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给岸英介绍对象 江青给岸英介绍对象
1946年1月7日,在苏联经过长达9年的学习和磨练之后,毛岸英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了父亲毛泽东的身边。
自1945年11月,毛泽东患植物神经失调症,经常感觉头疼,情绪低落,在见到儿子岸英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和身体似乎一下子好了许多。
毛泽东紧紧地搂住毛岸英,激动地说道:“长高了不少!”
在苏联待了9年的毛岸英不止人长得高了一点,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还会跳交际舞,在延安确实显得很“洋气”。
有一次,毛泽东与毛岸英在机关食堂大灶,父亲提醒他说:“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
毛岸英谨遵父亲的教诲,很快脱掉了苏式军装和大头皮鞋,换上毛泽东穿过的,不知打了多少补丁的旧棉衣和旧棉裤。
毛泽东又说:“你在苏联长大,对国内生活不熟悉。在苏联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
毛岸英心领神会地说:“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不久,毛泽东就把岸英领到吴家枣园,把他介绍给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打算让岸英通过劳动来学习,毛泽东诚恳地对吴满有说:“你要教他种地,告诉他,庄稼怎样种出来的,怎样多打粮食。”
就这样,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开始和陕北的乡亲们一起吃住在一起,不管什么累活、重活,他都抢着去干,还学会了犁地,在学习劳动知识的同时,在闲暇之余还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一直到胡宗南发动进攻延安前,毛泽东才同意让岸英回到自己身边,在毛岸英离开枣园时,村干部和男女老少都来送行,毛岸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和他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回到毛泽东身边时,毛岸英汇报了一段时间以来的收回,毛泽东看着儿子穿着一身灰土布褂子,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英雄结,黝黑的脸庞,十分高兴地说道:这就是你大学的毕业证书。
回到父亲身边,毛岸英已经得知父亲与江青结婚的消息,他不知道如何与江青称呼,第一次见到江青时紧急之下就说道:“江青妈妈。”
江青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称呼,显得有点局促,连忙问毛泽东:“这样好吗?”
毛泽东却笑着说:“就该这样叫。”
从吴家枣园农村回到毛泽东身边后,因为岸英懂俄语,毛泽东就任命他为作战参谋兼俄语翻译。
当时延安作为革命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憧憬革命的知识青年,其中有一位是从北平来的傅姓抗大女学生。
这位傅姑娘个头很高,长得也漂亮,年龄也与毛岸英相仿,江青见到后,十分喜欢,就想撮合她与岸英搞对象。
在那段时间,江青就邀请傅姑娘到家里来,一块吃饭、聊天,故意制造与毛岸英相处的时间。
等到傅姑娘走了,江青就问毛岸英:“岸英,你都24岁了,也应该找对象了,你看这位姑娘怎么样?”
当时毛岸英还没有谈过恋爱,并没有经验,稀里糊涂地说:“要先问问爸爸的意见!”
江青一看,这门亲事还是有希望的,于是江青就去找毛泽东,她知道毛泽东一向提倡自由恋爱,肯定不会反对。
没有想到在毛泽东那里却碰了钉子,严肃地说:“见一面就定终身大事,太草率了。”
很快,毛泽东又把岸英叫来谈心,岸英承认说,自己觉得那个姑娘人长得不错,还有文化。
毛泽东听了岸英的话,意味深长地说:“不漂亮不聪明你也不会动心,这一条我理解。可是,见了漂亮的就动心,这一条我就不理解你了。”
见毛岸英没有说话,毛泽东继续说到:“除了漂亮,你还了解她什么?理想,品德,性格,你了解吗?她刚从北平来,我们都不了解。”
其实毛泽东的这一番话,才是自由恋爱的本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的基础上的。
就这样,毛泽东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意思就是让岸英对了解了解对方。
可是,在毛岸英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对方的时候,对方已经了解了他,了解了延安的生活,在胡宗南大举来犯的时候,找个没人注意的时间段,偷偷跑回了北平。
原来,这个傅姑娘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姑娘,凭借一腔热血就到延安参加革命,然而实际上她并不理解革命,更不同情老百姓,尤其是她在延安时吃的伙食也不好,就待不下去了。
她以为革命青年穿戴都会很干净,当她看到毛岸英穿的那一身旧衣服,实在是看不下去。
再加上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她认为延安守不住了,也许革命就失败了,这时她又想起在北平富裕的家庭了。
回到北平后,为了表示和延安划清界限,迫于当局的压力,傅姑娘还在报纸上诋毁延安。
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把毛岸英找来说:“看来漂亮是靠不住的,还得靠理想哟。”
关于傅姑娘最后的消息,就是她的登报声明,此后再也没有关于她的任何消息。通过这次经历,毛岸英对爱情和婚姻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父亲毛泽东更加钦佩。
在此后的日子里,毛岸英为了了解中国历史,增加对现实理解的深度,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哲学、马列著作、中国历史,尤其是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等内容。
他并没有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搞什么特殊化,而是坚持与普通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一直到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毛岸英随中央机关北撤,按毛泽东的安排,他去山西临县郝家坡搞试点的土改工作团工作。
毛岸英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期间,在他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写道:“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
他还提出了“没有群众的监督,没有民主,干部必然变坏”的观点。
1947年9月,毛岸英离开土改工作团,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10月8日,毛泽东致信毛岸英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进步的。”
这段话被毛岸英当作“家训”一样牢记在心里,带着父亲的嘱咐,岸英继续投入到土改工作中,思想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达了平山县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来到了这里,父子得以团聚。
有一天,毛泽东正和毛岸英在西柏坡住的小院里谈话,走进来一个十七八岁落落大方的姑娘,见了毛泽东便亲热地喊了一声“爸爸”。
毛泽东回头一看,原来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于是就说到:“思齐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刘思齐的头上比量起来,幽默地说:“长得真快呀,女大十八变,在延安那阵子,你还是个细妹子呢!”
原来刘思齐是毛泽东老朋友刘谦初、张文秋的女儿,张文秋是湖北京山县青树岭谢家湾人,15岁的时候考入北湖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曾经参加恽代英、李求实在武汉领导的五四运动。
早在1927年3月,他们在武汉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备期间就认识了,认识毛泽东后,张文秋就经常到毛泽东家中做客。
刘谦初和毛泽东相识后,十分佩服毛泽东,刘谦初与张文秋在1927年4月结婚,婚后张文秋与杨开慧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当时毛泽东回家看到张文秋,还开玩笑地说:“你要是生了女儿,我们就对亲家。”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谦初就随军开赴前线,在大革命失败后,到青岛从事地下工作,夫妻双双被捕,因为张文秋怀有身孕被保释,而刘谦初因为坚贞不屈,于1931年被山东军阀韩复榘杀害了。
1938年,刘思齐因在话剧中扮演一对被捕地下党员的女儿获得成功,引起很大的反响,在坐席的毛泽东得知他是张文秋的女儿,就走上前去抱着小思齐,并认她做干女儿,从此,刘思齐就经常到毛泽东的窑洞玩耍,只不过后来被周恩来“抢去”做了干女儿。
然而刘思齐的命运是很苦的,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坐过牢,在1943年张文秋与刘思齐在去苏联途中,途经迪化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张文秋与刘思齐被关进监狱长达四年之久,才回到延安。
新疆军阀盛世才
返回延安后,刘思齐与刚回国半年的毛岸英相识,当时岸英24岁,刘思齐16岁,因为都有过监牢的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两个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刘思齐后来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只觉得毛岸英高高在上很朴素,和周围的年轻干部没什么区别;而毛岸英也只是记住了她的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罢了。
此后,刘思齐被毛主席送到了山西长治北方大学去读中文系,而毛岸英则留在延安工作。
直到在西柏坡,他们才重逢在这里,毛岸英还没等反应过来,刘思齐就向前打招呼说:“岸英哥,你也在这里啊?”
毛岸英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思齐啊,你长高啦,也长漂亮啦!记得吗?千年在延安时,你还这点点高。”
原来刘思齐正在山西长治的北方大学文学院学文科,前一阵子生了病,就到平山县来看病。
刘思齐病好之后,就到距离西柏坡很近的育才中学学习,两个人接触的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感情,在众多老干部的撮合下,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关系也越来越稳定。
刘思齐说过:“我觉得他可能打动我的,除了他的出身,他的经历,坎坷的经历,他所受的苦以外,就是他在苏联生活十年以后养成的那种奔放的感情,他不像中国的男孩子那么寒俗,他的感情出来以后像火一样,像一团火一样。”
康克清将这件事告诉了毛泽东,在毛泽东的印象里,他对刘思齐的印象很深。
对于刘思齐,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他是刘谦初烈士的女儿,又是从小在延安长大
有一次邓颖超来西柏坡办事,偶然发现毛岸英经常与刘思齐在一起,她就决定撮合他们之间的婚事。
邓颖超
于是,她就和康克清两个人一块到毛泽东那里,用试探的口吻问:“主席呀!岸英有二十五六岁了吧,该找对象喽。”
于是就把毛岸英与刘思齐的事情说了出来,让主席表个态,让他们把关系确定下来。
毛泽东表示:“我可不能搞专制主义呀!这件事一定要征求张文秋同志的意见。”
正在这时,刚刚进屋的刘少奇听到了,要撮合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姻大事,当即自告奋勇:“这事儿由我来安排吧。”
1948年9月的一天,在刘少奇的安排下,张文秋去见毛泽东,两个老朋友为了儿女的事情坐在了一起,对于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的事情,毛泽东直接表示:“是个好姑娘呢,只要他们两个人同意,我这里没什么意见!”
当毛岸英得知了此事后,兴冲冲地跑到了父亲的办公室,看到父亲正在批文件,就等着父亲停下手头的工作时说道:“爸爸,我和思齐的事情,康妈妈和你说了吗?”
毛泽东没有抬头,而是说道:“嗯!”又继续埋头批阅文件了。
毛岸英见毛泽东回答得过于简短,继续问道:“爸爸,我们能办结婚手续吗?”
让毛岸英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却发了脾气,说道:“现在不行,按照解放区的法律,女方必须满18周岁,男方必须满20周岁,思齐还不满18周岁,你们必须守法,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有半点特殊。”
看到父亲发了这么大的脾气,毛岸英的心里也有些不愉快,在父亲面前也耍起了孩子脾气,一转身气呼呼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直过了好几天,毛岸英才想通,认为父亲说得有道理,于是主动向父亲承认错误,并作了检讨。
一直到1949年9年,在三大战役相继结束,解放军顺利进驻北京,全国大局已定,刘思齐也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毛岸英与刘思齐在征得刘思齐妈妈张文秋的同意后,再次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这一次,毛泽东答应得很痛快,说道:“我同意,你们准备怎么办婚事呀?”
毛岸英胸有成竹地说:“爸爸,我们都商量好了,准备办个简单的婚礼,衣服被褥都有,也不用花钱买别的了。”
对于毛岸英的回答,毛泽东显得十分高兴,说道:“现在是特殊时刻,理应艰苦朴素,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她想请都可以,来吃顿饭。”
毛岸英和刘思齐商量后,决定一切从简,写了一个简短的参加喜宴的名单送给父亲过目,名单上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谢觉哉、朱德等人,毛泽东说:“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打扰他了。”
1949年10月15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顺利举行,说是婚礼,其实简单的不得了。
婚礼只摆了两桌酒席,招待客人的也都是腊肉等简简单单的湖南菜,虽然简单,却十分可口。
两人的新房就是宿舍,置备的家产也只有两条棉被,还不是新的,作为新娘的刘思齐连一身新衣服都没能穿上,刘思齐穿的上衣是灯芯绒衬衣,下身着半旧裤子,脚穿一双新买的布鞋,毛岸英穿着为外宾当翻译时穿的工作服。
本来邀请的人就不多,却由于很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忙,只是露个面后就匆匆赶回去工作了。
毛泽东在这一天很高兴,一向不喜欢喝酒的毛泽东,也喝了一点,当走到亲家张文秋面前时,还举杯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在吃完饭后,毛泽东拿出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呢子大衣,这是他在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是他为数不多的“好衣服”。
然后将这件大衣送给了毛岸英和刘思齐说:“我没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毛泽东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家都忍不住地大笑了起来。
在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后,刘思齐继续上学,而毛岸英先是在宣传部等单位干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申请到北京机器总厂基层锻炼。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瞒着刘思齐跟志愿军一块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当时因为阑尾炎手术住院的刘思齐还以为毛岸英只是要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出差。
刘思齐记得最后一次见毛岸英的时候是一个傍晚,他匆匆地回来,叮嘱刘思齐要照顾好父亲和弟弟,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毛泽东是在1951年1月2日才得到这个噩耗的。
接到电报时,毛泽东看了好久,手里的烟一支接着一支,最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在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思前想后,不知道如何告诉儿媳刘思齐。
在毛岸英离开之前,曾让刘思齐每周都来看望父亲一次,毛泽东每次都是强忍着悲伤的感情,隐瞒着,他知道自己不能说,思齐毕竟还年轻,还在读书。
刘思齐每次来的时候,都要问:“爸爸,收到毛岸英的信没有?”
这一瞒就是整整三年,有一天,不知道内情的中央摄影组组长侯波阿姨送给刘思齐一张毛岸英的照片,照片上的毛岸英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潇洒帅气。
直到这时,刘思齐才知道毛岸英上了朝鲜战场,毛泽东见瞒不住了,就告诉她说,岸英确实去了朝鲜,在志愿军总部搞翻译工作。
当时刘思齐也只以为毛岸英工作繁忙再加上保密工作,不能经常给她写信。
板门店谈判后,停战协定签字后,很多指战员都纷纷回国,毛泽东还接见了许多英烈家属,可是却一直没见到毛岸英的身影,这让刘思齐隐隐感觉到似乎不对劲。
毛泽东知道快要瞒不住了,有一天,他把刘思齐找来,跟她聊起了一些往事,讲了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他的叔叔毛泽民和毛泽覃、姑姑毛泽建等人为了革命牺牲的事情,告诉她,为革命总有牺牲的。
过了一周后,刘思齐又来中南海看毛泽东,当时周恩来也在场,毛泽东鼓足了勇气,终于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刘思齐。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打向刘思齐,在这一瞬间,不知道是悲伤还是委屈,甚至是绝望,让刘思齐放声大哭。
周恩来赶紧过来安慰刘思齐,看着一旁木然地坐着的毛泽东,周恩来也过去安慰他,当摸到毛泽东的手时,才发现他的手冷冰冰的。
周恩来赶紧对刘思齐说:“思齐,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啦。”
毛岸英的牺牲对毛泽东以及刘思齐的打击太大了,毛泽东告诉刘思齐:“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为了让刘思齐走出生活的阴影,毛泽东想要给她换一换环境,1954年,毛泽东决定送她到莫斯科大学深造,一直到1957年9月才学成归国。
在刘思齐在苏联求学期间,刘思齐经常写信给毛泽东汇报学习和思想,1956年2月14日,毛泽东回信说:“亲爱的思齐儿,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
刘思齐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毛泽东一直关心她的身体,每次写信的时候都会提及,到1961年,刘思齐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此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11年了,失去了丈夫的她,总要一个人面对疾病,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刘思齐找个合适的男友,重新成个家,也方便照顾她自己。
其实,刘思齐是有着心结的,她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有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
当刘思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后,毛泽东身为震撼,他确实忽视了刘思齐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不久,毛泽东让秘书陪同她去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临行前,毛泽东还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钱来给刘思齐添置了一身新衣服,叮嘱说:“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住在大使馆里,也不要待得太久。”
直到看到了毛岸英的墓碑后,她才真的相信,她曾深爱着的丈夫真的离她而去。
回国后,在毛泽东的劝导下,她终于走出了往日生活的阴影,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毛泽东的嘱托下,时任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的介绍下,刘思齐认识了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
在杨茂之和刘思齐见面之前,毛泽东还亲自过问杨茂之的身份背景,给刘思齐把关,得知杨茂之忠厚老实,父母都是渔民后,还很满意,在与刘思齐见面后,在毛泽东的鼓励两个人决定处一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个人于1962年2月结婚,刘思齐再婚,毛泽东没有像第一次结婚时就送了一件旧大衣,而是拿了300元给刘思齐,让她自己购置礼品。
并且给女儿刘思齐创作了一首《卜算子·咏梅》词,作为新婚贺礼。
相信这首词大家都会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勇敢地生活下去。
毛泽东把美好的人格寓于梅花当中,寄托了对刘思齐与毛岸英之间纯洁的爱情的赞颂,同时祝贺刘思齐开启了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