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疗法用什么工具(利用针刺和砭石调理身体的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砭石疗法用什么工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砭石疗法用什么工具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黃帝內經·五藏生成篇》
(接前文)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我们先来看原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这段话不难理解,“人有大谷十二分”什么意思?指的是人体有大会十二处,谷指的是肉之大会。小溪指的是肉之小会,小溪是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心俞、肝俞、肾俞等十二俞穴,这些地方都是卫气存留的地方,很容易被外邪所侵袭。受了邪气的侵袭用针刺砭石之法,因其所客缘而去之,就是根据所中邪的侵袭的部位进行相应的治疗,叫做缘而去之。缘就是因和循的意思,就是根据所中的外邪的部位,当然不见得是外邪,因为上面讲了“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而为痹”等等,这就是指的外邪。很多人身体的病都是内邪。
现代不像古代,古时候很多百姓是衣不蔽体的,到了冬天没有很厚的棉服来穿,很容易受风寒所侵袭。古人的生活水平不如现代人好,现代的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很难听得到谁受冻受饿。古代不是全民能解决温饱的社会状态,经常会看到有老百姓受冻受饿。古代的这些病,伤风这些名词经常出现在典籍里边。《伤寒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样一部著作。前文我们还讲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而为痹”。(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现在即使是百姓的家庭居住环境都特别好,在古代所住的房间密封性可能不那么好。大家要是有时间可以去成都去参观一下杜甫草堂,按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当中的描述,房间里就会看到窗户就是几块木头竖起来的,不像现在有玻璃,还有密封性非常好的设置,外头无论刮多大风,屋里边一点风都没有。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就是几个木头棱支那儿,再糊些纸,外面刮大风,屋里就刮小风了,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卧出而风吹之”,睡觉之后还没出被窝,风一吹,然后血凝于肤而为痹,这种情况还非常多。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他的时代正好是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那个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所以他有感于百姓所得的病以伤寒为主,所以才著《伤寒论》,也著了杂病,伤寒不仅是有伤寒病,还有杂病,杂病主要是在《金匮要略》里边记载。张仲景在治疗血痹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思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里边说:“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汗出者,言卫气之虚于外也。卧则归于阴,出则血行于外,如被风吹,则血凝于肤而为痹。”张仲景就讲了整个的病因病机是怎么回事,人出汗,卧的时候不时的动摇,动摇容易出汗,就静不下来了,魄汗就藏不进来,这时候又被微风一吹,于是就得了这病。古代的社会情况可能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屋子里边面密封性差,所以经常有贼风。
现代很多家庭的密封性很好,几乎屋子里没有风。怎么得呢?冬天窗户都关得很好,夏天有时候卧室到客厅的窗户开着,晚上刮风还挺大,风就进入卧室,可能就被微风给吹着了,或者睡觉的时候忘了关空调,正出着汗,睡着了被空调的冷风一吹,于是就得了这个病,这个时候人的汗是出的,卫气虚于外,人一旦躺在床上气血就归于阴,肝就开始藏血,体表就没有那么强的卫外能力了,这时候被风一吹,就是“血凝于肤而为痹”,就出现血痹这种症。这时候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治疗。
黄芪桂枝五汤其实我们要读《伤寒论》就很熟悉,就是桂枝汤把甘草去掉,加上黄芪,就是把甘草换成黄芪,为什么要换黄芪呢?因为黄芪走表,桂枝和芍药调和营胃,生姜、大枣调和脾胃,温阳气,养气血,温卫气。一个走外,一个走内,同时再用黄芪走表,所以血痹症就好了,这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本方义,在这里顺便的给大家再讲解一下,整体就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
《黄帝内经》里边对于大谷还有小溪,还有十二俞这些疾病的原因分析为是“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卫气本来是卫外的,卫外功能没有发挥好,然后邪气侵袭,客就是侵袭的意思。侵袭了之后,这时候用什么来“去之?”就用针和石,古人经常说针石草,草指的是本草,针就是针灸,石就是砭石,古代一种专门刮痧,在体表进行刺激的一种石头,现在用的都是刮痧板,刮痧板也可以用砭石来做,也可以用玛瑙、玉来做,清代的时候很多人是用牛角作为材料,还有的用金属,最多的是用铜来做刮痧板,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密度越大祛邪能力就越强,密度越小作用就越柔和。古人叫做针石,就是砭石,这一段话很好理解。(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