证,从黄庭坚存世的资料可知,他说: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

“东坡先生常自比于颜鲁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

可见,两人学颜重在得其气骨不斤斤于形似。从黄庭坚传世书迹看,他用笔一般不取平直,而是波动行进,有顿挫感,可谓深得颜真卿“屋漏痕”之法。

米芾师法广泛,继承传统而大胆创新,自成一家,各体皆精,行书尤其出色。米芾曾自述学书经历,幼时初学颜书,接着学柳公权,此后遍学诸家。他以形象性比喻赞扬颜书:“颜真卿如项籍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杰然有不可犯之色。”并赞美颜真卿《争坐位帖》的篆籀气。

米芾书体现了宋人尚意的文人趣味,以书显个人性情,不欲谨守法度,因此最喜写行草书,写楷书也略带行书的用笔。米芾的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后的变通,不离古法,他赞美颜真卿行书,也有颜真卿能参篆籀笔意的因素在内。

“宋四家”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他们学唐而追晋,都曾受到颜真卿的影响。

他们又能广泛学习,各有专长,自成一家。

刘熙载说:“北宋名家之书,学唐各有所尤近:苏近颜,黄近柳,米近褚。惟蔡君谟之所近颇非易见,山谷盖谓其真行简札能入(虞)永兴之室云。”

颜真卿以楷法立规矩,“宋四家”在楷书上没有发展,行书则有新貌。董其昌说:“《争坐位帖》,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书家渊源。”

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书法本体,还有书法精神。就书体而言,颜真卿行书对“宋四家”影响最大。就艺术精神而言,“宋四家”学古而能变法,成自家面目,苏、黄书尤见性情,是对颜真卿创新精神的真正继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